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6章 卷一百八十五·金序紀

金國的祖先,出自靺鞨氏。靺鞨原本稱作勿吉,勿吉所在之地,是古代肅慎的地域。北魏時期,勿吉有七個部落,分別是粟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黑水部、白山部。隋朝時稱為靺鞨,這七個部落依然存在。唐朝初期,有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其余五個部落則沒有相關記載了。粟末靺鞨起初依附于高麗,姓大氏。李績(即徐世績)攻破高麗后,粟末靺鞨退保東牟山。后來建立了渤海國,稱了王,傳承了十多代。渤海國擁有文字、禮樂、官府以及各種制度,還設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黑水靺鞨居住在肅慎故地,東邊瀕臨大海,南邊與高麗接壤,也曾依附于高麗。他們曾經出動十五萬兵力幫助高麗抵御唐太宗的軍隊,在安市被擊敗。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黑水靺鞨前來朝拜,唐朝設置了黑水府,任命其部落首領為都督、刺史,并設置長史進行監督。賜予都督姓李,名獻誠,兼任黑水經略使。后來渤海國逐漸強盛,黑水靺鞨便被其役使并歸屬,從此向唐朝的朝貢也斷絕了。五代時期,契丹奪取了渤海國的全部土地,黑水靺鞨就附屬于契丹。其中居住在南部且被契丹登記入籍的,稱為熟女直;居住在北部且未被契丹登記入籍的,稱為生女直。生女直的地域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也叫黑龍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白山黑水”。

金國的始祖名叫函普,起初從高麗前來,當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他的兄長阿古乃喜好佛教,留在高麗不肯一同前來,還說:“后世子孫必定有能夠相聚的,我不能離開這里。”只有函普與弟弟保活里一起前來。始祖函普居住在完顏部仆干水的岸邊,保活里則居住在耶懶。后來胡十門率領曷蘇館歸附太祖,他自稱其祖先兄弟三人分別離開,自認為是阿古乃的后代。石土門、迪古乃,則是保活里的后裔。等到太祖在邊境擊敗遼兵,俘獲了耶律謝十,便派梁福、斡答刺去招撫渤海人,傳達說:“女直、渤海原本就是同一家。”大概因為他們最初都屬于勿吉的七個部落。始祖函普來到完顏部后,居住了很久。完顏部的人曾經殺了其他部族的人,因此兩族結下仇怨,相互爭斗無法和解。完顏部的人對始祖函普說:“如果你能為我們部里化解這個仇怨,讓兩族不再相互殘殺,我們部里有個賢能的女子,六十歲了還未出嫁,就把她許配給你,而且你也能成為我們同部的人。”始祖函普說:“好。”于是親自前往對方部族勸說道:“殺了一個人卻讓爭斗無法停歇,這樣損傷會更多。哪比得上只誅殺最先挑起禍亂的那一個人,我們部里拿出財物來賠償給你們,這樣就可以不再爭斗,而且你們還能獲得利益。”結怨的一方聽從了他的建議。于是雙方立下約定說:“凡是有殺傷人的情況,就征取他家里人口一名、馬十對、母牛十頭、黃金六兩,交給被殺傷的人家,這樣就兩方面和解,不得私自爭斗。”對方說:“一定謹遵約定。”女直的風俗中,殺人要賠償馬牛三十頭,就是從這時開始的。賠償按約定備齊之后,完顏部的眾人都信服了始祖函普,還向他致謝送上一頭青牛,并且答應把六十歲的女子嫁給他。始祖函普便以青牛作為聘禮將女子娶了過來,并且得到了她的財產。后來他們生下兩個兒子,長子叫烏魯,次子叫斡魯,還有一個女兒叫注思板,從此始祖函普一家就成為了完顏部的人。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謚函普為景元皇帝,廟號始祖。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光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始祖懿憲景元皇帝。

始祖函普的兒子德帝,名叫烏魯。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謚為德皇帝。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熙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淵穆玄德皇帝。

德帝烏魯的兒子安帝,名叫跋海。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謚為安皇帝。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建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和靖慶安皇帝。

安帝跋海的兒子獻祖,名叫綏可。黑水地區舊有的習俗是沒有房屋,靠著山水挖個坑,在上面架上木梁,再覆蓋上土,夏天就出去跟著水草而居,冬天則進入坑中居住,遷徙沒有固定的地方。獻祖綏可于是遷徙到海古水居住,開始耕種開墾、種植莊稼,還開始修筑房屋,有了房屋的規制,人們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納葛里。納葛里,在漢語中就是居室的意思。從這以后,他們就定居在安出虎水的旁邊了。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謚為定昭皇帝,廟號獻祖。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輝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獻祖純烈定昭皇帝。

