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死在戰(zhàn)陣中的韓宋士卒,并不多。
據(jù)義軍事后統(tǒng)計,僅有四千余人是死在義軍刀兵之下。
兩千余人,則是死在韓宋自己人手中!
奪路而逃的潰兵們,為了搶得一步先機,不惜刀劍開路,砍殺擋在身前的袍澤!
還有眾多潰兵,被慌不擇路的袍澤,推倒、踩踏在地,成為一灘肉泥。
亦或者不善水性,溺亡在春日水流暴漲的淮河泥沼之中。
“阿弟,你沒事吧!”
李文忠翻身下馬,雙臂抱住李平安肩膀,來回打量擔心道:
“你在后方指揮就好,何苦親自上城頭廝殺!”
李平安搖搖頭:“我沒什么大事。”
“有義軍的兄弟們護著,沒受什么傷。”
“倒是大哥,來回沖殺多次,受了如此多的創(chuàng)傷,先好好醫(yī)治一番吧!”
李文忠身上原本銀白锃亮的盔甲,已然被鮮血染紅。
既有敵人的鮮血,也有李文忠自己的血!
千錘百煉的甲片,也多有破損,被敵人刀槍劍戟砸爛!
李文忠笑笑道:“些許小傷,不礙事!”
“這回可是真讓咱殺了個爽!”
李平安親手為李文忠褪去身上的甲胄,露出棉布制成的內(nèi)襯,細細密密全是破口!
其下不少小傷口,甚至都已經(jīng)結痂愈合!
李平安不禁咂舌,古代武將難怪大多活不過五十,三十歲當打之年暴斃的,也不在少數(shù)。
這樣一場大戰(zhàn)下來,不說體力消耗,光是大量失血,就能讓身體虧空!
李平安用棉布仔細擦拭掉大哥身上的鮮血,再用布條為其包扎好傷口。
“李相公,如今這大批的俘虜,咱們該如何處置是好?”
原本正帶人抓捕俘虜?shù)膭㈥抛邅恚嫒菁m結問道:
“這好幾萬俘虜,要是咱們都給養(yǎng)起來。”
“咱們本來就不大夠的糧食,可又不足了!”
義軍根據(jù)地內(nèi)的糧食儲量,一直都處在危險線上。
在不出任何意外情況下,可以勉強堅持到夏收。
若是再加上一群大肚漢,接下來到夏收的一個多月時間,義軍就只能餓著肚子了!
“放走不行,留下無用,不若將他們都殺了吧!”
剛剛包扎完的李文忠,聞言道:“將數(shù)萬兵馬放走,未來必滋生許多禍亂。”
“留下他們,咱們的糧食又不夠。”
“那就都殺了吧!”
李文忠說的非常平淡,仿佛幾人討論的,不是數(shù)萬人的生死,而是幾萬只雞鴨畜生。
李平安驚訝轉頭,看了自己哥哥一眼,沒想到大哥竟還有如此兇殘的一面!
“大哥,那可不是一兩個人!”
“是兩三萬人!”
韓宋大軍,號稱十萬大軍,實際上也不過兩萬余人。
吞并趙均用的人馬后,才擁有三萬多人。
劉昱帶兵忙碌了大半天的時間,才抓到了兩萬多俘虜。
“文忠將軍,自古以來殺俘不祥!”劉昱也勸道:“咱們還是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李文忠身上的傷口,滲出粉紅色的血液,他卻渾然不覺道:
“那如此多的青壯,該如何處置?”
“咱們又拿不出那么多糧食養(yǎng)活他們!”
李平安一直在思索辦法,沒有答話。
剛巧望見遠處目露兇光,一直盯著自己的劉福通。
李平安腦中靈光乍現(xiàn),有了主意,笑道:“你們都別爭了。”
“我有辦法,既能不用殺俘,也能夠解決咱們的糧食問題。”
李文忠、劉昱都不太相信,齊齊問道:“什么辦法?”
李平安指了指遠處的劉福通:“辦法就在他身上!”
兩人這才恍然大悟,明白過來。
劉福通此前自稱大宋平章政事,前來招降義軍。
他在韓宋之中,定是極為重要的人物。
用他做籌碼,自然能夠從韓宋手中,換到足夠兩萬人吃的糧食!
義軍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兩萬青壯!
“這兩萬人,阿弟準備如何處置?”
李文忠好奇問道:“咱們是不是該繼續(xù)擴軍了?”
“以咱們?nèi)缃竦牡乇P、實力而言,江北地界上,沒人比咱們實力更強了!”
“咱們現(xiàn)在卻還只有區(qū)區(qū)一萬兵馬,說出去聲勢都差旁人一截!”
李文忠身為武將,自然是希望自己手中指揮的兵馬,越多越好。
如韓信點兵一般,多多益善。
李平安緩緩搖頭:“咱們?nèi)缃竦能娛聣毫Σ⒉淮蟆!?
“周邊各府,要么是咱們的自己人,要么是咱們的手下敗將。”
“起碼今年秋季之前,他們不會有進攻根據(jù)地的實力。”
古代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大多發(fā)生在秋收之后。
唯有秋收后,各方收上來大量糧食,才會派兵遠征。
每逢亂世,大多如此。
盛世朝廷常年儲糧,倒是用不著如此。
“我想用這兩萬青壯,將淮南的大小河道、溝渠,重新疏浚連通起來。”
李平安道:“元廷不重水利,自賈魯治理黃河失敗后,黃淮泛濫不休,連年侵害農(nóng)田。”
“如今義軍占據(jù)淮河中段,自當治理兩淮。”
“未來義軍打過黃河,奪取中原之后,還要調(diào)集數(shù)十萬人力,對搖擺不定的黃河進行治理!”
水利工程,對中原的意義非凡。
不僅僅是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的保障,更是對中原百姓生命的守護!
從古至今兩千余年,多少王朝都是從黃河泛濫、制造出千里澤國,開始走下坡路。
任何不治理黃淮、長江的政權,都會遭到天災人禍的輪番拷打!
最后在一片哀嚎聲中,轟然倒塌!
“兩萬人也許還不太夠。”
李平安繼續(xù)道:“在此之前,我走訪各地,已經(jīng)大致摸清各地疏浚河道的難度。”
“想要在兩個月內(nèi),趕在梅雨季節(jié)之前,將河道網(wǎng)絡重新構建完。”
“至少也要五萬人日夜不休勞作。”
“到時候,也許還要從義軍、民兵中調(diào)集人手。”
劉昱也點頭附和道:“修河是大事!”
“要是能把河道都修好,旁的不說,起碼咱們還能多開墾出幾萬頃的糧田!”
“明年能夠多養(yǎng)活幾十萬人!”
兩淮農(nóng)田,旱澇不定,春旱、夏汛、秋旱輪番交替都是常事。
光靠老天爺賞的雨水,極不穩(wěn)定。
李平安一錘定音道:“靠天靠地,遠不如靠咱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