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舌尖的記憶(二)烙饃

  • 春戲
  • 泥土鄉情
  • 2054字
  • 2025-06-22 08:24:37

舌尖的記憶

(二)烙饃

記憶中的烙饃鏊面大小,是以鏊子為器具,做成的諸多美食中的其中一種。

夏天食物容易餿霉變質,烙饃在制作過程中,炕去了大部分的水分,便易于保存了。二則烙饃烙制過程原始粗獷,易操作且省時。三秋農忙季節,農人為趕節氣,起早貪黑,急急慌慌、當時年間裹腹為要,常烙制烙饃作為主食。

烙制前取適量面粉,加入清洌的井水,謂之生水和面。農村人做事,沒有數據支撐,全靠經驗把握。如果是新手和面,不必拘泥于面水比例,以“新媳婦和面,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為原則,隨意揮灑,熟便能生出巧來。和面講究“三光”,其一面團光。面團表面無疙瘩面、無裂紋,揉過后渾然一體、細膩光滑。其二面盆光。收面后,面團不會粘連,殘余的面粉或小面團被蘸干蘸凈,盆內無殘留,直至面柔盆清。其三雙手光凈。手上即沒有粘連的面團,用手再次抓取,面團亦不會粘連于手上,和過面后,要凈場,勿要拖泥帶水。面團餳過后,表面更是絲滑光潔,筋道而富有彈性了。

趁餳面時間,把案板緊貼鏊子放置,處于鏊子上風頭處。備好面醭(bu,陽平),把餳好的面團分作2至3份備用,需要烙制的面團搓成條狀,揪成大小適中的面劑子,即開始搟制了。

搟制工具是專用的小搟杖,一尺長。小搟杖中間鼓,兩頭翹,形如棗核兒。棗木或香椿木制作,木質堅硬、結實、經久耐用,且帶異香。搟制時先用雙手把面劑子團作饅頭狀,用手壓平,上面灑些面醭,用小搟杖搟作碗口稍大的圓形。再次灑些面醭,依順時針方向邊搟邊搧、邊搧邊搟,直到鏊面大小。技法嫻熟的,小搟杖與案板間發出“噠噠”碰撞聲,節奏感強,悅耳動聽。烙饃薄而圓,瓷明透亮的。技法笨拙的,左搟右圓,粘粘連連、窟窟窿窿、縫縫補補、形樣不尖不圓。搟之人手忙腳亂,促慌得額頭冒汗,模樣滑稽搞笑。嘆于制作的不易了。

火候控制得當,相當考驗燒火人的技法,直接影響烙饃的品相。火候較大,用翻面劈兒壓壓柴草,使之緊貼地面,減緩燃燒速度。火候小了,用翻面劈兒挑起柴草,使之虛籠,增加柴草間空隙,火苗便騰的旺起來。把烙饃搭于小搟杖上面,輕輕平攤于鏊面上。待烙饃去生了,表面密密麻麻起些小鼓泡時,即是第一翻兒的最佳時機。烙饃經翻面兒后接觸鏊面不久,便如氣肚兒(家鄉話:癩蛤蟆,挑逗之肚皮迅速圓鼓)般迅速鼓脹起來,如果不小心戳破,會呲呲地冒出熱氣。略微轉動兩下,是第二翻兒的最佳時機。此時用手輕輕轉動烙饃幾下,溜溜邊兒去去生,挑起,既是三翻兒了。用饃筐兒盛裝起來。品相好的烙饃沒有熰點兒,沒有焦糊。表面點點焦黃,柔軟筋道。

烙饃兩折后卷起,最普通的吃法是一口烙饃、一口炒菜的就著吃。炒菜起下飯作用,烙饃的麥香味與炒菜的菜香味需一定時間的裹攪、糅合,總是不太完美。最經典的吃法是用烙饃卷著吃,于整張烙饃的四分之一處折一下,把需卷入的菜品順長碼放,為避免掉落或湯汁流出,于尾部少許向上折起,兜住一下,再如春卷兒樣式慢慢卷起來,烙饃的麥香味與炒菜的菜香味糅合在一起,即完美了。

