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第三次打來電話時,我正在整理回英國的行李。
窗外的雨下個不停,打在公寓的玻璃窗上,像無數細小的手指在敲打。
“清清,就再見一個,最后一個。“母親的聲音通過電波傳來,帶著我熟悉的討好語氣,“李處長家的兒子,劍橋回來的,條件真的很好。“
我望著衣柜里清一色的米色、灰色衣服,機械地回答:“好。“
“太好了!他明天有空,就在金融中心那家法餐廳...“母親的聲音立刻明亮起來,“穿那條鵝黃色的裙子好嗎?你穿黃色最好看。“
我看向角落里積灰的購物袋——里面是母親上周硬塞給我的“相親戰袍“,鮮艷的鵝黃色,像極了任聿禮曾經送我的那支向日葵。
“嗯。“我應道,掛斷電話。
手機屏幕亮起,是Dr. Hart的郵件,提醒我下周的心理評估。
我回復確認,然后點開搜索引擎,輸入“如何表現得體“。治療教會我控制情緒,卻讓我失去了本能反應——現在的我不知道該如何“自然“地與人相處。
法餐廳的水晶吊燈晃得我眼睛疼。對面的男人——母親口中“條件很好“的李公子——正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在倫敦的“輝煌歲月“。
“所以你當時在國王學院?“他切著牛排,眼神輕蔑,“我在LSE,那邊中國學生圈子小,我們基本只跟英國本土精英玩。“
“嗯。“我小口啜飲檸檬水,胃里泛起熟悉的空虛感。
“說真的,你們學心理學的女生是不是都很會算計?“他突然湊近,酒氣噴在我臉上,“我前女友就是,動不動就分析我...“
我條件反射地露出練習過的微笑:“可能吧。“
這個回答似乎激怒了他。他的臉突然漲紅,聲音提高:“你他媽能不能別一直'嗯''啊''可能'的?裝什么清高!“
餐廳里的談話聲漸漸安靜,幾道好奇的目光投向我們這桌。
我的手指無意識地在餐巾上畫圈——這是治療師教我的緩解焦慮方法。
“聽說你之前心理有問題?“他壓低聲音,卻帶著惡意的笑,“我媽打聽過了,你在英國進過精神病院?“
我的呼吸一滯,但面部肌肉依然維持著那個完美的微笑。
Dr. Hart說過,當遇到不適言論時,可以禮貌地轉移話題:“今天的鵝肝很不錯,您要嘗嘗嗎?“
“操!“他突然拍桌而起,酒杯被震倒,紅酒在白色桌布上蔓延如血,“你他媽是不是瞧不起我?“
所有談話聲都停止了。經理快步走來,被他一個手勢喝退。
我的視線落在他的領帶上——深藍色,有細小的波點,像極了任聿禮畢業典禮那天戴的那條。
“我在跟你說話!“他一把拽住我的手腕,疼痛讓我輕微瑟縮,但表情依然平靜,“笑屁啊!精神病!“
然后他的手掌重重落在我的左臉上。
火辣辣的痛感從臉頰蔓延到耳根。
我的眼前閃過幾個碎片般的畫面——十二歲那年,父親的新妻子也是這樣一巴掌打過來;林驍在分手那天,也曾這樣抓住我的手腕...
