六、流行歌曲的文學性
當音樂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積極地參與歌曲的創作并以自己的成敗來決定歌曲命運的時候,我們欣喜地迎來了流行歌曲創作的繁榮期。
人類社會的進步,尤其是文學、美學以及哲學的發展,無一例外地在流行歌曲的創作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蔓延于現代都市的各種社會流行病,給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帶來了新的組合、新的失控與新的平衡。藝術家以自己對生活、愛情、人生價值觀的全新感受來進行音樂文學的創作,從而形成了文學參與音樂、滲透音樂并賦音樂以靈魂的全新局面,音樂文學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這是李子恒為姜育恒寫的一首《歸航》里的兩個片段。每一個有過漂泊經歷的人都會對此產生強烈的共鳴。許許多多的歌迷認真地將這些歌詞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反復咀嚼、玩味、愛不釋手。
音樂和文學只有找到了交叉點,相互依存、相互提示,才能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文學參與音樂,給音樂注入了勃勃生機,原來習慣于預先寫好曲,再重新填詞的作者,在精彩的,妙不可言的歌詞面前驚喜發現,文學可以改變音樂。
《我終于失去了你》
李宗盛詞曲
歌詞句子之長,使得習慣于用傳統方法寫歌的人無從下手,但當你推開文學的大門,輕輕走進那歌詞所揭示的內涵時,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出現在面前,它使節奏變得活躍,旋律變得生動,整首歌曲緊緊扣動著時代的脈搏。文學就是這樣改變著音樂的格式,大有引導音樂發展的趨勢。
一首歌曲,無論其音樂語言如何豐富,不過是若干個音符的排列與組合,只有當它與文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時,才能創造出歌曲的時代特征,進而觸及人們的心靈。只有文學,才能這樣深入地涉及生活的各個角落,進而對人類的至性至情進行深入的開掘。
《昨天不小心喝醉的時候》
陳家麗詞 鈕大可曲
我們姑且不去評估這首歌詞的價值,就其揭示的內容和對人生百態的多角度開掘,便是令人嘆服的。
現代感的歌詞只有配以相同感受的旋律,才會獲得成功。反之,如果沒有現代感的歌詞,也就無法產生現代感的旋律,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一定的民族文化,決定著一定的文學內容。文學參與音樂已形成一個趨勢,臺灣歌手李之勤演唱的《長痛還是短痛》,李詡君演唱的《這樣的我》,雖然有明顯的晦澀感,但喜歡的人仍不在少數,這些人大都是具有一定藝術品位和文化修養的人。
臺灣著名作詞人陳桂珠為原為日語演唱的《干杯》重新填詞的作品《跟往事干杯》,她的作品不算多,但首首經典,《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最真的夢》等名曲都是她的代表作。在歌曲《跟往事干杯》中,因為日語中的“干杯”和中文的“干杯”發音非常相似,陳桂珠很巧妙地保留了日語原曲中的“干杯”一詞。歌詞中所拿捏的朋友友情,人生況味、意境都不輸給日語原曲。她的作品總是那么充滿情懷且牢牢把握住了流行音樂的文學張力,讓歌詞彰顯詩化特征。
一首歌的流行,除了旋律要讓人們記住之外,歌詞的別開生面也十分重要,“干杯”“兄弟,我們喝一杯”這樣的詞句都似乎是平淡無味的表達,而跟“往事”干杯,卻深深地觸碰了我們的內心,這就是“詞眼”。多年來,這首《跟往事干杯》似乎一直都是有味道的成熟大叔摯愛的神曲,網上至今還流傳著陳道明激情演唱《跟往事干杯》的視頻。
“我想找到一種帶有詩意的語句但又能做到樸素直白,以符合這首歌曲娓娓道來的惆悵。”臺灣音樂人施人誠為日本歌曲《向著未來》填詞時回憶道:“這首歌是我所有歌詞里耗時最長的一首歌,應該有超過半年之久才交稿,最后這首歌曲成功完成使命。這首歌的歌名是一拿到歌曲我就定了的,因為原來日文版副歌的頭兩個字聽起來就像是國語的‘后來’,有一天突然想到一個論點:年少時的初戀永遠是最真摯的,因為那時候的喜歡最單純,而且通常會因為懵懂幼稚而導致失敗,又因為失敗所以畢生難忘。這個論點放進了‘后來’這首歌里。”
一首好的歌詞一定要有一個詞眼,這個詞眼要么就是發人深思、引起共鳴,要么振聾發聵。這首歌的詞眼就是:“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大陸音樂人毛不易作詞、作曲的《消愁》于2017年7月29日在《明日之子第一季》第7期推出,其作品的文學性贏得了一片喝彩。
《消愁》
毛不易詞曲
毛不易出眾的原創能力突出體現在他的歌詞創作上。《消愁》中四個接連不斷的“一杯酒”被毛不易用來“敬朝陽、敬月光、敬故鄉、敬遠方、敬明天、敬過往、敬自由、敬死亡”。一幅年輕人背井離鄉,帶著有關所有平凡生活的憂愁負重前行的畫面呼之欲出。毛不易關于“故鄉”“遠方”“善良”“成長”等意象的建構,讓那些正在生活中奮力打拼但有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的年輕人,找到了情感的共鳴。從“不怕心頭有雨、眼底有霜。”“天亮之后總是潦草離場,清醒的人最荒唐。”這幾句看,毛不易的詞不僅工整,難得的是,他的詞浸著對生活的深切感悟。
