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二,陰雨面面。
細雨如絲,悄然飄灑在天地之間;被雨水浸透的土地,泛起幾分暗紅色澤。
“此戰,義軍共犧牲民兵三千兩百五十七人,戰士一千六百零八人。”
李平安立于眾人之前,向齊聚廣場的上百位義軍代表與民兵代表,沉聲宣布此次戰損。
“民兵中重傷者六千七百余人,戰士重傷者三千五百余人。”
“他們為義軍大義捐軀,為江北百姓犧牲!”
“死得其所!”
“諸位,讓我等為逝者低頭默哀三息!”
言畢,李平安率先垂首,為犧牲的將士們默哀。
其身后,原本佇立的朱元璋、徐達、李文忠、劉昱等將領,亦紛紛肅然低頭。
寬闊的廣場上,瞬間歸于一片肅靜,眾人皆垂首默哀。
沉痛悼念他們戰死的袍澤弟兄。
“諸位,抬起頭來吧。”
三息之后,李平安抬頭道:
“逝者已逝,義軍不會虧待任何為義軍而死的人。”
“他們的父母妻兒生活所需,義軍都會幫忙!”
臺下義軍代表們,都沒有異議。
大家之所以在戰場上無畏拼殺,除了保衛父老鄉親的想法之外。
也是因為大家很清楚,即使自己在戰場上戰死,義軍也會照料自己的家人。
不會讓戰死沙場的戰士家人,為生活所迫。
甚至烈屬家人,在平日里還有許多優待。
比如,繳納賦稅時可以少交一成,子女可以優先進入蒙學念書等等。
李平安在義軍根據地內,大幅度提高義軍烈屬的待遇,也是為了改變大家對于參軍的看法。
自兩宋以來,便常常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說法。
參軍入伍的往往是鄉間的地痞流氓,如此一來軍隊風氣自然敗壞,為禍鄉間。
進一步加強了大家對于軍隊的負面印象。
“此戰,義軍同樣收獲頗豐!”
李平安緊接著道:“殲滅敵軍共計一萬兩千余人,俘虜兩萬三千余人。”
“生擒賊頭張士德,斬殺元寇黑的火不花。”
“繳獲兵器、甲胄、戰馬、大車等無數!”
“足夠義軍再武裝起三萬精銳之師!”
義軍擴兵其實已經迫在眉睫。
此次的危機,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義軍野戰兵力不足。
才不得不采用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狠招!
這招對敵人狠毒,自身的損失同樣不小。
光是那些提前收割的麥子,起碼就損失了百分之二十的產量!
以義軍根據地內百萬畝田地計算,損失將會在數萬石以上!
原本能填飽上萬人肚子的糧食,全都因為戰爭浪費掉了。
“此戰,義軍暴露出不少問題,急需解決。”
李平安坦言道:“我等如今占據江北數百里地,元廷接下來必然視我等為心腹大患!”
“此前龜縮一地安心發展的想法,已經要不得了!”
“我等必須做好元廷百萬大軍,齊齊進攻義軍根據地的準備!”
“最快今年,最遲明年,這一戰一定會到來!”
之前一戰,義軍雖然沒抓到張士誠,但他的部下幾乎全被義軍一網打盡。
就連親弟弟都被義軍抓住,關押在牢房之中。
張士誠僅帶領十八騎南渡長江,逃亡而去。
在義軍心中,他已經成不了什么氣候。
真正能被義軍視作敵人的,就只有元廷!
脫脫雖死,但元廷氣數未盡,還有一定的財力、人力。
最少也能動員起三十萬大軍,對義軍根據地進行圍剿。
朱元璋等人做過測算,義軍哪怕僅僅是守住江淮一線,最少也要擴充十萬大軍。
才能守住淮河防線,將元廷大軍牢牢擋在淮河以北。
廣場上立馬響起嘰嘰喳喳的討論聲,大家都在討論該如何應對。
沒有人想過對元廷投降。
畢竟元廷的作風如何,大家都非常清楚。
在場之人,哪一個、哪一家此前沒有受到過朝廷的欺壓?
過慣了義軍麾下的好日子,沒有人想再回去過苦日子。
大家都一致覺得該把元軍擋在根據地之外。
只是,該怎么擋,各個代表們也都說不清楚,也想不明白。
最終還是僅能看向臺上的李平安。
大家都相信屢次將義軍從生死危機中帶領出來的李平安,能夠再次化險為夷!
打敗元廷即將到來的圍剿!
“江淮防線,該如何守衛,我等也還在商討之中。”
李平安道:“不過好在咱們還有大半年乃至于一整年的時間,來進行建設。”
“只要我們建設起一道道堅固防線!”
“開墾出上百萬畝良田,打下數百萬石糧食,訓練出十數萬精銳大軍!”
“定能將元軍抵擋在根據地之外!”
“守護吾等的家園!”
李平安音量越來越大,最終吼道:
“最終實現義軍愿望!”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臺下響起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聲浪,高呼著義軍的口號!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數百精壯漢子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就算在幾百米外都能清晰聽見。
困坐牢房之內的張士德,側頭傾向窗邊,聽到外邊傳進來的聲音,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許久之后,才略帶釋懷道:“難怪你們能動員起那么多的百姓打仗!”
“大哥他輸的不冤!”
廣場之上,李平安繼續道:
“今年,義軍還會在各地開墾土地、挖掘水渠!”
“此事,還需各位動員義軍弟兄們共同出力!”
“平安在此,拜托大家了!”
李平安向在場眾人稽首行禮道:
“義軍此后能否抵御元兵,就全依賴諸位了!”
場下諸多代表一片嘩然,沒想到堂堂義軍實際領袖,竟然向自己一介小兵行禮!
義軍擴張速度飛快,很多人并沒有親眼見過李平安。
雖然也曾聽說過義軍首領平易近人,但幾乎沒什么人相信。
直到此刻,他們才真正相信。
散場之后,諸位代表心情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甚至還有人簇擁到李平安身邊,想要和他攀談一番。
李定國也用力向前擠,喊道:“李大人!李大人!”
“義軍什么時候再招兵!”
“咱們民兵能不能也加入義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