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 孫策之死:民營企業家的傳承問題
- 從經濟學的角度解構三國演義
- 牧野格桑
- 2341字
- 2025-03-30 20:39:03
各位讀者,今天咱們來聊聊三國里一位英年早逝的“霸道總裁”——孫策。話說這孫策,人稱“小霸王”,驍勇善戰,膽識過人,年紀輕輕就打下了一片江山,創立了東吳這塊“基業”。這孫策,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一個典型的“民營企業家”,白手起家,艱苦創業,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這孫策的結局,卻有點讓人唏噓。他在一次狩獵中,被仇家刺殺,年僅二十六歲就去世了。這孫策一死,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傳承”!今天咱們就來用經濟學的眼光,分析分析孫策之死,背后隱藏的“傳承”問題。
話說這孫策,臨死前,把他弟弟孫權叫到床前,交代后事。這孫權,比孫策小了九歲,當時只有十九歲,還是一個毛頭小子。孫策對孫權說:“弟弟啊,哥哥我快不行了,以后這江山,就交給你了。你要記住,如果論帶兵打仗,沖鋒陷陣,你不如我;但是,如果論用人理政,守住這塊基業,你比我強多了!”
孫權聽了,哭得稀里嘩啦的,連連點頭,表示自己一定會好好干,不會辜負哥哥的期望。
孫策死后,孫權繼位,成為了東吳的第二任“董事長”。這孫權,雖然沒有他哥哥那么勇猛,但是他很有政治頭腦,善于用人,在他的治理下,東吳的基業,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這孫策之死,以及孫權的繼位,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非常深刻的思考——“民營企業家”的傳承問題。這孫策,就像一個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他辛辛苦苦打下了一片江山,但是,他卻沒有來得及做好“傳承”的準備,最終導致了他的基業,差點就后繼無人。
一、傳承的必要性
在經濟學中,我們經常會提到“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沙掷m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傳承”,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方式。
對于一個“民營企業家”來說,他所創立的“基業”,不僅僅是他個人的財富,更是他多年來心血的結晶,是他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如果一個“民營企業家”沒有做好“傳承”的準備,那么,他去世之后,他所創立的“基業”,就有可能面臨著倒閉、破產、被收購等風險,這不僅會給他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也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孫策的例子,就說明了“傳承”的必要性。孫策去世之前,并沒有指定明確的繼承人,也沒有建立完善的“傳承”制度,這導致在他去世之后,東吳的內部,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幸好孫權比較有能力,能夠穩定住局勢,否則,東吳的基業,很有可能就會毀于一旦。
二、傳承的難點
雖然“傳承”很重要,但是,對于“民營企業家”來說,“傳承”卻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這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家”的“基業”,往往與他個人的能力、聲譽、人脈等因素密切相關。一旦他去世,這些因素就會消失,這就會給“傳承”帶來很大的困難。
接班人的選擇:選擇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是“傳承”中最重要的一環。這接班人,不僅要有能力,還要有威望,能夠服眾,能夠穩定住局勢。但是,要找到這樣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卻非常困難。
在古代社會,接班人往往是在家族內部產生,一般都是選擇自己的兒子或者兄弟。但是,如果兒子或者兄弟能力不足,或者威望不夠,那么,他們就很難勝任接班人的角色。孫策選擇孫權作為接班人,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孫權雖然年紀小,但是他很有政治頭腦,善于用人,能夠穩定住局勢。
權力交接的風險:權力交接,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內部爭斗、外部入侵等等。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基業”的動蕩,甚至崩潰。
孫策去世之后,東吳的內部,就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一些老臣,對孫權這個年輕的“董事長”,并不服氣,想要趁機奪權。幸好孫權比較有能力,能夠穩定住局勢,否則,東吳的基業,很有可能就會毀于一旦。
“基業”的轉型: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民營企業家”的“基業”,也需要不斷地進行轉型,才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但是,轉型往往意味著風險,如果轉型不成功,就會導致“基業”的衰落。
孫權繼位之后,對東吳的“基業”,進行了一些轉型。他改變了孫策時期的一些政策,更加注重發展經濟,穩定社會,這使得東吳的“基業”,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三、如何做好傳承
雖然“傳承”很難,但是,對于“民營企業家”來說,做好“傳承”,卻是至關重要的。那么,應該如何做好“傳承”呢?
盡早規劃:“民營企業家”應該盡早開始規劃“傳承”的問題,不要等到自己年老體衰,或者遇到意外情況的時候,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越早規劃,就越有時間去尋找合適的接班人,培養接班人,建立完善的“傳承”制度。
選擇合適的接班人:選擇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是“傳承”中最重要的一環。這接班人,不僅要有能力,還要有威望,能夠服眾,能夠穩定住局勢。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比如能力、性格、年齡、價值觀等等。
建立完善的“傳承”制度:除了選擇合適的接班人之外,“民營企業家”還應該建立完善的“傳承”制度,包括股權分配制度、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等。這些制度,可以保證“基業”的平穩過渡,避免出現動蕩。
培養接班人:選好接班人之后,“民營企業家”還應該注重培養接班人。應該讓接班人參與到“基業”的管理中來,讓他們熟悉“基業”的運作,積累管理經驗,提高管理能力。
做好風險控制:在“傳承”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內部爭斗、外部入侵、轉型失敗等等?!懊駹I企業家”應該做好風險控制,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孫策的例子告訴我們,“民營企業家”的傳承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需要認真對待,盡早規劃,選擇合適的接班人,建立完善的“傳承”制度,才能保證“基業”的平穩過渡,實現可持續發展。
好了,各位讀者,咱們今天就聊到這里。下一回,咱們再來聊聊這“劉備三顧茅廬”,看看這場人力資本投資有什么重要性?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