演唱這一類歌曲的演唱者往往個性極強,并且有豐富的感情經歷,他們必須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精深的理解能力。在演唱一首優秀歌曲時,如果演員對歌詞所表達的意蘊和內涵缺乏較為深刻的理解,就很難準確地表達內容,更有甚者則會歪曲內容。
各種流派的演唱者如果演唱同一首歌曲,我們會發現,文學修養好、藝術品位高、情感經歷豐富的演員會有不同凡響的演繹,因為只有感覺到的東西,才能準確地表現它。
詞曲作家在為自己的作品選擇演唱者的時候,往往不十分注重演員的音色是否符合歌曲風格,而更注重演員的氣質和修養。
傳統的藝術歌曲一般只限于對景色、愛情、友情、親情的一般性、概念性描寫,比較突出的文學內容不過是歌頌性、贊美性、激勵性、鼓舞性等內容。而流行歌曲創作必須另辟蹊徑,找到區別于傳統藝術歌曲創作的思維定式。
由唐恬作詞、錢雷作曲、陳奕迅演唱的《孤勇者》,是游戲《英雄聯盟》衍生動畫《英雄聯盟—雙城之戰》的中文主題歌,于2021年11月8日以單曲的形式發布。
《孤勇者》以平凡英雄、幕后英雄的角度開展創作,深深扣住《雙城之戰》的上下城邦對抗的主題,還原出那些不是正統意義上的無名英雄。創作者在作品中注入了深厚情感,沒有夸大手法,只有娓娓道來的真情告白,提出了“小人物”也是英雄的命題和觀點,發出代表著“小人物”的英雄般吶喊。
《孤勇者》
唐恬詞 錢雷曲
流行歌曲的創作,涉及情感的方方面面,由于旋律存在無限創作的空間,節奏有著更為新穎獨特的變化,歌詞的內容也更加寬泛。同樣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文學詮釋,從而表達不一樣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日本歌曲《后來》,這樣一首描寫孩子和母親親情的歌曲,被臺灣詞人施人誠填成中文歌詞后變成了一首愛情歌曲,說明文學在里面起到了主宰歌曲內容的決定性作用。
《這世界那么多人》
王海濤詞 Akiyama Sayuri曲
《這世界那么多人》描寫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分離,描繪了一幀幀照片背后留下的友誼和愛情。副歌中將“灰樹葉飄轉在池塘”的視覺,“看飛機轟的一聲去遠鄉”的聽覺,“光陰的長廊,腳步聲叫嚷”的喧囂以及“燈一亮,無人的空蕩”的寂寥疊加在一起,調動著分離的情緒,敲擊著人們對分離的感悟。
《蘭亭序》由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收錄在周杰倫2008年的專輯《魔杰座》中。《蘭亭序》主要講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美艷絕倫的女子愛而不得的思念和無奈。這首歌的寫作靈感來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兩者都在表達對生命相同的價值觀,周杰倫再一次用流行的方式闡釋著古典的書法。
方文山是周杰倫的“御用”作詞人,這首《蘭亭序》也運用了他所擅長的中國風,以書法般行云流水的遣詞用句,描繪了一段凄美的愛情。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開宗明義就把身居蘭亭臨帖的狀態介紹出來,緊接著一連串的動詞聯想便開始了:“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的“拓”字;“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誰。”的“圈”字;“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這兩句的“懸筆”與“落筆”的巧妙勾連和呼應,以至于第二段歌詞中“掬一把月,手攬回憶怎么睡。”的“掬”字竟然能夠將一把明月放在手心,然后手用“攬”字來將“回憶”進行主謂賓的銜接,巧妙而出其不意,這些驚世駭俗的動詞巧用,既有傳承更有創新,堪比唐宋大家。
此外,周杰倫在副歌部分中也添加了中國元素,以京劇旦角吊嗓兒的方式重復念誦似的副歌,造成了一種劇中劇的感覺,不僅毫無違和感,更增添了《蘭亭序》的古典美,流行與古典的結合也為聽眾帶來奇妙的視聽體驗,韻味悠長。
歌詞的動人之處決定了歌曲的命運,一首歌的文學性,可以從根本上決定一首歌曲的格局、格調。
由于音樂文學對演唱者的要求如此苛刻,就產生了詞曲作家們的困惑,他們必須選擇能夠領會、深化并超越自己的人來演唱自己的作品,以免演員理解錯位,使自己的作品被扭曲成另一個樣子。正因如此,演唱者必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增強自己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品位,豐富自己的情感經歷,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并準確地表現高品格的時代流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