獻祖綏可的兒子昭祖,名叫石魯,性格剛毅質樸正直。生女直沒有文字契約,也沒有什么約束規范,難以管理控制。昭祖石魯想要逐漸建立一些法規教令,他的父輩們以及部里的人都不高興,甚至想要把他活埋。昭祖已經被抓住了,他的叔父謝里忽得知部眾要殺昭祖,就說:“這是我兄長的兒子,是個賢人,一定能夠繼承家業,安定并管理好部眾,這些人怎么能就想把他活埋了呢!”趕忙前往,張弓搭箭射向眾人,抓住昭祖的那些人都嚇得散開逃走了,昭祖這才得以免遭殺害。昭祖逐漸用法規教令來治理部落,部落也漸漸強大起來。遼國任命他為惕隱。然而其他部落仍然按照舊有的習俗,不肯采用這些法規教令。昭祖便炫耀武力,一直到達青嶺、白山一帶,順從的就安撫他們,不順從的就進行討伐,進入到蘇濱、耶懶等地,所到之處都取得了勝利,回來時經過仆燕水。仆燕,在漢語里是惡瘡的意思。昭祖厭惡這個地名,盡管已經疲憊不堪,還是不肯在此停留。走到姑里甸時,他生病了。到了夜晚,就在村舍里休息。有盜賊來了,昭祖于是半夜起身趕路,到逼剌紀村才停下來。這天晚上,昭祖去世了。眾人載著他的靈柩繼續前行,在路上遇到了盜賊,盜賊把靈柩搶走了。部眾追趕盜賊并與之交戰,又奪回了靈柩。加古部人蒲虎又來襲擊,快要追上的時候,蒲虎問路上的人說:“石魯的靈柩離這兒有多遠了?”那個人說:“已經很遠了,追不上了。”蒲虎于是停止了追擊。這樣,昭祖的靈柩才得以被送回去安葬。生女直的風俗,到昭祖的時候才逐漸采用法規教令,百姓也比較聽從了,只是還沒有文字,沒有官府,也不知道歲月的晦朔變化,所以他們壽命的長短也無法考證了。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追謚為成襄皇帝,廟號昭祖。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安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昭祖武惠成襄皇帝。

昭祖石魯的兒子景祖,名叫烏古乃。遼太平元年(公元1021年)辛酉歲出生。從始祖到景祖,已經傳了六代了。景祖逐漸使各個部落役屬于自己,從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這些部落,一直到五國的首領,都聽從他的命令。當時,遼國邊境有百姓逃過來歸附。等到遼國派兵遷徙鐵勒、烏惹的百姓時,鐵勒、烏惹很多人都不肯遷徙,也逃過來歸附景祖。遼國派曷魯林牙率兵來索要逃亡的百姓。景祖擔心遼兵深入境內,會完全了解山川道路的險易情況,或許會對自己的部落圖謀不軌,就用計阻止他們說:“軍隊如果深入,各個部落必定會受到驚擾,可能會發生意外變故,那些逃亡的民戶也不可能找到,這不是好辦法。”曷魯認為他說得對,于是停止進軍,景祖就與曷魯一起親自去索要逃亡的百姓。這時,周邊的部落雖然逐漸順從,但孩懶水烏林答部的石顯仍然抗拒不服。景祖攻打他,沒有成功。景祖就把計策告訴了遼國君主,遼國君主派使者去責備石顯。石顯于是派他的兒子婆諸刊入朝,遼國君主厚加賞賜后把他遣送回去。后來石顯與婆諸刊在春天遼國君主狩獵時入朝拜見。遼國君主就把石顯留在了邊境地區,而讓婆諸刊回到自己的部落。這其實是景祖的計謀。不久之后,五國蒲聶部節度使拔乙門背叛遼國,通往捕捉海東青的道路被阻斷(鷹路不通)。遼國人準備討伐他,先派同干來告知景祖旨意。景祖說:“可以用計智取。如果動用兵力,他將會逃到險要之地據守,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平定的。”遼國人聽從了他的建議。大概景祖始終害怕遼兵進入自己的境內,所以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功勞。于是景祖表面上與拔乙門交好,還把妻子兒女作為人質,趁機襲擊并擒獲了拔乙門,獻給遼國君主。遼國君主在寢殿召見了景祖,設宴款待并給予了額外的賞賜,任命他為生女直部族節度使。遼國人稱節度使為太師,金人稱都太師就是從這時開始的。遼國君主準備刻印賜給景祖,景祖不肯被遼國登記入籍,推辭說:“請等以后再說吧。”遼國君主始終想把印賜給他,又派使者前來。景祖暗中讓部里的人揚言說:“主公如果接受印信并被登記入籍,部里的人一定會殺了他!”用這個理由來拒絕,遼國使者于是回去了。景祖成為節度使后,有了屬官,一些法紀綱常也逐漸建立起來了。生女直原本沒有鐵,鄰國有來賣甲胄的,景祖就拿出全部的財物用高價與他們進行貿易,也讓兄弟族人都去購買。得到的鐵多了以后,就用來修整弓箭,準備器械,軍事力量逐漸增強,前前后后愿意歸附的人也越來越多。斡泯水蒲察部、泰神忒保水完顏部、統門水溫迪痕部、神隱水完顏部,都相繼前來歸附。

