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水力鍛錘
書名: 1848大清燒炭工作者名: 海鷂本章字數: 2315字更新時間: 2025-05-03 19:27:43
先從最簡單的水力鍛錘造起,彭剛繪制了一副以當前的材料水平和技術水平能夠制造出來水力鍛錘。
水輪系統為一個直徑五米的硬木齒輪,(考慮到工期暫時先使用硬木,日后有機會替換為鑄鐵齒輪),通過水流驅動旋轉。
傳動機構為曲柄、凸輪軸,將水輪的旋轉運動轉換為錘頭的垂直往復運動。
錘頭裝置為一個四百斤上下的熟鐵錘頭,通過機械聯動實現調節每分鐘十到三十次的錘擊頻率。
水力鍛錘的砧座與基座為固定在地面的巨型鑄鐵砧座,用于承受錘擊的反作用力。
水力鍛錘中最大的難題是傳動機構所需的青銅軸承,不過可以暫時使用銅制軸套替代。
廣西民間的水車、碾磨等裝置有部分銅制軸套,這種原始滑動軸承這些工匠還是能搞定的。
就是銅制軸套精度與耐用性遠低于青銅軸承。
不知道英國人是否在香港開設有機械廠,如果有,英國人在香港開設的機械廠能為他解決不少當下的卡脖子問題。
覃木匠全名覃一森,原是碧灘汛的汛兵木匠。
因其此前長期受雇于彭剛,彭剛對覃一森有所了解。
覃一森雖然有著綠營汛兵膽小怯弱的缺點,但為人老實可靠,秉性純良,又共同經歷過生死考驗,是個可以信任的人。
而且覃一森的木匠手藝確實不錯,平在山地區恐怕很難再找到技藝比覃一森還精湛的木匠了。
彭剛遂花了大代價將覃一森從謝斌那里挖了過來,讓他管理手底下的八戶鐵匠和五戶木匠。
彭剛讓覃一森把所有的鐵匠和木匠都集合起來,告訴他們有新的大活交給他們做。
彭剛對這些匠人很重視,專門在營地周圍劃了一塊地給他們做宅基,用于安置這十三戶匠人,同時也對他們進行軍事化管理。
這些匠人起初是對彭剛像管束他的練丁一樣管束他們頗有怨言。
不過彭剛給他們每人每月都發一石稻米,二兩五錢銀子,待遇比府城的匠人還好,遂接受了彭剛的要求。
“團董,人都齊了,您有何吩咐?”
覃一森對彭剛的稱呼已經從東家改為團董,對待彭剛的態度比以前更加恭敬。
“諸位,這個水力鍛錘,你們能否做得出來。”彭剛把畫好的水力鍛錘圖紙遞與眾匠人覽閱。
覃一森給彭剛干了快一年的木匠活,對彭剛畫得精細圖紙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新來的匠人是頭一回見到彭剛畫的圖紙,無不嘖嘖稱奇,很難相信一個讀四書五經的年輕相公能繪制出這么精美的圖紙。
“彭團董,你這圖畫得可比西洋人還好啊。”唐錚目不轉睛地盯著圖紙說道。
唐錚是馮云山為他搜羅來的廣東軍器局逃亡匠人。
兩廣地區八旗、綠營的火器火藥主要由廣州的廣東軍器局,火藥局,以及桂林的廣西軍器局供給。
廣西硝石資源較匱乏,沒有專門的火藥局,火藥多依賴廣東供應以及省內零星的火藥作坊制造。
桂林的廣西軍器局的技術水平和產量也遠不如廣州的廣東軍器局,出產的火器無法滿足廣西三鎮綠營的需求,常需從廣東調配。
彭剛從黃震岳那里買的劈山炮就產自廣州的廣東軍器局,而非桂林的廣西軍器局。
和馮云山這樣的厚道人做朋友確實是一種享受,這樣的寶貝疙瘩都舍得割愛讓給彭剛。
“廣東軍器局雇傭過西洋匠人?”彭剛聞言不由得多看了唐錚一眼。
“不曾,林欽差署理廣東軍務期間,曾向澳門的洋商購置過兩百余門西洋火炮并得了圖紙,小人那時在廣州的軍器局供職,有幸得見。”唐錚回憶著說道。
“林欽差還命軍器局仿制西洋人的開花彈和自生火銃,當時開花彈雖然未能仿制出來,可自生火銃已經造出了兩桿樣子貨。
只可惜林欽差沒多久就被調走了,仿制西洋人開花炮和自生火銃的事也只得草草收場,不了了之。”
“你可會造自生火銃?”彭剛眼睛一亮。
唐錚口中的林欽差就是林則徐。
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期間,整肅過廣東的軍務。
向澳門葡萄牙商人購置過英國、葡萄牙產的兩百余門火炮部署于虎門炮臺。還購買了兩艘西洋商船改裝為戰船,以增強廣東水師的戰力。
只可惜林則徐實際主持廣東防務僅一年多就被道光發配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仿制西洋自生火銃的事情,都是老師傅們在做,小人當時尚且年輕,無緣參與。”唐錚非常惋惜地搖搖頭說道。
彭剛亦是忍不住輕嘆一聲,終究還是人走政息,一點果實都沒留下。
收起心中的遺憾,彭剛詢問這些匠人能不能合力把水力鍛錘給造出來,需要多長的時間。
十三個工匠對著圖紙指指點點討論了近一個時辰,最后達成一致意見,表示只要備齊料子就能造。
如果齒輪用硬木,他們五個木匠花一個月的時間能做好。
可用鑄鐵齒輪需先制砂模澆筑,每齒再手工修整,他們八個鐵匠需要至少五個月才能做出一個鑄鐵齒輪,而且做出來是否能合格堪用,鐵匠們也不敢保證。
彭剛想都沒想就先選擇做硬木齒輪。
他還指著這些鐵匠給他卷鍛槍管,五個月打底的工期,就為做一個鑄鐵齒輪,雖說鑄鐵齒輪更耐用,彭剛認為不值得。
反正這個水力鍛錘他只打算用兩年多,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有無,而非耐用。
至于錘頭與砧座,八個鐵匠表示他們輪班鍛打一個半月,就能打出來。
一個半月的工期彭剛能夠接受。
硬木齒輪做好后,需要手工銼削修正齒輪嚙合誤差,期間肯定需要反復拆裝調試,初步預計這個過程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也就是說備足材料后,需要三個月半的工期才能做出一個水力鍛錘。
三個月半的不短,但在彭剛的接受范圍之內。
彭剛讓匠人們說出需要的料子,他派人去桂平城和江口圩采購。
硬木山場附近不缺,所需采購的料子,熟鐵是大頭。
兩廣地區熟鐵最便宜的地方是佛山,道光末年因白銀外流,銀貴錢賤,一兩白銀就能買到一百三十斤熟鐵。
江口圩和桂平城的熟鐵價格要比佛山貴,一兩銀子只能買到八十斤熟鐵。
雖然偏貴,這樣的價格彭剛還是能夠負擔得起。
彭剛找來正在督練步操的蕭國達,讓蕭國達去江口圩和桂平城采購熟鐵。
五個木匠拿了彭剛的圖紙,向彭剛確認了硬木齒輪的尺寸后,遂在覃一森的帶領下進山尋找合適的木料。
鍛打錘頭與砧座需要一千多斤的熟鐵,蕭國達回來之前,這些鐵匠肯定是沒辦法鍛打鍛打錘頭和砧座。
彭剛自然不可能讓八個鐵匠就這么閑著。
一千多斤的熟鐵沒有,兩三百斤的熟鐵他手頭上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