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字長蛇陣
- 我的舅舅朱元璋
- 626倉庫管理員
- 2053字
- 2025-07-15 23:04:38
義軍佯裝兵敗如山倒,一路丟盔棄甲。
自揚州城向西,處處可見被義軍拋棄的輜重車,其上裝滿未曾使用的箭矢、兵刃。
張士誠將其統統收入囊中,頗為自得道:
“吾觀這群匪徒,也不過爾爾!”
“看來此前三弟被擒,還是太過疏忽大意了!”
“可恨吶!”
“若是咱當時坐鎮北路軍指揮,三弟又何來個身死的下場!”
張士德看著數十大車的各種物資,總覺得有些不對。
卻又說不上來哪里不對勁。
黑的火不花臉上也掛著極為虛偽的笑容道:“張太尉不愧為人中龍鳳,甫一出手便擊潰作亂江北數月的匪徒!”
“此次戰后,向朝廷上報的戰果......”
“你看?”
張士誠自然明白對方的意思,無非是想要自己在戰報中為他美言幾句。
讓他也能蹭到些許軍功。
“既如此,那接下來便由你的人打頭陣吧!”
張士誠用施舍叫花子的眼神,蔑視道:“能抓到多少俘虜,繳獲多少物資,就看你的造化了!”
黑的火不花心中則早就罵翻天,要不是自己在前頭和對方的精銳騎兵硬拼,他張士誠能那么輕松擊潰對方的主力?!
結果到頭來,自己的損失最大、戰果最小!
軍功、繳獲全都被張士誠給收入囊中了!
黑的火不花臉上卻還掛著諂媚的笑容道:“多謝張太尉提點!”
形勢比人強。
張士誠如今手握大軍,又有軍功在身,日后前途無量!
黑的火不花日后只怕還要在他帳下聽命,是萬萬不敢得罪他!
“哈哈哈哈!”
眼見對方卑微的笑臉,張士誠不由得開懷大笑起來,內心感覺仿佛三伏天飲冰一般,分外舒爽!
六合縣外,郭莊。
埋伏在丘陵樹叢中的民兵李三七,問向身旁的趙四六:
“四六,你說這敵人該是啥樣啊?”
“聽人說元兵兇殘,還會吃人!”
“你去縣里上過課,見過元兵嗎?”
趙四六正色道:“咱如今都改名了,你該叫我趙興國!”
元廷放棄基層統治,百姓識字率極低,自然不可能為自家孩子起個郎朗上口的名字。
于是元末歷史浪潮中,便能見到一大片將自己的名字從數字組合更改為有深意的名字。
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等元末豪強,曾經都是數字名。
朱重八、張九四、陳九四。
但大家誰不想自己名字好聽一些?
義軍在基層推行的眾多政策之一,便是大規模改名行動!
專門派人為百姓們更改名字,重造戶籍。
李平安力排眾議也要干成這件事,不僅僅是要讓百姓們活得更有尊嚴,不再名字上感覺低人一等。
更是要徹底清查人口!
將過去沒有登記在冊的人口清查出來。
隱口、隱田,向來是大戶豪強們規避朝廷賦稅的好辦法。
王朝越往后,民間的隱口、隱田便越多,朝廷能收上來的賦稅就越少。
朝廷想要錢,便只能朝剩下的百姓加稅,百姓承擔不起高額的賦稅,只能將自家的田投獻給大戶豪強,消除自己的戶籍,成為不存在的人,不再繳稅。
如此循環,朝廷的收入日趨減少,便只能在天災人禍并起中,轟然倒塌!
“元兵沒什么好怕的。”
曾經的趙四六,現在的趙興國叼著根狗尾巴草,悠哉悠哉道:
“元兵到了義軍的地盤上,也不能怎么樣!”
“我是親眼看著,那些元兵俘虜一個個好似鵪鶉般,在工地上搬運磚石。”
“沒什么了不起的!”
李三七還打算問問縣城里的稀罕景,還未開口就聽聞遠處傳來一聲長長的哨音。
“元兵來了!快準備好!”
趙興國連忙招呼周圍的弟兄,結成軍陣,嚴陣以待。
曾名李三七,現名李定國的民兵,也握緊自己手中的長矛,深吸一口氣,隨時準備上陣沖殺!
六月的曠野,隨處可見剛剛收割完的麥田,時不時有三五鳥雀俯沖下來啄食田間尚未清理干凈的麥粒。
張士誠眉頭緊鎖,四下張望,總感覺有股不詳的感覺。
“二弟,你帶一隊精兵到后方去,為我等守好退路。”
思慮再三,張士誠對張士德道:“若有變故,即刻為我開路!”
四下的田野間,陡然響起數聲鞭炮聲。
前軍先鋒,正對義軍潰兵緊追不舍的黑的火不花,立刻遭到了義軍的迎頭痛擊!
張士誠這才發覺,為了能最快速度追擊敵人殘兵。
他們的戰線拉得極長!
從最前頭的開路先鋒,到后方的輜重部隊,竟然拉開了幾十里的距離!
六萬大軍在揚州城到六合縣百里間的距離,排成一字長蛇陣!
結果面臨的便是,義軍從數十處同時發起的反復穿插進攻!
一時間,求援的信件如同雪花一般飄向坐鎮中央的張士誠手中!
張士誠不禁心生疑惑:“這群賊寇是怎么做到,同時在各處都發動進攻的?”
如果僅是一兩處遭受攻擊,張士誠還能靈活調動周遭軍隊,協助其解圍。
如今卻處處受敵!
就連張士誠的中軍精銳,都遭受數倍之敵團團包圍!
其實不僅張士誠對此感到不可置信,就連親手制定該項計劃的朱元璋,同樣感到難以置信。
“竟然真成功了!”
朱元璋站立山坡上,望著遠方的處處烽煙,情不自禁道:
“咱還以為能有個幾處成功,便已是難得。”
“沒想到竟處處都成功了!”
李平安點點頭道:“總算是不枉費我們此前的一番苦工!”
“不然總感覺是白做了一般!”
想要同時調動數十上百支軍隊,通訊是困擾義軍的同等難題。
這年頭又沒有無線電臺,想要傳訊,手段異常稀少。
好在,李平安想出個辦法,在根據地內建造了數十座觀察哨。
當朱元璋下令開打之后,第一座觀察哨拉倒消息樹,同時吹哨,向第二棵消息樹傳訊。
這之間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延遲。
畢竟人的操作速度是有限的。
但李平安帶領他們訓練過多次,從第一座觀察哨開始到最后一座觀察哨,時間甚至能壓縮在五分鐘之內!
這對冷兵器戰爭而言,幾乎和無延遲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