但治療教會我的是:不要反抗,不要激怒對方,保持平靜才能全身而退。
所以我依然微笑著,甚至調整了一下被打歪的衣領:“李先生,您情緒有些激動,需要我幫您叫車嗎?“
我的反應像汽油澆在他怒火上。
他抄起水杯潑向我,冰涼的水順著發絲滴落,打濕了那條鵝黃色的裙子。
“賤人!裝什么淡定!“他的咆哮回蕩在整個餐廳,“你們這種心理有問題的女人,倒貼我都不要!“
有客人掏出手機拍攝,閃光燈刺得我眼睛生疼。
經理終于帶著保安趕來,將他請了出去。臨走前,他回頭瞪我:“你等著,看誰還敢要你這種精神病!“
餐廳里一片竊竊私語。
經理遞來干毛巾,我道謝,繼續安靜地吃完剩下的沙拉。臉頰腫起來了,但我感覺不到痛——治療最大的成功,就是讓我學會了將痛苦隔絕在外。
“女士...您需要報警嗎?“經理猶豫地問。
我搖頭,擦干凈臉上的水漬:“賬單麻煩分開,我的這部分刷卡。“
走出餐廳時,雨下得更大了。
我沒有撐傘,任憑雨水沖刷著精心打理的頭發和那條已經濕透的鵝黃色裙子。
路過一家便利店,我走進去買了冰袋敷在臉上。
“需要創可貼嗎?“收銀員小心翼翼地問,眼神不住地往我紅腫的左臉瞟。
“不用,謝謝。“我微笑回答,聲音平穩得不像剛剛經歷過一場羞辱。
回到家,母親打來電話,語氣急促:“清清,怎么回事?李家小子說你故意給他難堪?“
“沒有。“我打開電視,音量調到剛好蓋過她的聲音,“我們性格不合。“
“你總是這樣!“母親嘆氣,“算了,王阿姨那邊還有個海歸...“
我掛斷電話,點開社交媒體。
餐廳的那場鬧劇已經上了同城熱搜。#金融男餐廳打人##心理疾病女子遭辱罵#...各種角度的視頻下,評論兩極分化。
有人罵男方沒素質,也有人分析我“詭異的微笑“是不是精神藥物作用;有人認出我是“劍橋心理學高材生“,立刻有人反駁“讀再多書也治不好精神病“...
我一條條看完,內心毫無波瀾。治療教會我的另一件事:他人的評價不過是噪音,不必在意。
直到一條新評論跳出來:“那個女生...是不是以前N大的南清?我是她學弟,她以前完全不是這樣的...“
我的手指懸在屏幕上方,突然無法呼吸。那個曾經的我是什么樣子?
張揚的,尖銳的,像只隨時準備戰斗的刺猬...而現在,我成了一個完美的、空洞的、不會反抗的人偶。
手機震動,Dr. Hart發來消息:“看到新聞了。你還好嗎?“
我回復:“我很好。按照您教的,沒有激化矛盾,保護了自己。“
發完這條消息,我走進浴室,看著鏡中的自己——鵝黃色裙子濕漉漉地貼在身上,左臉紅腫,但妝容依然精致,嘴角甚至保持著那個訓練有素的微笑弧度。
多么完美的一個木偶啊。
我伸手觸碰鏡面,突然很想念那個會摔東西、會尖叫、會任性地讓一個男孩徒手掰蘋果的自己。
至少那時的南清,是活著的。
任聿禮看到那個視頻時,正在加班審閱新項目的代碼。同事突然把手機遞過來:“哎,這不是你之前提過的那個前女友嗎?“
他的血液在看清畫面那一刻凝固——南清穿著鵝黃色連衣裙,被一個男人當眾辱罵、扇耳光、潑水...而她竟然在微笑,那種空洞的、程式化的微笑,像櫥窗里的塑料模特。
“這...不是她。“任聿禮聽見自己說,聲音陌生得不像自己的,“南清會直接把紅酒潑回去,會罵得對方狗血淋頭,會...“
會像只炸毛的刺猬,豎起全身的尖刺。而不是這樣...這樣行尸走肉般地任人宰割。
視頻最后幾秒定格在南清被潑水后的表情——她甚至抬手整理了一下頭發,嘴角的弧度都沒變。那種詭異的平靜比任何哭泣都令人心碎。
任聿禮抓起外套沖出門時,同事在后面喊:“下雨呢!傘!“
但他已經沖進電梯。雨水很快打濕了他的襯衫,他一邊跑一邊撥打南清的電話——三年前那個他背得滾瓜爛熟,卻從未敢撥打的號碼。
通了,但被掛斷。再打,已關機。
任聿禮攔了輛出租車:“去錦江公寓,快!“那是南清大學時常提的,她母親住的小區。
路上,他不停地刷新社交媒體,發現事件已經發酵。有人扒出南清在英國的“精神病院“經歷,有人嘲笑她“被打都不敢還手“,還有所謂的心理學專家分析她這是“創傷后過度順從“...