景祖為人寬容仁恕,很能容人,一生都不輕易表現出喜悅或憤怒。他把財物分享給別人,和人分吃食物、贈送衣物,毫無吝惜之意。別人如果冒犯了他,他也不放在心上。早些時候,有叛逃離去的人,景祖派人去勸說誘導他們回來。叛逃者說:“你們的首領,是活羅。活羅,我都能抓住,我怎么能屈服于活羅呢!”活羅,在漢語里是慈烏的意思。北方有這種鳥,形狀像大雞,善于啄東西,看到馬、牛、駱駝脊背間有瘡口,就會去啄食瘡口處的肉,馬、牛往往就會死掉,如果餓了找不到食物,即使是砂石它也會吃。景祖嗜好喝酒、喜好女色,酒量和食量都超過常人,當時的人就叫他活羅,所以那些叛逃者就用這個來譏諷他,但景祖也不把這當回事。后來譏諷他的人力量耗盡前來投降,景祖還厚加賞賜,然后送他們回去。曷懶水一帶有率眾來投降的人,景祖就記錄下他們來投降的時間、姓名,然后就讓他們回去,使他們恢復原來的生活。人們因此更加信服他。遼咸雍八年(公元1072年),五國沒撚部的謝野勃堇背叛遼國,通往捕捉海東青的鷹路被阻斷。景祖前去討伐他,謝野前來抵御。景祖身披厚重的鎧甲,率領部眾奮力作戰。謝野的軍隊戰敗,逃到拔里邁泊。當時正值十月,冰忽然融化,謝野無法指揮軍隊,部眾全都潰散逃走,景祖于是班師回朝。在途中遇到逃亡的人,他們憑借險要地勢進行攔截,景祖的軍隊日夜抵抗作戰,等回到部落時已經疲憊不堪。景祖立即前往拜見遼國邊將達魯骨,陳述自己擊敗謝野的功勞。走到來流水時,還沒見到達魯骨,景祖就疾病發作,回到家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歲。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謚為惠桓皇帝,廟號景祖。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定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景祖英烈惠桓皇帝。

景祖的第二子承襲節度使職位,就是世祖,名叫劾里缽。生女直的習俗,兒子長大后就會分居。景祖有九個兒子,元配唐括氏生下劾者,其次是世祖,接著是劾孫,然后是肅宗,最后是穆宗。到了該分居的時候,景祖說:“劾者性格柔和,可以管理家務。劾里缽有度量、有見識,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劾孫也是個和善的人。”于是就讓劾者和世祖住在一起,劾孫和肅宗住在一起。景祖去世后,世祖繼承了他的職位。世祖去世后,肅宗繼承。肅宗去世后,穆宗繼承。穆宗又把位置傳給世祖的兒子,一直到太祖,最終登上了皇位。世祖于遼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己卯歲出生。遼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承襲節度使一職。景祖的異母弟弟跋黑有謀反的心思,世祖擔心他發動變故,就格外用心地對待他,不讓他帶兵,只讓他擔任部落首領。跋黑于是引誘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發動叛亂,還離間各個部落,使他們對世祖懷有二心。世祖還是想要安撫他們,這些事在跋黑、桓赧等人的傳記中有記載。世祖曾經購買加古部鐵匠烏不屯的九十副鎧甲,烏春想借此挑起戰爭,世祖就把鎧甲還給了他,這件事在《烏春傳》中有記載。部落中流傳著這樣的話:“想要活下去就歸附跋黑,想要死就歸附劾里缽、頗剌淑。”世祖聽說后,心中起疑。但沒有辦法查明情況,于是就假裝整理行裝,做出要去某個地方的樣子,暗中派人散布消息說:“敵人來了!”部落中的人聽到后都不知道是真是假,有的跑到跋黑家里躲避,有的跑到世祖家里躲避,世祖就這樣完全了解了兄弟部屬之間誰擁護誰反對的情況。