記憶中的烙饃很少時候如此浪漫的吃法。卷大蔥,卷蒜苗,卷蒜汁兒倒是家常吃法。卷大蔥還有一段故事:一人家兒子多,為節儉,老子教兒子吃烙饃卷大蔥法,此妙法講究眼、口、手并用,眼色頭兒高。下口咬下去的同時,一只手順勢把大蔥往下猛拽一下,咬一口,拽一下,精髓是只能咬到烙饃,不能碰到大蔥。就這樣,烙饃也哄進肚子里了,大蔥也省下了。真真是國人版“畫餅充饑”的實戰案例了。把這個笑話講出來,竟笑中點點淚花兒了。至于蒜汁兒做法甚是簡單,剝適量蒜瓣兒,摘幾個賊辣賊辣的朝天椒,抓幾粒鹽疙瘩,一起放入石蒜臼內,用蒜捶兒搗碎即成了。再拿一張烙饃,對折一下,把蒜汁均勻涂抹于烙饃一側,卷起,便大口朵頤起來。更奢侈的吃法--卷芝麻鹽。烙完饃后,抓一把芝麻趁熱均勻灑于鏊面上,用一張烙饃覆蓋住,不一時兒,芝麻便劈里啪啦炸裂開來,為防止芝麻熰糊,期間不停轉動烙饃。待炸裂響聲停止,用炊帚把芝麻掃下,揉一下,吹去皮殼及雜物,放入石蒜臼內,和賊辣賊辣朝天椒、鹽粒一起搗碎。便是香噴噴的芝麻鹽了。至于卷上噴香撲鼻的焙小魚兒,焙蝦米,更是屈指可數,每年難得遇上一遭了。

燈火通明的大街寬闊整潔,街兩行綠樹成蔭,綠化帶奇花異草,微風送香。街面車馬轟雷,好不熱鬧。街傍邊酒店門首諾大的招牌上面,霓虹燈不停地閃爍。食客們進進出出,滿面紅光。餐桌上玉盤珍饈,各式菜品琳瑯滿目,花樣翻新。本人最鐘情于席中的面食--小烙饃。其形如烙饃,白瓷碗口大小,屬縮小版烙饃,說是機器烙制而成。常配合孜然羊肉一起上桌,孜然羊肉用小烙饃卷起,送入口中,不失為一道美味佳肴。亦有時卷炸小魚、卷炸蝦米,味道也各有千秋。美中不足的是一人合上一張,不可肆意狂炫。聽說BJ的烙饃更小巧,小甌碗口般大小,把烤鴨用刀工片成小片兒,碼于盤中,另置兩個靠山小碟兒,一碟兒中備切細的蔥絲,一碟兒中舀入特制的豆醬。把片鴨片兒抹些豆醬,擱少許蔥絲,小烙饃卷起,放入口中一口嚼之,食之滿口留香,傳是北京烤鴨最正統的吃法。但我常憶起家鄉的烙饃--卷蒜汁,卷芝麻鹽的味道,一口氣吃到飽的感覺,那是特有的、含著麥香的家鄉的味道。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宜兴市| 拉孜县| 营山县| 河间市| 乳山市| 民勤县| 台南县| 河曲县| 建平县| 富阳市| 巢湖市| 本溪市| 多伦县| 枣庄市| 屏南县| 开鲁县| 南开区| 新闻| 关岭| 龙里县| 微山县| 友谊县| 临泽县| 古田县| 台中市| 洮南市| 凤庆县| 桂东县| 新乐市| 南昌市| 宜良县| 克什克腾旗| 昌图县| 平果县| 宁晋县| 清新县| 沙雅县| 门头沟区| 迭部县| 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