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獎賞
- 穿越三國:開局成了太子
- 倔強的小蜜蜂
- 3823字
- 2025-04-02 18:17:52
將軍糧草等物資安然送達中郎將營地之后,劉赟順利返回晉國,甫一抵家,便即刻向父親——晉王劉崇,詳盡稟報了此番行程的諸多細節,并提出設宴犒賞那些自延南凱旋而歸的勇士們。
劉赟誠摯言道:“父親,此番將士們隨兒臣跋山涉水,歷盡艱辛,更與黃巾軍有過交鋒,身心皆已疲憊至極,兒臣以為,應當予以他們豐厚的獎賞,以慰藉其赫赫戰功。”
劉崇聞此,大手一揮,豪邁笑道:“吾兒所言甚是,他們既為剿滅黃巾軍立下汗馬功勞,那便設一場盛大的宴席,讓眾人盡情享用!”晉國太尉許昌對此亦無異議。
于是,一場盛大的宴席迅速籌備妥當。士兵們宰殺了肥美的豬羊雞禽,將肉烹煮得軟爛入味,熬制成鮮美的肉湯。雖酒水不算豐盈,卻也足以讓每個士兵開懷暢飲數杯。那些剛從黃巾軍手中奪得勝利的將士們,原本還滿臉倦容,此刻卻皆歡呼雀躍,盡情沉浸在這難得的歡愉時光之中,歡聲笑語在營地內久久回蕩。
劉赟與一同前往延南的陳到、許炎、主簿楊阜,以及陳到的副官陳浩圍坐一桌,舉杯共酌。雖在現代,十六歲尚未達到法定飲酒年齡,但在這大漢時期,劉赟已然到了可以飲酒的年紀。
眾人正聆聽樂師的悠揚演奏,推杯換盞,興致正濃之時,一位正與士兵們開懷暢飲的軍官忽然站起身來,扯著嗓子高聲說道:“我半生戎馬,平定過盜匪,參與過平叛,卻從未見過有人設宴款待最底層的士兵,即便是守城之功,也未曾有過如此待遇。咱們晉國的士兵,都要深深感激晉王陛下的大恩大德!我從未見過其他郡縣的縣令或是太守,能像晉王這般體恤士兵!”
這位看上去頗為年長的軍官話音剛落,正在享用美食美酒的士兵們紛紛點頭,對他的言辭表示由衷的贊同。軍官見士兵們如此響應,更是激動萬分,雙臂高舉,大聲呼喊:“王爺,愿您洪福齊天,萬壽無疆!”
士兵們也跟著齊聲高呼:“王爺陛下,愿您洪福齊天,萬壽無疆!”“王爺陛下,愿您洪福齊天,萬壽無疆!”
這突如其來的高呼,讓劉赟驚訝地望向父親,劉崇也是一臉茫然,顯然被這陣仗弄得有些手足無措。劉赟心中暗自嘀咕:“這些人莫非是突然吃了什么迷魂藥,還是喝了烈酒上了頭?怎會突然來這么一出?”
劉赟正滿心困惑地看著父親,不經意間注意到坐在父親身旁的許昌。只見許昌一臉嚴肅,正緊緊地盯著父親,眼神中似乎還帶著些許驚訝。劉赟見狀,心中頓覺奇怪:“許太尉為何這般盯著父親?士兵們都在高呼‘萬壽無疆’呢。”
剎那間,劉赟猛然醒悟,趕緊搖了搖頭,暗自警醒:“今年乃是公元184年,正值黃巾之亂爆發的年頭。如今的大漢,十常侍蒙蔽圣聽,將軍們稍有不從,不向太監行賄便會被罷官,官場更是污濁不堪,官職都能靠賄賂買賣。國家雖亂,可朝廷畢竟還在運轉,皇帝的權威依舊存在。不管局勢多么糟糕,這爛攤子總歸還在,行事必須萬分小心。”
劉赟心里明白,這晉國乃是父親劉崇的封地,晉國征收的賦稅皆歸父親所有。然而諷刺的是,晉國太尉許昌雖是父親任命,卻也是大漢朝廷的官員,肩負著輔佐父親治理晉國的重任,同時也對大漢朝廷負責。
望著許昌那意味深長的眼神,劉赟當即決定,往后定要對許昌多加提防。他趕忙從座位上站起身來,快步走向那位正在高呼的軍官。
“將軍,您今日可還滿意?”劉赟微笑著問道。
軍官見是世子劉赟,趕忙低頭行禮。原本高呼的士兵們,見劉赟起身走來,也都紛紛停止了呼喊。
“將軍滿意,我等自然也十分高興。”劉赟又面向士兵們詢問道。
這時,幾個膽大的士兵大聲回應:“能得世子殿下關心,我等開心至極!”