過了幾年,烏春前來進攻,世祖進行抵御。當時已經是十月中旬,大雨接連下了幾天幾夜,地面上全是冰凌,烏春的軍隊無法前進。不久后烏春后悔地說:“這是天意啊!”于是就帶兵離開了。烏春住在阿里矮村滓不乃的家里,還派兵把他的弟弟勝昆圍困在胡不村。烏春的軍隊撤退后,勝昆抓住了他的哥哥滓不乃,請求在世祖面前將其處死,并且請求赦免滓不乃妻兒的死罪。世祖答應了。桓赧、散達也起兵反叛,世祖派肅宗去抵御。在這個時候,烏春的軍隊在北面,桓赧的軍隊在南面,他們的勢力非常強大。世祖告誡肅宗說:“可以講和就和他們講和,否則就和他們決戰!”肅宗戰敗。恰逢烏春因為長時間下雨而撤兵,世祖就率領一支側翼軍隊渡過舍很水,經過貼割水,抄了桓赧、散達的家。第二天,大霧彌漫,天色昏暗,軍隊迷失了道路,走到婆多吐水時才發覺。于是回到舍很水和貼割水之間,登上高坡遠望,看到有六個騎兵前來,世祖大聲呼喊,沖過去攻擊他們。世祖射死一人,活捉五人,審問之后,才知道他們是卜灰、撒骨出使來幫助桓赧、散達的。世祖到達桓赧、散達居住的地方,燒毀他們的房屋,殺死一百多人,舊將主保也死在這場戰斗中。等世祖回來,和肅宗會合時,肅宗的軍隊又戰敗了。世祖責備肅宗作戰失利的情況。然后派人去議和,桓赧、散達說:“把你們盈歌的大赤馬、辭不失的紫騮馬給我們,我們就議和。”這兩匹馬都是女直的名馬,世祖沒有答應。

桓赧、散達召集各個部落的人,大舉進攻,路過裴滿部時,因為裴滿部歸附世祖,就放火燒了裴滿部。蒲察部的沙祇勃堇、胡補答勃堇派阿喜來報告危難情況,世祖讓他們假裝順從桓赧、散達來保全自己,還說:“如果打仗就用旗鼓來區分敵我。”世祖前去抵御桓赧的軍隊,即將出發時,有人來報告說:“跋黑在他愛妾的父親家里吃飯,被肉噎死了!”于是世祖派肅宗向遼國求援,然后率領部眾出發。世祖派辭不失去征調海姑兄弟的軍隊,不久后才知道海姑兄弟已經背叛,歸附了桓赧。世祖想一并收服他們的部眾,就直接前往海姑那里。偵察的人報告說:“敵人已經到了。”即將開戰,世祖告誡辭不失說:“你先在脫豁改原布陣,等我三次揚旗,三次擊鼓,就扔掉旗幟和敵人決戰。生死就在今日,性命不足為惜!”世祖讓裴滿胡喜牽著大紫騮馬作為備用馬,騎馬奔赴戰場。當時桓赧、散達勢力強盛,世祖軍隊中的軍吏還沒開戰就害怕了,都呆立在那里,面無人色。世祖卻像平常一樣鎮定從容,也沒有責備的話,只是讓士卒脫下鎧甲稍微休息一下,用水洗臉,調和蒨水讓他們喝。過了一會兒,世祖訓話激勵他們,軍隊的士氣又振作起來。于是世祖避開眾人,單獨拉著穆宗的手,私下對他說:“今天這場戰斗,如果勝利了那就罷了,萬一失敗,我肯定活不了。你現在給馬披好甲遠遠地觀戰,不要參與戰事。如果我死了,你不要收我的尸骨,也不要顧念親戚,趕快騎馬跑去告訴你哥哥頗剌淑,去遼國登記入籍,接受印信,向遼國請求援兵來報這個仇!”說完,世祖袒露衣袖,不穿鎧甲,用長袍下擺護住前后心,把弓放入弓袋,提著劍,三次揚旗,三次擊鼓,扔掉旗幟和敵人展開搏斗,親自充當先鋒,沖入敵陣,眾人跟隨著他。辭不失從后面奮力攻擊,把敵人打得大敗。世祖乘勝追擊,從阿不彎一直追到北隘甸,敵人死得像倒伏的麻稈一樣,破多吐水都被染成了紅色,敵人丟棄的車甲、馬牛等軍用物資全都被繳獲。世祖說:“今天能取得這樣的勝利,沒有上天的幫助是做不到的,也可以知足了。即使放他們逃走,戰敗軍隊的士氣,一輩子都振作不起來了。”于是率領軍隊返回。世祖查看戰斗的地方,軍隊沖鋒奔馳踏出一條大路,寬達三十隴。世祖親手殺死九人,尸體層層堆積,人們都覺得很驚異。桓赧、散達從此無法再聚集兵力,不久之后,各自帶著他們的部屬前來投降,這一年是遼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

