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一百二十二 計定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1364字
- 2025-07-19 23:59:29
原荊州七郡,最精華之地便是南陽盆地、江漢平原,以及環洞庭湖平原……
他們分別對應南陽郡,南郡以及長沙郡。
喪亂以來,南陽殘破,其財富為避戰亂,多朝南方轉移,于是方有襄陽繁華,南郡江陵也分到一些紅利;
南郡少經戰亂,江陵又承接益、荊,荊、揚轉運,乃南方財貨集聚之地,
也就孫堅、張羨叛亂之時對南郡造成些許破壞,但也不致命;
長沙郡有環洞庭湖平原,水土豐潤,糧食不缺,是個人口過百萬大郡,
其地接桂陽,鐵器轉運方便,所以孫堅、張羨才有能力謀反刺史。
至劉表平定張羨之亂,南郡水師屯駐巴丘,其目的縱是為水師操練,
然則更為重要目的,其實還是控制長沙,以及荊南、交北。
故此劉表其實是以原南郡之地,控制著他所掌握荊州的其余諸郡,
而劉表所收取荊州錢糧稅賦,也多自南郡,
而支撐這個布局的中心,便是江陵。
江陵西接益州來物,南受荊南貢賦,再經水路、陸路北運襄陽,
尤其戰時,自荊南、南郡而來錢糧、兵員,便更是命脈。
因為劉表掌握荊北之南陽、章陵、襄陽,雖也能出產糧食、打造兵器、征伐兵員以自足,但那是平時,
戰時消耗比之平時,那時數倍、十倍差距,若南方轉運不及,便離敗亡不遠矣!
故而劉表在聽聞劉備說道,“襄、郢,荊州之根本……”時,方才更加堅定江陵必須掌握于自己手中。
尤其在他已經意識到蔡、蒯兩家,已經威脅到自己統治荊州基礎情況下。
但另外問題又來了:江夏之重也是命脈……,尤其是江漢匯合之處夏口、沔口。
不說江東已連續兩年進攻江夏,需要時刻防備,
便是糧食、兵器這等大宗貨物,經江陵走水運到襄陽,也必須走夏口、沔口而過。
所以江夏也需得信賴之人坐鎮……
這也是原來他打算讓蔡瑁去,后來又想換劉琦去的根本原因,倒不是全因蔡夫人勸說。
兩邊皆為要害,實在難以抉擇……
要不讓玄德前去?
這個想法才剛冒起,便被否定——
北防之重比之二處,更是要害,若曹軍南下,能擋之人唯有玄德。
他實在對自己手下信心不足。
“黃祖歿于江東暗襲,玄德早已知曉吧……”
劉表本就病體不適,現在一堆問題弄得他頭昏腦漲,索性打斷劉備正在敘說之事,打算問問劉備意見。
“哎……”
劉備嘆了口氣,說道:
“備此番建議拓修道路,正是因承彥戰歿,恐糧道、軍資北上阻塞,方才與兄說之!”
見劉備點頭,他也不管劉備所言之事,問道:
“玄德覺得伯續、德圭二人,誰任江夏太守為妥?”
劉備心說,你終于發問了,否則孔明之計,就無法奏效了。
但他肯定不能直接回答,這本就是劉表才能決定之事,不管回答是否符合劉表心意,都有可能引起劉表猜度,
當下曹軍隨時可能南下,荊州內部再不能有分裂之勢。
劉備便在聽聞劉表問題之后,先故作呆愣之狀,仿佛是沒想到劉表會問這個問題,然后又無奈笑答:
“此乃州牧抉擇之事,備何能置喙?”
見劉表點了點頭,他繼續說道:
“二者皆為景升兄肱骨,其部屬也忠心于兄,何人出任,又有何干?”
劉表聽劉備先前之言,心底搖頭,但聽到劉備后面說的,劉表眼神頓時亮了起來:
是極,二人皆是吾之肱骨,然其下屬卻是有所區別——
德圭下屬只唯蔡氏馬首是瞻,琦兒政事,卻時時稟報與我!
何不讓琦兒去江夏,自己通過其下屬控制江陵……
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見劉備不明所以樣子,劉表指著劉備笑道:
“玄德來得好,來得及時啊……
只兩句話,便將困擾與我許久礙難解決……”
劉表決定了,還是讓劉琦專任江夏太守,蔡瑁任南郡太守。
再以士紹,林檎等劉琦屬下控制南郡,反正他們也已控制了南郡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