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明航海王
- 大明帝王聊天群
- 飛天魔魔豬
- 2014字
- 2025-05-23 20:53:54
景泰—朱祁鈺:鄭和?我去!
眼前的一幕,讓朱祁鈺甚至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驚呼。
歷史上叫鄭和的人,也許是不計其數。
但剛好還跟太宗爺朱棣認識的,那除了那位下西洋的,還能有誰???
太宗—朱棣:哈哈哈,怎么樣?你太爺爺厲害吧?都說了讓你多來群里轉轉,你還不信!
望著滿臉震驚的朱祁鈺,朱棣也是不由的得意了起來。
和那些個老古板不同,他成天泡在這聊天群里,早把這地方給研究透了。
先前朱祁鈺收拾了瓦剌也先之后,這個聊天群也不知怎么的,忽然得到了升級。
群里頭活躍的人,全都獲得了群管理員的身份。
并且啊,還能各自邀請一人進群。
這些天,他正愁著到底給誰拉進這群里才好。
眼下碰上朱祁鈺這小子,正在為了遠下南洋的事情發愁。
這不巧了嘛?他手底下,可不就有這么一位專業的人才嘛!
太祖—朱元璋:嘿,你小子,有這種功能你不早說,等著,咱把你娘,還有標兒都拉進來。
太宗—朱棣:爹,這玩意好像一人只能拉一個。
太祖—朱元璋:呃...那還是把你娘拉進來吧!
群成員太祖—朱元璋:邀請了馬皇后進群
群成員建文—朱允炆:邀請了方孝孺進群
太宗—朱棣:誒誒誒,建文你什么意思?@建文—朱允炆。
您已將方孝孺踢出了群聊
看著鬧成了一鍋粥的聊天群,朱祁鈺也是一臉的哭笑不得。
這些個老祖宗,只要聚在一塊,那一準是要雞犬不寧。
這方孝孺是誰?那可是太祖一朝的老臣,建文時期的大儒!
不過嘛,后面由于種種原因,跟成祖...哦不對,跟太宗爺朱棣是各種不對付。
最后連同朋友,被太宗爺給誅了十族。
這貨要是進來了,那太宗爺少不了,又得被太祖爺給訓上一頓。
若是放在平日里,偶爾有些腹黑的朱祁鈺,倒也樂得瞧瞧這難得的一幕。
不過嘛,眼下自己這位太爺爺,剛剛才幫了自己一個大忙,給自己拉來了這么一位專業對口的人才。
因此他自然是要投桃報李,幫著把人給踢出去咯。
太宗—朱棣:嘿嘿,算是咱沒白疼你小子,怎么樣小重孫,這人能幫上你的忙吧?
景泰—朱祁鈺:太能了,太爺爺,您這回可是幫了我的大忙了。
朱祁鈺可不是在客氣。
自太宗一朝,下西洋一事擱置之后。
大明迎來了長達數十年的海禁。
海都不讓上了,這航海方面的人才,自然也是出現了斷層。
眼下他雖然一鼓作氣的準備遠渡南洋,但事情真到了眼前,卻是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該從哪處入手。
不過有了鄭和這位大明航海王的幫助,那問題可就迎刃而解了。
大明—鄭和:這...這是哪?
太宗—朱棣:哈哈哈,鄭和,幾十年不見,莫不是把老夫給忘了?
大明—鄭和:陛下?真的是您嘛陛下,還有太祖爺,仁宗陛下,宣宗陛下...這...
掃了一眼群內的成員,饒是這位環游了世界的大明國姓爺,也不禁差點是兩眼一黑。
好家伙,怎么這大明一朝的天子,居然都在里頭。
太宗—朱棣:敘舊的事咱們私底下再聊,眼下啊,我家這小子正打算去南洋那轉轉,這方面,咱大明沒人比你更了解了,你給幫著出出主意吧!
大明—鄭和:下南洋?此事當真?
鄭和聞言滿臉的驚喜之色,溢于言表。
當年太宗皇帝走后,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仁宗皇帝是立馬給下西洋一事暫停了去。
為了這事,他當初可是沒少找對方吵吵。
景泰—朱祁鈺:晚輩朱祁鈺,見過國姓爺。
見時機成熟,朱祁鈺立馬跳了出來。
在這位大明航海的先驅面前,朱祁鈺自然也不會擺什么帝王的架子。
而是單純的以一個后輩的身份,跟對方打了個招呼。
大明—鄭和:不敢不敢,景泰...皇上,遠下西洋,傳播我大明的威名,是臣畢生心愿,只要能用得上的地方,您盡管吩咐。
被朱祁鈺禮賢下士的態度所感動,鄭和連忙回道。
景泰—朱祁鈺:鄭大人,眼下我大明為糧產所困,我準備遠赴南洋,尋找一些抗寒抗旱的作物,不知...
大明—鄭和:哈哈,要是臣沒猜錯,皇上要找的,是那名叫番薯的玩意吧?
還不待朱祁鈺說完,鄭和便直接猜出了他想要找的東西。
景泰—朱祁鈺:正是!鄭大人也見過此物嘛?鄭大人可知此物具體在南洋何處?
朱祁鈺聞言精神頓時一震。
在他的記憶當中,這玩意應該還得往后好幾十,甚至上百年才會傳入大明。
可沒想到,幾十年前這位國姓爺,便就知道這玩意。
大明—鄭和:確實見過,當年臣巡視南洋之時,曾在呂宋國發現此物,不過此物被占據當地的洋夷視作珍寶,不愿與臣交換。
“呂宋?”
“那不就是菲律賓嘛!”
朱祁鈺聞言一陣狂喜。
原本他也只知道,番薯這玩意,在南洋可以找到。
但話說回來,南洋那里,可是大了去了。
各種島國,沒有一百那也得好幾十。
一個個的去找,怕不是要找到猴年馬月。
但眼下知道了具體國家,那接下來要做的,可就簡單多了。
景泰—朱祁鈺:謝鄭大人賜教,接下來出海一事,還望大人多多提點。
朱祁鈺鄭重的說道。
大明—鄭和:這是自然,敢問皇上,既是準備遠赴南洋,那如今船隊準備的如何了?
作為航海專家,得知大明即將再次出海,他立馬詢問起了船隊準備的事宜。
景泰—朱祁鈺:寶船備下了三十六艘,水師一萬,糧草三月有余,只有其他的嘛,火器彈藥倒是帶了不少!
朱祁鈺想了想然后答道。
在他看來,別的什么無所謂,反正這火器,那可不能少了。
畢竟實在不行的時候,也可以在路過各國的時候,來上幾出以德服人。
這樣一來,哪還用擔心什么補給夠不夠的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