起初,桓赧兄弟發動叛亂時,朮魯部的卜灰、蒲察部的撒骨出幫助他們。到了這個時候,世祖招撫他們,他們不肯講和。卜灰的黨羽石魯于是殺了卜灰前來投降。撒骨出追擊逃亡的人,路旁有人暗中射箭,射中他的嘴,他就死了。從此舊部全都歸附了世祖。景祖的時候,斡勒部人杯乃前來歸附,到了這時,他有了別的心思。恰逢他家失火,杯乃就誣陷是歡部放的火,世祖按照約定讓他賠償。杯乃心里不安,于是聯合烏春、窩謀罕起兵反叛。世祖派肅宗和他們交戰,打敗了他們,抓獲了杯乃,世祖把杯乃獻給了遼國。臘醅、麻產侵擾掠奪在野外居住的女直人,搶奪來流水一帶的牧馬。世祖前去攻打他們,身上四處受傷,過了很久才痊愈。臘醅等人又搶奪穆宗的牧馬,還和各個部落相互勾結。世祖再次討伐他們,臘醅等人假裝投降,世祖于是回師。臘醅得到姑里甸的一百一十七名士兵,占據暮棱水據險而守,石顯的兒子婆諸刊也在其中。世祖包圍并攻克了他們,把姑里甸的士兵全部俘獲。麻產逃走了。于是世祖擒獲了臘醅和婆諸刊,都獻給了遼國。之后,世祖又向遼國請求,遼國人把他們還給了世祖,還把之前和之后所獻的罪人都歸還給了他。歡都在斜堆打敗烏春等人,所以石、拔石都被擒獲。世祖親自率領軍隊和歡都在嶺東會師,各路軍隊都到齊了。這時,烏春已經在之前去世,窩謀罕向遼國請求,希望和解。和解之后,窩謀罕又來襲擊,世祖于是進軍包圍他。窩謀罕棄城逃走。世祖攻破他的城池,把城中的人全部俘獲,按照功勞大小依次把俘獲的人和財物賞賜給各路軍隊。城池剛被攻破時,眾人商議如何處置首領的生死,大家都長跪在地,遼國使者也在座。忽然有一個人佩帶著長刀沖到世祖面前咫尺之地,對世祖說:“不要殺我!”遼國使者和左右的人都嚇得跑開躲藏起來。世祖神色一點都沒有改變,握住那個人的手,對他說:“我不會殺你的。”然后處罰那些躲起來的左右隨從,說:“你們怎么敢擅自離位呢?”處罰完畢后,才慢慢地讓人把那個突然沖上來的人拉出去殺掉。世祖的膽量和勇氣能夠震懾眾人,就是如此。

世祖班師回朝后,臥病在床,病情越來越嚴重。他的原配拏懶氏不停地哭泣,世祖說:“你別哭,你只會比我晚去世一年而已。”肅宗詢問身后之事,世祖說:“你只會比我晚三年去世。”肅宗出去后,對別人說:“我兄長都到這個時候了,也不和我說點貼心話。”于是捶地痛哭。不久,世祖把穆宗叫來,對他說:“烏雅束性情柔和善良,要是處理與契丹相關的事務,阿骨打更有能力。”遼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五月十五日,世祖去世。他承襲節度使職位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第二年,拏懶氏去世。再下一年,肅宗去世。肅宗病重時,感嘆道:“我兄長真是足智多謀啊!”世祖天性穩重,有見識,見過的人一定能記住,聽過一次的事情就不會忘記。嚴寒中他也不會哆嗦戰栗,行動舉止從不瞻前顧后。每次作戰他都不曾穿戴鎧甲,而是先通過夢兆來預測勝負。他曾經喝醉后騎著驢進入屋內,第二天看到驢的腳印,詢問后得知此事,從此不再飲酒。世祖剛承襲職位的時候,內部外部都有人反叛,相互勾結成為敵人。世祖卻能轉敗為勝,變弱為強。打敗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之后,基業從此變得宏大。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追謚為圣肅皇帝,廟號世祖。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永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世祖神武圣肅皇帝。