劉赟站在軍官身旁,故意放聲大笑,而后對士兵們說道:“今日我與諸位一樣,滿心歡喜,只因大家都是保衛國家、抵御匪患的大英雄。不過,今日并非諸位向王爺陛下道謝之時,而是我與父王向諸位英勇的戰士表達感激之情的時刻。”
“殿下,您這話是何意?”軍官一臉尷尬地問道,周圍的士兵們也都面面相覷,神色詫異。
劉赟神色凝重,緩緩說道:“我奉父王之命,將軍需物資送往剿匪的官軍營地。同我一道前去的士兵都親眼目睹,在晉國邊境不遠處,許多百姓因土匪劫掠,失去了家園和生計。我還親眼見到有義軍奔赴官軍營寨,與那些洗劫他們家鄉的土匪拼死搏殺。”
原本熱鬧喧囂的場地,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靜靜地聆聽著劉赟的講述。
“匪患肆虐之處,不僅限于永川郡和延南郡,楊國、白郡、魯國等地同樣深受其害。然而咱們晉國卻能安然無恙,土匪雖在鄴州各地燒殺搶掠、肆意橫行,卻難以在晉國境內擴張勢力,只能狼狽逃竄。這是為何?難道不是因為晉國的勇士們奮勇作戰,全力守護家園嗎?所以,今日我與父王定要向晉國的勇士們致以最真摯的感謝!”
說罷,劉赟轉身,鄭重地向身旁的軍官深深鞠躬行禮:“將軍,您辛苦了,感謝您的付出!”
行完禮,劉赟又朝著周圍坐著的士兵們依次鞠躬:“多虧了大家,咱們才能守住晉國,感謝諸位的努力!”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軍官驚恐萬分地跪倒在劉赟的身前,士兵們亦是滿臉愕然,紛紛高聲呼喊。
劉赟這才猛然驚覺,事態似乎已然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圍。他本想借此機會彰顯士兵們的英勇與付出,是他們用血汗保衛了晉國的安寧,然而眼前的這一幕,顯然已經失控。
所在的方向。果然,許昌正用充滿疑慮的目光緊緊鎖定著他。
就在氣氛變得愈發微妙之際,許炎和陳到迅速趕來,在他們的護送之下,劉赟回到了王宮。即便是在回宮的途中,劉赟依舊能夠清晰地聽到士兵們高呼“世子陛下”的聲浪。
自那之后,劉赟便長時間地蟄居在王宮之中,未曾踏出半步。白日里,他端坐在房間之中,潛心研讀原主劉赟曾經深入鉆研的書籍;夜幕降臨之時,他便趁著四下無人,在竹簡上悄悄地記錄下未來即將發生的大事,以及他所熟知的重要人物的信息。
或許是受到這個世界的影響,劉赟對于在現代中國的所見所聞,記憶愈發地深刻,一些原本容易遺忘的事情和事件,此刻都清晰地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尤其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帖子,他更是歷歷在目,仿佛剛剛瀏覽過一般。
劉赟一邊回憶著往昔的點點滴滴,一邊將那些歷史事件、重要人物逐一記錄在紙上,同時也不曾放松對手中書籍的學習。此次延南之行,讓他感慨良多,也讓他深刻地意識到,當下正是充實自己、提升自我的絕佳時機。
“我尚且年輕,晉國也還算安穩。即便我有心招攬天下英才,可又有多少人會愿意信任我這個年僅十六歲,且從未擔任過任何官職的晉王世子呢?若是貿然行事,萬一引來許昌或是其他官員的猜忌,還不知會惹出多少麻煩。再者說,如今中央政權依舊穩固,想要進軍晉國以外的郡縣來擴張領土,簡直是癡人說夢。唯有等到190年之后,皇朝權威崩塌,才有可能放手一搏,去擴充地盤、廣納賢才。當務之急,還是先潛心研究學問,制定長遠之計。”
