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
沈煉不再留戀于溫柔鄉當中,毅然決然地走出皇宮。
下一站,即是軍營。
京畿軍都是近些年新募士兵,沒有什么實戰經驗,但卻有足足十五萬。
沈煉親自都統此部。
早前,與群臣商議的是,以京畿軍作為中軍。
不論期間有什么意外,都能夠保障沈煉自身的安全。
可到了軍營之后,沈煉召集所有將軍,更改了一項決定。
“諸位,此次收復遼東,由京畿軍作為前鋒軍。”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一愣。
沈攸之驚愕道:“陛下,您不是答應過我們,不會上戰場的嗎!”
將京畿軍改為前鋒軍,不就意味著沈煉要親自與多爾袞交戰?
傻子都能夠看得出來!
沈煉微笑道:“這是旨意,也是軍令,不可抗拒!”
“好幾年沒上過戰場,朕感覺骨頭都快生銹了。”
“這一次,非得把后金韃子殺個痛快不可!”
此事,沈煉心意已決,勸阻無用。
沈攸之如今作為遼東巡撫,實際上類似一個參謀部的存在,他自然與沈煉隨行。
事后所有人都找到沈攸之,不斷的懇切叮囑。
“沈尚書,到時候您一定得看住陛下,千萬別讓他亂來!”
“一旦陛下出了什么事,咱們后悔都來不及!”
“更何況,他的部眾,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京畿預備軍!”
沈攸之聽到這些話,心中無比苦澀。
如果能勸住沈煉,則不會出現這種情形了。
真要到了戰場上,也顧不得那么多。
沈攸之沒有聽從同僚們的言語,而是選擇相信沈煉。
次日,余下五十萬大軍進發!
——
錦州防線。
孫傳庭端坐在軍營當中,城中百姓皆被疏散至寧遠。
外面響徹著連綿不絕的炮火聲。
一道道戰報傳來,最讓孫傳庭興奮的是,那六十萬大軍終于動了起來。
當然,也有兵部的一封戰報。
孫傳庭看著略微皺了下眉頭。
“看來錦州在陛下心里,成為了棄子。”
“這倒也好,以寧遠作為主戰場,后金就得繼續增兵,主力就抽不開身了。”
“陛下御駕親征,行軍約莫需要五天左右,再守三天,便可撤退至寧遠。”
城外,數百門火炮齊齊迸發,如同落雨般砸在錦州城樓上。
后金終于領會到了重型火器的優勢。
奈何錦州城墻進行多次加固,他們不能像明軍那樣對炮彈揮霍無度。
要是在這一戰用完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得用。
身為國師的姚廣崇,在盛京各處籌建火器廠,目前已經開始運轉,但規模仍然比不上關內。
想要滿足戰場需求,還需要一些時間。
所以,后金才會主動選擇施加壓力,而不是等著沈煉的八十萬大軍直撲盛京而來。
火炮肆虐過后,便是騎軍崇禎。
孫傳庭沒有向薊州之戰那樣單方面挨打,而是同樣派出關寧鐵騎對殺。
此人的堅守理念與袁崇煥不同。
相比之下,袁崇煥采取堅壁清野,孫傳庭則采取炮騎協同。
孫傳庭來到城樓上,看著戰場上的廝殺情形,心中沒有掀起絲毫波瀾。
身邊,則是陳列著的紅夷大炮以及諸多從西洋購買來的重型火器。
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
別說攻城,此刻的多爾袞連城墻都摸不到。
連續兩場激戰下來,后金都吃了癟。
多爾袞氣沖沖地回到軍營,渾身上下全部都是黑炭,嘴里也在罵罵咧咧。
“這個孫傳庭,比起袁崇煥還要難對付!”
“關寧鐵騎正面沖殺,他卻利用機動軍力和火器營不斷施壓,導致正面戰場難以推進!”
“一天下來,死了好幾千的兄弟!”
其他將士們低頭不語,他們本身對這場戰爭就不抱著希望。
初戰失利,士氣更是不振。
坐在軍帳中的姚廣崇緩緩開口。
“繼續攻,哪怕用人命填,都得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錦州!”
“這是我們唯一和沈煉博弈的底氣。”
“不拿下錦州,戰場主動權始終都在人家手里。”
多爾袞很是不解,但他不敢怪罪姚廣崇。
只因,這位和尚國師,在大金皇帝皇太極那里深受信任,否則也不會派他親自前來督戰。
“國師,您仔細看看,錦州城墻上的重型火器,還那些比豺狼還要難纏的關寧鐵騎!”
“要是他和袁崇煥一樣那還好說,我們完全可以一鼓作氣攻入錦州城。”
“可現在的問題是,連城墻都摸不到,怎么攻?”
姚廣崇看向地圖,不疾不徐道:“一路攻松山,一路攻大凌河,主力留在錦州正面。”
“依照孫傳庭的兵力,他不足以支撐防守這么多地方。”
“三道路線,總有一道路線會開花。”
原本,姚廣崇是想試試,依靠八旗軍的戰力,能否直接攻下錦州。
現在看來完全不可行。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分散兵力,持續削弱錦州的防御。
孫傳庭手握十萬軍,而援軍李子染帶的十萬軍也即將抵達。
必須要盡快攻破錦州,將寧遠變成主戰場,才有機會摸到山海關。
姚廣崇篤定。
這一次,明軍不會采取防守策略,而是真正的正面對決。
成敗就在此戰。
多爾袞心里有股直覺,姚廣崇是在拿著八旗子弟的性命在冒險。
袁崇煥攻遼陽落敗之后,這對明軍來說簡直是無關痛癢,短短幾個月就能恢復過來。
明軍的勢頭不斷變大。
正面交戰,真的有贏得機會嗎?
提出種種疑問,姚廣崇堅定道:“一定有!”
“國師這是從何說起?我們滿打滿算也才五十萬人,明軍總計八十萬!”
“甲胄、軍械、火器,他們都領銜與我們!”
“除非長生天長眼,掉下一塊石頭,把沈煉、李自成、張獻忠、孫傳庭這幫人全部都給砸死!”
多爾袞的信心幾乎湮滅。
姚廣崇卻厲聲道:“貧僧是帶著大金皇帝的旨意前來督戰,即便是你,一旦退縮,吾亦可立斬你。”
“攻下錦州,才是你眼下該考慮的事情。”
“其他戰事,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