世祖同母弟頗剌淑承襲節度使職位,他是景祖的第四子,就是肅宗。肅宗于遼重熙十一年(公元1042年)壬午歲出生。在世祖、景祖時期,他被稱為國相。國相這個稱呼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起初,雅達擔任國相。雅達是桓赧、散達的父親。景祖用財幣和馬匹向雅達請求,然后任命肅宗為國相。肅宗自幼機敏,善于言辭。在他兄長在世時,他擔任國相,盡心盡力地輔佐。當時,叔父跋黑有謀反的心思,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石顯父子、臘醅、麻產等人制造禍亂,在作戰的時候,肅宗多次獨當一面。他尤其了解遼國人的國政和人情。凡是與遼國相關的事務,都全部委托給肅宗,讓他專心處理。凡是向遼國官員匯報事情,都要讓人遠遠地跪著陳述言辭,由翻譯傳達,可往往被翻譯傳錯。肅宗想親自上前詳細說明情況,所以先不把實情告訴翻譯。翻譯感到疑惑,不得已,只好把他帶到前面,讓他自己說。肅宗就用草木瓦石當作籌碼,一條一條地列舉事情并陳述。聽的遼國官吏都很驚訝,問他原因,他就用謙卑的言辭回答說:“我粗陋沒文化,所以才這樣。”官吏們信以為真,不再懷疑他,因此他所申訴的事情沒有不如愿的。

在與桓赧、散達作戰時,部落里的賽罕戰死,他的弟弟活羅心中暗自懷恨。有一天,活羅忽然用劍脊放在肅宗的脖子上說:“我哥哥為你們死了!殺了你償命,你覺得怎么樣?”過了很久,因為他哥哥的靈柩到了,活羅就憤怒地去攻打習不出,習不出逃走躲避。活羅又到肅宗家里攻打肅宗,箭射中了旁邊房間的裙子,釘在了門扉上。接著又去攻打歡都,歡都穿上鎧甲在屋內抵抗,活羅進不去,就扯下他家的門簾離開了,去歸附杯乃。杯乃引誘烏春的軍隊越過山嶺,世祖與他們在蘇素海甸相遇。世祖說:“我以前做過奇怪的夢,今天不能親自參戰。如果左軍中有人奮力作戰,那么就能大功告成!”于是命令肅宗以及斜列、辭不失與敵人交戰。肅宗下馬,呼喊世祖的名字,又自呼其名說道:“如果上天幫助我,讓我成為各部的首領,那么今天的事情神靈都在看著。”說完拜了兩拜。然后點燃了束好的麻草。不一會兒,大風從后面刮起,火勢更旺了。當時是八月,連青草都被燒著了,濃煙火焰漫天。我方軍隊順著濃煙沖擊,把敵人打得大敗。于是抓獲了杯乃,囚禁起來獻給遼國。還抓獲了活羅,肅宗赦免了他的罪過,讓他在身邊任用,后來還真得到了他的助力。

遼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肅宗從國相之位承襲節度使。當時,麻產還占據著直屋鎧水,修繕營地堡壘,引誘接納逃亡的人。招撫他,他不聽從,肅宗就派康宗去討伐他。太祖另外率領一支軍隊奪取了麻產的家屬,鍋碗瓢盆都沒給他留下。抓獲麻產后,將其殺死,把他的左耳割下獻給遼國。陶溫水的百姓前來歸附。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癸酉年),肅宗派太祖率領一支側翼軍隊討伐泥厖古部帥水抹離海村的跋黑、播立開,將其平定,從此賊寇都被平息。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八月,肅宗去世。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追謚為穆憲皇帝。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泰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肅宗明睿穆憲皇帝。

穆宗是肅宗的同母弟弟,名叫盈歌,字烏魯完,是景祖的第五子。南方人稱呼他為揚割太師,又說揚割被追謚為孝平皇帝,廟號穆宗,還有說揚割廟號仁祖的。但金代并沒有廟號為仁祖的,穆宗名盈歌,謚號孝平,“盈”音近“揚”,“歌”音近“割”,是南北口音的訛誤。遼國人稱節度使為太師,從景祖到太祖都有這個稱呼。像《叢言》《松漠記》、張棣《金志》等書都沒有什么可取之處。穆宗于遼重熙二十二年(公元1053年)癸巳歲出生。肅宗時擒獲麻產,遼國任命穆宗為詳穩。遼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甲戌年),穆宗承襲節度使,時年四十二歲。他任命哥哥劾者的兒子撒改為國相。

大安十二年(公元1096年,丙子年),唐括部的跋葛勃堇和溫都部人跋忒曾有交情,跋葛因事前往,跋忒卻殺了跋葛。穆宗派太祖率領軍隊討伐跋忒,跋忒逃走,太祖追上他,在星顯水將其殺死。紇石烈部的阿疏、毛睹祿擁兵制造禍亂,穆宗親自率軍討伐阿疏,撒改率領側翼軍隊攻打鈍恩城,將其攻克。阿疏起初聽說有人來討伐,就向遼國申訴。于是穆宗留下劾者守衛阿疏城,自己返回。恰逢陶溫水、徒籠古水的紇石烈部阿閣版及石魯阻斷了五國的鷹路,抓住并殺死了遼國捕捉海東青的使者。遼國詔令穆宗前去討伐,阿閣版等人憑借險要地勢設立柵欄防守。當時正值大寒,穆宗就招募善于射箭的人,拿著強弓利箭攻打他們。幾天后,攻入城中,救出遼國使者中還活著的幾個人,讓他們回去。統門、渾蠢水交匯之處的烏古論部留可、詐都和蘇濱水的烏古論敵庫德,在米里迷石罕城起兵,納根涅的兒子鈍恩也逃走了,于是兩派勢力制造禍亂。