從前讀《三國演義》之時,劉赟偏愛那些勇猛無雙的將領的故事,可如今身處這個世界,他所憧憬的不再僅僅是呂布、關羽那般武藝超群的將領,而是像曹操、袁紹那樣,身邊匯聚著一眾智勇雙全的將領和賢能謀士的君主的人生。
從延南歸來的途中,劉赟曾被文欽算計利用;在見到皇甫嵩和朱儁之時,他更是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避免被人利用,也不至于被他人輕視。
“想要不被人輕視,進而招攬到天下英才,我就得展現出自己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一面。在這個時代,文人墨客皆對孔子的言論倒背如流,其刻苦鉆研的程度,絲毫不亞于朝鮮時代參加科舉的士子。那些精通軍事謀略的文人,更是會被朝廷任命為將軍,統領三軍。若是表現得無知又沒文化,肯定會被人看不起,甚至遭到排擠。”
去了延南之后,劉赟幾乎每日都沉浸在書籍的海洋中,埋頭苦讀,就這樣度過了漫長的六個月。時間一長,他感覺自己思維都有些遲鈍了,體重也有所增加,便決定出門鍛煉一番。
白日里,他會練習武藝,騎馬研習騎術和馬上作戰的技巧,還會拉弓射箭,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提升。畢竟在諸侯混戰、三國鼎立的時代,劉備、曹操都曾親臨戰場,身先士卒。劉赟心想,哪怕自己武藝不及那些勇猛無雙的將領,無法在戰場上取敵將首級,可只要具備在不利戰局中生存下來的本事,便能安心地投身戰斗。于是,他白日里便會前往山野之間,騎馬練武。
即便是夜晚,在燭光下研讀《論語》、兵法等學術典籍之時,外界也發生了諸多變故。首先便是難民如潮水般涌入晉國。鄴州本就是受黃巾賊寇危害嚴重的地區,而在鄴州之中,唯有晉國未遭賊寇侵擾。那些因黃巾軍侵襲而失去財產、糧食,生活陷入絕境的百姓,聽聞晉國糧源充足,便紛紛朝著晉國涌來。短短的時間內,涌入晉國的難民竟多達十余萬之眾。
若是遇上冷酷無情的君主,定會緊閉城門,拒絕向難民分發糧食。可劉赟的父親劉崇為人謹慎且心地善良,許昌也不是那種會驅趕難民的官員。于是,劉崇與許昌商議之后,決定向難民分發糧食,還發動難民中的青壯年開墾荒地、挖掘水渠,努力安置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
185年的春天,文欽前來拜見劉赟。
那天清晨,劉赟騎馬外出,回王宮用過午飯后,便接到通報,說文欽帶著一群年輕人前來求見。
“拜見世子殿下!”文欽率先向劉赟鞠躬行禮,聲音洪亮地呼喊出聲。與他一同前來的眾人,也都紛紛跟著行禮。
“許久不見,文縣令近來可好?”劉赟微笑著問道,語氣中充滿了關切。
“承蒙世子殿下的恩情,我得以順利進入右中郎將(朱儁)的營地。之后,我隨右中郎將在延南作戰,又一路追隨他到南陽郡(宛城),直至南陽郡的土匪被徹底鎮壓。”文欽恭敬地回答,言辭懇切。
“你辛苦了。不過,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劉赟問道。
文欽抬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劉赟,說道:“我來,是為了確認世子殿下曾經的承諾。”
“什么承諾?”劉赟疑惑地問道。
“殿下曾言,若我們前來投奔,您定會按承諾接納我們。如今,懇請殿下接納我等!”文欽言辭懇切,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