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司馬相如
- 千年世家,從刺殺呂雉開始
- 湫迷笛
- 2147字
- 2025-05-07 18:00:00
廟墻之事,最終以申屠嘉誣告結案。
劉啟念在他勞苦功高,便免去了責罰。
吳楷無功無過,事情結束后,便由春陀送了出來。
次日,申屠嘉便告病在家。
眾人并未在意。
三日后,丞相府傳來噩耗,申屠嘉氣急吐血而亡。
劉啟極為惋惜,對其家人皆有封賞。
而后,陶青接任丞相之位,晁錯則改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這些朝堂上的爭斗,與吳楷并沒有關系。
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工師而已。
七月初三。
賈誼之孫賈嘉滿月。
他邀請了一些親友赴宴,吳家自然也在其中。
到了年底,賈誼的《王制》就要編修完了,到時候,他的禮制改革也能全面推行下去。
耗費了這么長時間,他總算是要完成第一步了。
只要第一步成功,那接下來的第二步、第三步就順利多了。
因此賈誼雖越發年邁,但精氣神卻越來越好。
這次算是家宴,一眾親友言笑晏晏。
正在此時,忽有家仆來報。
“賈公,門外有一儒生求見。”
“儒生?”
家仆遞上名謁,只見上面寫著: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
賈誼想了想,他似乎聽過此人的名字。
好像是年初時捐錢入仕,現任武騎常侍一職,聽說有些才學。
商賈之后,賈誼厭惡的便是商賈。
因此,他將名謁交還給家仆。
“告訴他,今日是家宴,不見客。”
“喏。”
家宴一直進行到申時,眾人才各自離去。
賈誼親自出門,將吳行明一家送上馬車。
就在他轉身回府時,忽然有一人朗聲道。
“晚生司馬相如拜見賈公。”
賈誼皺起眉來,沒想到這司馬相如還挺有耐心。
現在人都到面前了,他若是拒而不見,實在有失禮數。
賈誼轉身端詳著司馬相如,只見他身材挺拔,且模樣清秀。
至少給人的印象還不錯。
“你見老夫有何事?”
“賈公博聞強識,才學過人,晚生前日做了一首賦,想請賈公斧正。”
看賦?賈誼現在忙于政事,對于詩賦已不大感興趣。
“今日就罷了,老夫早已困乏,他日再看吧。”
眼看著賈誼便要回府,司馬相如只好道出實情。“晚生想托賈公將我引薦與梁王。”
“梁王?”
“正是,晚生雖為武騎常侍,陪侍陛下左右,但陛下不喜詩賦,且因捐官之事,多受排擠。”司馬相如懇切道:“賈公有所不知,為求得此官,晚生已散盡家財,若是如此蹉跎,恐...”
賈誼聞言,抬手制止道:“且住,說了這么多,無非是為求功名。”
“正...正是。”
要說引薦,賈誼還真可以。
雖然他只做過半年劉武的太傅,但卻頗受敬重。
劉武每次入京,都會專程攜禮來拜訪。
除了行事魯莽外,賈誼對劉武還是很滿意的。
他看著滿是期盼之情的司馬相如,嘆了口氣,招手道:“隨我進來吧。”
書房內。
賈誼正看著司馬相如所寫的《離鄉賦》
這是他在離開蜀地,前往長安的路上所寫。
里面傾注著他對未來的憧憬。
并在賦里寫道【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
而赤車駟馬,可是二千石的郡守才可配乘坐。
賈誼看完之后,放下竹簡。
從文學上來看,司馬相如稱得上出色。
“你來長安多久了?”
“將近一年。”
“那今日如何?可還如賦中所想?”
司馬相如嘆氣道:“長安折柳易,求路難。”
“陛下不喜詩賦,你留在長安,確實難有所長。”
“晚生除了詩賦,對于政事也略有涉獵。”
“政事?不知你有何高論?”
司馬相如聞言,便將自己的政治抱負一股腦地都告訴了賈誼。
但他所思所想都太過稚嫩,被賈誼給一一駁回。
最后,司馬相如心如死灰,也不敢再開口了。
賈誼看著他,恍惚間,就像看到了曾經年少的自己。
“勿要灰心,你畢竟年少,稍加磨礪,必有一番才干,老夫會向梁王引薦你,在那邊,確實對你有好處。”
司馬相如聞言大喜過望。
“多謝賈公。”
“不必謝老夫,就算沒有老夫,以你的才學,也可成為梁王的賓客。”
賈誼說做就做,當場便寫了一封帛書,交給司馬相如。
臨別前,賈誼又囑咐道:“下次若與人論政,需得好生參詳,莫要再空口白話,不切實際。”
司馬相如拜道:“賈公之言,相如謹記于心。”
沒過幾日,司馬相如稱病辭了武騎常侍一職。
然后趕往睢陽,拜見梁王。
有賈誼的推薦,自身又有才學,見面之后,劉武便拜他為賓客。
九月,晁錯上疏《削藩策》。
要求削減諸侯的封地,并直言【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這一道奏疏,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將朝堂攪的是地動山搖。
賈誼當初都只敢以推恩、禮制來削,當時劉恒就覺得他很激進了。
沒想到現在來了個更激進的,這要是真實施下去,那完全是逼眾諸侯反判。
朝堂上不休不止地吵了半個多月。
但意見最大的只是中下層官吏。
丞相陶青、廷尉張歐都沒有表態,畢竟申屠嘉才剛被氣死,他們還想再多活幾年呢。
賈誼雖然表示反對,但他只是奉常,并沒有太大的職權。
車騎將軍周亞夫同樣默然,意思是打可以,不打也可以。
反對最激烈的,便是竇嬰與袁盎。
但他們都已免了官,就算反對,也沒發出太大的聲音來。
于是,九月,劉啟正式下詔。
削去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
這些可都是各自封國的富庶之地。
特別是吳王劉濞,他的銅山就在豫章郡,這要是直接削了,他以后拿什么鑄錢?
這可是釜底抽薪,要是就此順從,他就再沒有實力進行反叛。
可以說,晁錯此舉,是硬逼著劉濞反。
賈誼曾私下找過晁錯,想勸他慢慢來,一個一個削。
但晁錯似乎是有意為之,他就是想把動靜搞大,讓這些懷有不臣之心的諸侯王都顯露出來,然后一起清掃掉。
賈誼實在是嘆服,在晁錯面前,他還是保守了。
君臣二人主意已定。
就算是竇太后,也沒能攔住他們。
眼看著風雨欲來,賈誼只得找到周亞夫。
與他談起若是諸侯王起兵謀反,朝廷該如何應對。
而他們的意見也十分統一。
眾諸侯事成與否,最關鍵還在于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