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武英殿危機
- 破局明末:太子朱慈烺
- 翻斗花園牛英俊
- 2518字
- 2025-06-13 23:17:35
夜色如墨,潛邸書房內(nèi)。
朱慈烺身披輕甲,腰懸佩劍,立于案后。李邦華、倪元璐、駱養(yǎng)性、司馬云等人皆已整裝待發(fā),階下臣屬肅立,獨缺鞏永固與劉文炳,二人已趕赴朝陽門,此刻應(yīng)在朝陽門布防,只待車駕一至便開城放行。
“...朝陽門已在掌控,周遇吉與張同敞已在通州,距京師不足五十里,漕船三百艘亦在直沽口待命。“
朱慈烺的聲音壓得極低,目光掃過李邦華與倪元璐時,見二人眉頭仍緊鎖未舒。
“二位先生尚有顧慮?”
李邦華前一步,低聲道:
“殿下,此時入宮,是否太過冒險?若今上震怒......”
倪元璐也附和道:
“是啊殿下,不如再等等,待闖賊兵臨城下,再勸今上南遷不遲。”
朱慈烺目光如炬,掃過眾人:
“等?再等下去,便是坐以待斃!
他聲音低沉卻堅定。
“諸位莫非忘了唐通之事?若非本宮早有布置,此刻真定已破,闖賊鐵騎早已合圍,屆時南下之路斷絕!”
李邦華面露憂色:
“殿下,臣非畏死,只是擔(dān)心今上......”
“總憲。”
朱慈烺打斷他。
“父皇性情剛烈,若無人推他一把,他寧可殉國也不會南遷。本宮身為太子,豈能坐視君父陷于險境?”
倪元璐欲言又止,朱慈烺看出他的顧慮,沉聲道:
“倪師可是擔(dān)心屆時南都朝臣非議?”
倪元璐嘆息一聲:
“殿下,此舉恐有脅迫君父之嫌......”
“非常之時,當(dāng)行非常之事!”
朱慈烺厲聲道:
“若拘泥于虛名,坐視社稷傾覆,方是真正的不忠不孝!”
他上前一步,目光灼灼。
“諸位皆是國之肱骨,當(dāng)知輕重緩急。今夜若成,大明尚有復(fù)興之機,若敗,不過一死而已。難道諸位寧愿茍且偷生,也不愿為社稷搏一線生機?”
二人聞言,皆面露愧色。
駱養(yǎng)性、唐朝臣、司馬云等武人率先單膝跪地:
“臣愿隨殿下赴湯蹈火!”
李明睿、李邦華、倪元璐三人對視一眼,終是長嘆一聲,齊齊躬身:
“臣等謹(jǐn)遵殿下令旨。”
朱慈烺微微頷首,目光轉(zhuǎn)向三人:
“三位先生即刻前往朝陽門,車駕與隨軍家眷皆已備妥。待圣駕一到,即刻護(hù)送登車,不得有誤。”
“臣等明白。”
三人再拜,匆匆離去。
待文臣退下,朱慈烺轉(zhuǎn)向丘致中:
“大伴,可安排妥當(dāng)?”
丘致中躬身道:
“回小爺,神武門當(dāng)值千戶已打點妥當(dāng),御馬監(jiān)備好了五百匹快馬。”
朱慈烺指尖輕叩案幾:
“通州方面呢?”
司馬云沉聲道:
“周總鎮(zhèn)率兩千精銳已至通州城外十里,沿途闖賊游騎皆被肅清。”
朱慈烺目光掃過眾人,聲音緩和:
“好!記住,我等目的是救君父、保社稷,非是謀逆。入宮后,一切聽本宮號令行事。”
眾人齊聲應(yīng)諾。朱慈烺抬頭望了望天色,月已中天。
“時辰到了,出發(fā)!”
武英殿內(nèi)
燭火搖曳,映得殿內(nèi)忽明忽暗。崇禎獨自坐在御案后,王承恩與王之心一左一右侍立兩側(cè)。
崇禎目光空洞地望著殿外沉沉的夜色。永王、定王已被送出宮,王承恩親自挑選的可靠內(nèi)侍帶著他們藏于市井之中。
可那兩個孩子...想到幼子們怯生生的臉龐,他喉頭一陣哽咽,猛地灌下一口冷酒,酒液順著嘴角流下,混著未干的血跡,在龍袍上洇出暗沉的斑痕。
“皇爺......”
