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銳天賦誕生之后,浮步訓練的方式就變得簡單了起來,就是讓士卒不斷地維持天賦的使用,然后額外進行負重。
在經歷過大戰之后,這種訓練方式使得士卒們的精銳天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步著。
持續時間的增加,行進速度的提升,身體素質的提高,每一項進步都是看得見的。
還是普適性的進步,按照魏策的大概測試,每個人的天賦強度都提高了一成到兩成之間。
而在這個過程中,魏策發現了浮步的本質,其實就是將自己身體向下的重力,朝著其他方向發散,將原本應該沿著重心垂直下降的力量分化到其他的方向。
而現在擺在魏策面前的,就是兩條路。
第一條,強化速度,走輕步兵路線。
讓神威衛擁有短距離內爆發沖刺的高速,搭配他現在力量整合的軍團天賦,保證在兼具高速的同時,還能一擊斃命。
就像是一把匕首,能夠在任何地形和復雜的情況下捅入敵人的心臟。
第二條,繼續深挖浮步的本質,走重步兵路線。
讓神威衛掌握力量分化的能力,這樣的話再披上重甲,就會成為頂尖的重步兵。
重甲能夠對抗切割、劈砍等類型的傷害。
而力量分化又能極大的削弱集束,穿刺,滲透類型的打擊,最重要的是克制重甲的鈍兵器打擊會被大幅分化削弱。
因為浮步天賦本身就是將自身的施力分散平攤,將外來的力量分化削弱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就像是一面堅固的盾牌,能夠阻擋任何類型的進攻。
而且未來繼續深挖下去,也許能夠做到掌握重力、控制矢量的程度?
魏策猶豫了一段時間之后,還是選擇第二種,讓神威衛走重步兵的路線。
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只有一條,那就是走重步兵路線,神威衛會更容易在戰場上存活下來。
優秀的生存能力代表著容錯,而活著不死終究有變強的機會。
輕步兵的路線很誘人,沒有騎兵的情況下,一只高機動型的輕步兵軍團,絕對能夠創造奇跡,但是生存能力實在是太差。
怕是打上幾仗連建制都保持不下來。
老兵培養起來不容易,魏策根本拼不起損失。
尤其是在未來可能應對朝廷正規軍的時候,輕步兵的損失可能會是重步兵的數倍,朝廷死萬八千人根本無所謂。
可若神威衛陣亡千八百,整個軍團怕是都散家了。
若是真的陣亡萬八千,神威衛連點種子都剩不下,他手頭的兵力加起來都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字。
老兵實在是太難攢了,好不容易訓練出來一千五的神威衛,他當然要當寶貝一樣。
而且深挖力量分化的訓練,魏策還有另一個優勢,那就是符水的優勢。
哪怕是在暴力訓練之中受傷,也能在符水的滋補下很快的恢復健康。
同樣享受到這種福利的還有高伯言的虎賁衛,沖擊吸收這個天賦,訓練的過程中,控制不好很容易受傷。
這也是周法尚手中精銳稀少的原因,訓練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士卒受傷,不得不暫停訓練,極大地拖延了最終完成訓練的數量。
按照高伯言這邊訓練出現問題的頻率來看,郡城內怕是還有一兩千處于修養狀態的士卒,應該大多數都只是具備一個雛形。
不過這樣足夠讓魏策興奮了,一旦打下郡城,他手里的精銳數量怕是要直接翻個倍。
再加上那些俘虜,他能直接擴軍上萬人,這才是真正的翻身農奴把歌唱。
所以魏策對于王薄的信息高度重視,花費重金安排士卒沿途潛伏偵查。
務必要確定郡城郡兵最真實的動向。
在魏策的安排下,甚至半夜都有人蹲在郡城外面探聽動靜。
一天夜里,城內出現些許動靜的時候,這群就差趴在城門洞里斥候就關注到了。
“有動靜!”
“我好像聽到了大軍行進的腳步聲,以及車架移動的沉悶摩擦聲。”
趴在地上側耳傾聽的斥候不太確定地開口說道,他們距離城門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所以聽得不是很清楚。
但是大批人馬移動的聲音根本瞞不住,周圍斥候的神色瞬間就凝重了不少。
很顯然,這是真的要出城了。
“散開,找個地方潛伏好,不要打草驚蛇!”所有斥候迅速隱藏起來,黑夜就是他們最好的庇護偽裝。
從東來郡城帶著上萬大軍離開城門的周紹范臉色有些扭曲,他很清楚,他這一走,這郡城怕是就要拱手相讓了。
雖然他做了一些布置,但是他心底是不相信這些小手段能夠阻止起義軍攻占郡城的。
可問題是,就算他留下來守,他也沒有多少信心能夠守住。
周法尚在他的心中就像是一座大山,而這座大山卻被魏策直接拔掉,魏策留給他是難以磨滅的陰影。
他將報仇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來護兒的身上。
而來護兒下達給他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帶著征集的大軍前往泰山匯合,合力擊破泰山聚集的起義軍聯盟。
有哪些起義軍阻隔著朝廷大軍,來護兒就算是有心剿滅魏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周紹范只能舍棄東萊郡,然后帶著大軍前往泰山。
之所以是一萬人,更多的還是因為他手里就剩下一千多的虎賁衛,一老帶十新的結構已經是極限了。
周紹范將其他士卒全部放在郡城內,希望能夠靠著人數虛張聲勢,讓魏策放棄攻城。
但是可惜的是郡城的老底已經被王薄給無情的揭開,所以魏策死死地盯著郡城的動靜。
第二天一早,魏策就收到了潛藏斥候的匯報。
“將軍,昨夜郡城內有大軍出城,直奔泰山方向而去!”
“城內雖還有士卒駐扎,但卻松散的不成樣子!”
“我們的人還在跟蹤大軍移動的痕跡!已經在郡城三十里外了!”
一批批的斥候將各種信息匯總在一起。
郡城守衛極度空虛!
結合各種情報,魏策肯定地得出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