八月,撒改擔任都統,辭不失、阿里合懣、斡帶任副都統,前去討伐留可、詐都、塢塔等人。謾都訶、石土門討伐敵庫德。撒改想先平定邊境的城堡,有人則想先攻取留可,眾人無法決斷,于是命令太祖前往。鈍恩準備援救留可,趁著謾都訶的軍隊還未集結就發起進攻。石土門的軍隊和謾都訶會合后,迎擊鈍恩,把他打得大敗,招降了米里迷石罕城,擒獲鈍恩、敵庫德,將他們釋放沒有殺害。太祖越過盆搦嶺,和撒改會合,攻破留可城,留可此前已先前往遼國,太祖把城中的首領全部殺死。回師后包圍塢塔城,塢塔此前已逃亡在外,城向軍隊投降。詐都也向蒲家奴投降,于是像以前一樣安撫平定了各路。太師于是告知穆宗,教導統門、渾蠢、耶悔、星顯四路以及嶺東各個部落,從今往后不要再稱都部長。穆宗命令勝官、丑阿等安撫平定乙離骨嶺注阿門水以西各個部落的居民,又命令斡帶以及副將們全部平定二涅囊虎、二蠢出等路的盜寇后返回。

遼壽昌三年(公元1097年,庚辰年),劾者還在守衛阿疏城,毛睹祿前來投降。阿疏還在遼國,遼國派使者前來讓雙方罷兵。使者還沒到,穆宗派烏林答石魯前去輔佐劾者,告誡他說:“遼國使者來讓罷兵,就把我們軍隊的衣服旗幟換成和阿疏城中一樣難以分辨的,不要讓遼國使者知道。”又告誡劾者說:“遼國使者可以用計打發走,不要聽了他的話就馬上罷兵。”遼國使者果然來讓罷兵,穆宗派蒲察部的胡魯勃堇、邈遜孛堇和使者一起到阿疏城。劾者見到遼國使者,假裝對胡魯、邈遜說:“我們部族內部相互攻擊,關你們什么事?誰認識你們的太師?”于是拿起槍刺死胡魯、邈遜所騎的馬。遼國使者驚恐萬分,急忙逃走,不敢回頭,徑直回去了。過了幾天,穆宗攻破阿疏城。狄故保從遼國回來,在城中被抓住并殺害。阿疏又向遼國申訴。遼國派奚節度使乙烈前來。穆宗來到來流水興和村,見到乙烈。乙烈詢問阿疏城的事,命令穆宗說:“凡是攻城所俘獲的,還活著的就還回去,沒活著的就賠償。”并且索要幾百匹馬。穆宗和僚屬們商議說:“如果賠償阿疏,那么各個部落就不能再被號令任用了。”于是讓主隈、禿答兩水的百姓假裝阻斷鷹路,又讓鱉故德部節度使對遼國說:“想要開通鷹路,非得生女直節度使不可。”遼國不知道這是穆宗的計謀,相信了,命令穆宗討伐阻斷鷹路的人,阿疏城的事就這么擱置了。穆宗聲稱去平定鷹路,在土溫水打獵后返回。這一年,留可前來投降。遼壽昌四年(公元1098年,辛巳年),遼國派使者拿著賞賜的物品來賞賜平定鷹路的有功之人。

遼壽昌五年(公元1099年,壬午年),穆宗派蒲家奴把遼國的賞賜發給主隈、禿答的百姓,并且修整鷹路后返回。冬天,蕭海里反叛,逃入系案女直阿典部,派他的族人斡達剌前來求和結盟,說:“希望和太師成為朋友,一起去討伐遼國。”穆宗抓住斡達剌。恰逢遼國命令穆宗抓捕討伐蕭海里,穆宗把斡達剌押送到遼國,招募到披甲士兵一千多人。女直披甲士兵的數量,首次在這里有記載,此前大概從未滿過千人。軍隊駐扎在混同水,蕭海里再次派人前來,穆宗又抓住了使者。不久和蕭海里相遇。蕭海里遠遠地問道:“我的使者在哪里?”穆宗回答說:“和后面的人一起來。”蕭海里不信。當時,遼國追擊蕭海里的幾千士兵,攻打他卻無法取勝。穆宗對遼國將領說:“讓你的軍隊后退,我來獨自對付蕭海里。”遼國將領答應了。太祖策馬沖入敵陣拼殺,流箭射中蕭海里頭部,蕭海里從馬上掉下來,被抓住殺死,穆宗的軍隊大敗蕭海里的軍隊。穆宗派阿離合懣把蕭海里的左耳割下獻給遼國。金人從此知道遼國軍隊容易對付。在這場戰役中,康宗最先登上敵陣,于是把最先登上敵陣和有其他功勞的人編為前行,接著讓各路軍隊護送俘獲的人和物資回到本部。穆宗到遼主的漁獵之地朝見,受到極大的嘉獎,被授予使相之職,賞賜也增加了等級。