王承恩輕喚一聲,卻不知該說什么。
崇禎擺擺手,目光看向案頭散落著半卷血書,那是他咬破指尖寫下的遺詔
“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血跡未干,在絹帛暈開一片刺目的紅。
“皇爺...”
王承恩再次喚道,聲音哽咽。
崇禎抬眼,目光空洞:
“太子...可曾來過?”
王之心搖頭:
“回皇爺,小爺一直在潛邸...”
王之心垂首時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東廠其實近些時日就已經(jīng)探得太子動作頻頻。但天家父子之事,他萬不敢卷入其中。
這些時日每次崇禎問太子的事,他都是酌情稟告,反正日后無論哪方得勢,他都有轉(zhuǎn)圜余地。
崇禎苦笑一聲:
“也好...天家父子同殉。”
就在這時。周皇后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陛下...”
袁貴妃扶著周皇后,身后跟著懿安皇后張嫣,以及十四歲的坤興公主與六歲的昭仁公主進(jìn)入殿中。
周皇后面色蒼白如紙,發(fā)髻散亂,唯有一雙眼睛亮得驚人,直勾勾地盯著崇禎。
崇禎看著她們,忽然失語。燭光下,周皇后身上的素色宮裝洗得發(fā)白,那是她自入宮后便常穿的衣裳,說要為天下表率,節(jié)儉度日。可如今...
周皇后忽然開口,聲音帶著壓抑的顫抖:
“慈炯、慈炤呢?陛下將他們送去了哪里?“
崇禎喉頭滾動,艱澀道:
“朕已命人送他們出宮,隱姓埋名,或可保全性命。”
“送出宮外?”
周皇后往前一步,淚水終于決堤,聲音里也帶著怒氣。
“信王!信王...你為何不帶他們南下!吾南中尚有一家,你難道忘了么!”
崇禎聞言一震,這個久違的稱呼讓他恍惚了一瞬。他知道周皇后口中的“南中一家”,是指周家在南京有一座府邸,更是暗指南遷之策。
“夠了!”
崇禎猛地起身,龍袍掃翻了案上的酒壺。
“局勢已至如此,李自成豈會容朕南逃?你是國母,當(dāng)與朕一同殉國!”
“殉國?”
周皇后慘笑,淚水滑落臉頰。
“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
她忽然抓住崇禎的衣袖,指甲幾乎嵌進(jìn)他的皮肉,
“可皇兒、公主呢?你將他們付與誰去啊!”
袁貴妃突然跪倒在地,對著崇禎重重叩首:
“陛下...妾這就去翊坤宮自縊!”
說罷竟起身就要往殿外沖去,被懿安皇后一把拉住。
懿安皇后張嫣面色沉靜,她走上前,聲音平緩卻帶著決絕:
“皇叔,妾是大行皇帝皇后,當(dāng)與國同殉。只是...”
她看向躲在自己身后的坤興與昭仁,眼中閃過一絲痛惜。
崇禎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兩個女兒瑟縮在母親身后,坤興公主雖已十四歲,卻因常年居于深宮,此刻嚇得臉色慘白,卻仍將年幼的昭仁護(hù)在懷里。
崇禎猛地想起靖康之恥,想起那些被金兵擄走的帝姬公主,受盡屈辱而死的慘狀...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
“不...不能讓她們落于賊手...”
他喃喃自語,猛地轉(zhuǎn)身,拔出掛在墻上的佩劍。劍身此刻在燭光下泛著森冷的光。
“陛下!”
周皇后驚呼,想要阻攔,卻被崇禎一把推開。
崇禎提著劍,一步步逼近坤興與昭仁,眼中布滿血絲,聲音因痛苦而扭曲,
“汝等奈何生于帝王家?...汝等奈何生于帝王家啊...!”
坤興公主嚇得渾身發(fā)抖,卻仍將昭仁緊緊護(hù)在身后,一步步后退,直到背脊抵住殿中立柱,退無可退。她看著父親手中的劍,淚水奪眶而出,卻咬著牙不肯哭喊,只是死死抱著妹妹。
崇禎舉起了劍,手臂卻止不住地顫抖。那是他的親骨肉,是他曾放在膝頭逗弄的女兒...可他不能讓她們重蹈北宋帝姬的覆轍!
他一咬牙,劍鋒猛然揮下。眼看劍鋒將至,坤興閉目抬手去擋...
“父皇!劍下留人!”
殿門轟然洞開,朱慈烺疾步而入,聞聲崇禎手中劍鋒一頓,僵在了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