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時差情書
- 爛尾盛夏
- 眠羊氣呼呼
- 1246字
- 2025-04-22 10:00:00
紐約的冬夜比江午想象中更冷。
他站在公寓窗前,哈出的白氣在玻璃上暈開一小片霧。電腦屏幕亮著,顯示一封剛寫完的郵件:
「子初,
今天在布魯克林橋下看到一片柳絮,卡在生銹的欄桿縫里。紐約不該有柳絮的,可能是哪個旅人衣角帶來的。這讓我想起你總說柳絮像雪...」
光標在句尾閃爍。江午的手指懸在刪除鍵上方,最終還是按了保存草稿。這已經是第37封沒有發出的信。
書桌上的手機震動起來,是工作室助理發來的行程表。他掃了一眼,目光停在“《東亞獨立音樂人》專訪“那行——采訪記者:景子初。
咖啡杯從手中滑落,褐色的液體在地板上蔓延。五年了,他收集過所有她寫的音樂評論,卻從未想過會以這種方式重逢。
---
“半杯“咖啡館打烊前,林悅風風火火沖進來:“你絕對猜不到誰聯系我做專訪!“
景子初正在擦拭咖啡機,頭也不抬:“除非是江午...“
“就是江午!“林悅把平板電腦拍在吧臺上,“他新專輯在北美拿了獨立音樂獎,點名要《音樂志》做獨家!總編把任務派給你了!“
抹布掉進水池。景子初看著屏幕上那張熟悉的側臉照,喉間泛起咖啡的苦澀。他們上次見面時,他是不是已經認出了她?那杯刻意沒加糖的美式,是不是某種試探?
“推掉。“她轉身去關音響。
“推不掉!“林悅調出一封郵件,“看,他特意備注希望由'對東亞獨立音樂有研究的景記者'負責。“
音響正在播放《十二小時》,那句獨白在空蕩的咖啡館里格外清晰。景子初的指尖掐進掌心,那里還留著當年玻璃碎片的疤痕。
---
視頻連線的瞬間,江午的呼吸停滯了。
屏幕里的景子初剪短了頭發,鼻梁上多了副細框眼鏡。她身后咖啡館的墻上,掛著那幅他見過的柳絮水彩畫,只是現在旁邊多了一張專輯封面——他的《水星與柳絮》。
“好久不見。“她說,聲音比記憶里沉穩。
采訪進行得出奇順利。他們聊新專輯的創作理念,聊北美獨立音樂市場,甚至聊到柳絮過敏的治療新方法。就像兩個真正的專業人士,默契地避開所有私人話題。
直到最后時刻。
“最后一個問題,“景子初低頭看筆記,鏡片反光遮住了眼睛,“《十二小時》里那句獨白,是有什么特別含義嗎?“
監控器里,江午看到自己喉結滾動了一下。十二小時是紐約與北城的時差,是每天晝夜交替的距離,是當年她墜河時,他瘋狂撥打卻始終無人接聽的十二小時。
“只是句臺詞。“他輕聲說。
景子初突然摘下眼鏡。這個動作讓江午脊椎竄過一陣電流——她哭的時候最討厭被看見眼睛。
“你知道嗎,“她用指腹抹了下眼角,“我收到過最奇怪的禮物,是某個匿名者每月寄來的過敏藥。包裝上永遠寫著'柳絮季備用'。“
江午的嘴角動了動。那些包裹是他托國內朋友寄的,每次都要強調用最普通的牛皮紙包裝。
“我猜...“他轉動攝像頭,對準書架上那排《音樂志》雜志,“寄件人可能是個忠實讀者。“
鏡頭里,最新一期雜志封面正是景子初的專欄。她突然笑了,那個笑容讓江午想起很多年前,她第一次聽他唱《靜悄悄》時的模樣。
“下個月我要去多倫多做音樂節報道。“她說得很慢,“如果...某些讀者想當面交流...“
窗外的雪停了。江午保存了37封的草稿箱里,第38封信終于點擊了發送。
「子初,
紐約的柳絮化了。
要不要來看看真正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