遼壽昌六年(公元1100年,癸未年)二月,穆宗返回。遼國派使者授予跟從打敗蕭海里的人官職和賞賜。高麗開始前來通好。十月二十九日,穆宗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起初,各個部落都有自己的信牌,穆宗采用太祖的建議,擅自設置牌號的人依法處置,從此號令統一,百姓不再有疑慮。從景祖以來,兩代四位君主,志向和事業一脈相承,最終平定了分裂局面,一切都用本部法令治理,東南到乙離骨、曷懶、耶懶、土骨論,東北到五國、主隈、禿答,金國大概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強盛起來。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穆宗被追謚為孝平皇帝,廟號穆宗。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獻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章順孝平皇帝。

穆宗兄長的兒子康宗,名叫烏雅束,字毛路完,是世祖的長子。他于遼清寧七年(公元1061年)辛丑歲出生。遼乾統三年(公元1103年,癸未年),康宗承襲節度使,時年四十三歲。穆宗末年,阿疏派達紀引誘煽動邊境百姓,曷懶甸人抓住達紀并押送回來。穆宗派石適歡去安撫收納曷懶甸百姓,還沒出發,穆宗就去世了,到這時康宗才派他前往。在此之前,金國和高麗通好,后來產生了一些矛盾,高麗派使者來請求商議事情,金國使者到了高麗,被高麗拒絕入境。五條水的百姓歸附高麗,還抓住了十四名團練使。這些事記載在《高麗傳》中。遼乾統四年(公元1104年,甲申年),高麗再次來攻打,石適歡再次將其擊敗。高麗又請求講和,把之前抓住的十四名團練使都送了回來,石適歡安撫平定邊境百姓后返回。蘇濱水的百姓不聽從命令,康宗派斡帶到達活羅海川,召集各位官僚進行告諭。含國部蘇濱水居住的斡豁勃堇沒有來。斡準部、職德部的人來了之后,又逃走了。塢塔在馬紀嶺遇到這兩個部落的人,抓住他們回來,于是討伐斡豁,將其攻克。斡帶進軍到北琴海,攻克泓忒城后返回。遼乾統六年(公元1106年,丙戌年),高麗派黑歡方石來祝賀康宗襲位,康宗派杯魯回訪。高麗約定送回那些逃亡到他們那里的人,康宗就派阿聒、勝昆前去接收。高麗違背約定,殺死兩位使者,在曷懶甸修筑九座城,率領幾萬士兵前來攻打。斡賽將其擊敗。斡魯也修筑九座城,和高麗的九座城相對。高麗又來攻打,斡賽再次將其擊敗。高麗約定送回逃亡的人,撤回九城的軍隊,歸還所侵占的原來的土地。九月,雙方才停戰。遼乾統九年(公元1109年,己丑年),年成不好,康宗減少對盜賊的征償,賑濟貧困的人。遼天慶三年(公元1113年,癸巳年),康宗去世,享年五十三歲。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康宗被追謚為恭簡皇帝。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稱他的陵墓為喬陵。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謚號為康宗獻敏恭簡皇帝。

贊語說:金國起初,兄弟三人,出身也很卑微。熙宗追尊祖宗為帝,確定始祖、景祖、世祖的宗廟,世代不遷。始祖娶了六十歲的婦人,生下兩男一女,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景祖不接受遼國的籍冊和印信,奪取雅達的國相之位,傳給他的兒子。世祖打敗桓赧、散達之后,遼國國政日益衰敗,世祖把太祖托付給穆宗,他的思慮難道不深遠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平定县| 洛南县| 吉水县| 扎兰屯市| 曲松县| 迁西县| 太康县| 商河县| 山西省| 萍乡市| 南木林县| 夏河县| 陇川县| 青河县| 赫章县| 明溪县| 德格县| 张家港市| 湾仔区| 永康市| 遂昌县| 濮阳市| 河源市| 福贡县| 论坛| 富裕县| 洪湖市| 威信县| 晋城| 柳河县| 青冈县| 永泰县| 济阳县| 尤溪县| 乌兰浩特市| 虎林市| 手游| 皮山县| 息烽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