每一個字都像刀子扎在任聿禮心上。那個曾經驕傲得不可一世的南清,怎么會變成這樣?
錦江公寓的保安攔住了他:“找誰?“
“南清,南小姐,她母親住這里...“
“南女士去海南度假了。“保安說,“她女兒?好像回來過,但不住這兒。“
雨越下越大。任聿禮站在雨中,突然想起什么,又攔了輛車:“去S大后街的便利店!“
那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的地方。
便利店的燈光在雨夜中顯得格外溫暖。任聿禮推門進去,鈴鐺聲驚動了值班店員。
“請問...最近有沒有一個穿鵝黃色裙子的女孩來過?“他氣喘吁吁地問,“大概這么高,左臉可能有傷...“
店員搖頭:“沒有。“
任聿禮失魂落魄地轉身,突然透過雨幕看到對面小公園的長椅上,一個模糊的身影。他沖過馬路,雨水模糊了視線,但他知道那就是南清。
她依然穿著那件鵝黃色連衣裙,只是現在濕透了貼在身上。長發散亂,左臉腫著,手里拿著冰袋,機械地按在臉上。
“南清...“任聿禮輕聲喚道,生怕驚跑她。
她緩緩抬頭,眼神空洞得像看一個陌生人:“任先生?“
這個稱呼讓任聿禮心如刀絞。
他在她面前蹲下,顫抖的手想觸碰她臉上的傷又不敢:“疼嗎?“
“不疼。“她微笑,那個視頻里一模一樣的微笑,“治療師教過我,疼痛只是神經信號,可以調節。“
雨水順著任聿禮的發梢滴落,混著他臉上溫熱的液體:“南清...那個人渣...“
“沒關系。“她打斷他,聲音平靜得可怕,“我不在意的。“
“可我在意!“任聿禮突然提高音量,抓住她單薄的肩膀,“那個會生氣、會任性、會讓我徒手掰蘋果的南清去哪了?“
她眨了眨眼,長睫毛上掛著雨珠:“治療好了。現在的我...很健康,很平和,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感到痛苦。“
“但這不對...“任聿禮的聲音破碎在雨里,“你不該是這樣的...“
南清輕輕拿開他的手,站起身:“謝謝關心。我該回去了,明天還有相親。“
“相親?“任聿禮難以置信,“在發生這種事之后?“
“母親安排的。“她整理了一下濕透的裙擺,“她說...我這樣的'精神病',能有人要就不錯了。“
這句話終于擊垮了任聿禮。他一把將南清拉進懷里,緊緊抱住,仿佛要把她揉進骨血:“不是的...你很好,你一直很好...錯的不是你...“
南清在他懷中僵硬如木偶,沒有回抱,也沒有推開。
良久,她輕聲說:“任聿禮,你知道嗎?治療最大的成功,就是讓我忘記了怎么哭。“
任聿禮抱得更緊,仿佛這樣就能把自己的溫度渡給她:“那就讓我替你哭。南清,讓我替你痛...“
雨幕中,便利店的燈光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一個顫抖著擁抱,一個僵硬地被擁抱,像一場荒誕的默劇。
最終,南清輕輕掙脫:“謝謝你。但不必了。“
她轉身走入雨中,鵝黃色裙子在夜色中最后閃了一下,然后被黑暗吞噬。任聿禮站在原地,手中只剩下冰涼的雨水。
那個會扎人的刺猬女孩永遠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具溫柔順從的空殼。
而他,終究沒能等到她翻過身,露出柔軟肚皮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