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定計戊辰變法
風雨欲來南唐危。公元968年,正值戊辰龍年,處暑時節如期而至。暑氣宛如一只疲倦的巨獸,漸漸收起了它那熾熱的爪牙,天氣開始有了絲絲涼意。然而,在南唐的宮廷之中,卻被一團熾熱而緊張的氛圍所緊緊包裹,恰似暴風雨來臨前那令人窒息的寧靜。
這是一個動蕩不安、諸侯割據的時代,五代十國的末期,中原大地仿佛一片被戰火反復犁耕的焦土。百姓們在戰火的肆虐下,猶如風中的殘葉,生靈涂炭,苦不堪言。曾經的后周,在歷史的舞臺上黯然落幕,被宋太祖趙匡胤以一場巧妙的“黃袍加身”篡奪了江山,建立起了宋朝。新建立的宋朝,在趙匡胤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帶領下,政治清明,軍事強大,宛如一頭兇猛的巨獸,正不斷地向南方擴張著它的勢力范圍。
南唐,這個偏安江南的國度,雖然坐擁著魚米之鄉的富饒,經濟繁榮,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江南的大地上。但它與北宋接壤的地理位置,卻讓它成為了北宋眼中一塊誘人的肥肉。北宋的軍隊如同饑餓的狼群,在邊境上頻繁挑釁,每一次的摩擦都像是一顆火星,隨時可能點燃一場熊熊大火。南唐的邊防形勢日益嚴峻,那些駐守在邊境的將士們,時刻都在警惕著敵人的入侵,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憊與堅定。
與此同時,周邊的吳越、南漢等國也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南唐。它們就像一群伺機而動的禿鷲,隨時準備在南唐最虛弱的時候,一擁而上,分一杯羹。南唐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就像一艘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隨時都有可能被巨浪吞噬。變法圖強,已經成為了南唐唯一的出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急需一盞明燈。
南唐的命運,此刻就像風雨中飄搖的一葉扁舟,在時代的浪潮中苦苦掙扎。而那高高在上的皇宮,雖然依舊金碧輝煌,但卻掩飾不住那一絲衰敗的氣息。宮殿中的人們,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能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就像一塊巨石壓在心頭。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場旨在拯救南唐、重振大唐輝煌的變法,正如同即將破曉的黎明,即將拉開它那神秘的帷幕。
南唐太子李仲寓,雖然年僅11歲,但他身姿挺拔,宛如一棵在風雨中茁壯成長的青松。他的面容剛毅,眼神中透著一股超越年齡的沉穩與果敢。此刻,他在太子太傅韓熙載、太子伴讀潘文遠、陳守拙、林承武、邱旭的陪同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東宮。
東宮,這座見證了南唐皇室興衰榮辱的宮殿,此刻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宮殿的大門緩緩打開,發出一陣沉重的聲響,仿佛是歷史的嘆息。李仲寓等人走進宮殿,只見殿內的布置典雅而莊重,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墻壁上掛著一幅幅描繪著大唐盛世的畫卷。
右內史侍郎陳喬、內史舍人潘佑、尚書令李平早已等候在此。他們皆是南唐朝堂之上頗具見識與謀略之人,他們深知國家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猶如一艘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急需找到一處安全的港灣。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憂慮與期待,期待著這場密會能夠為南唐帶來一絲希望。
眾人圍坐在一起,氣氛略顯凝重。殿內的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也在為南唐的命運而擔憂。李仲寓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來,目光掃視著眾人,聲音洪亮而激昂:“諸位,如今五代十國割據混戰,中原被趙宋占據,我南唐偏安江南一隅,卻時刻面臨著被吞并的危險。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奮起直追,重振我大唐雄風!”
他的聲音在殿內回蕩,仿佛一陣激昂的號角,激起了眾人心中的斗志。韓熙載輕撫著胡須,微微點頭,眼中滿是贊許:“太子所言極是。我大唐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如今雖國力衰微,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重現往日榮光。”
李仲寓接著說道:“我以為,此次變法當以‘重振唐制、務實革新’為綱領。結合當下五代十國的割據現實,我們需通過中央集權強化、經濟基礎夯實、軍事體系革新、外交縱橫制衡四大戰略,分階段實現‘積勢-反攻-統一’。我們要用20年的時間,以5年為一個計劃階段,分4個階段進行系統性改革,實現政治集權......最終反攻中原,建立新唐帝國!”
眾人聽后,皆為之一振。他們沒想到,這位年僅11歲的太子竟然有如此深遠的謀略和宏大的志向。陳喬激動地站起身來,雙手抱拳:“太子高瞻遠矚,此乃我南唐之幸!我等愿全力輔佐太子,共圖大業!”
潘佑也站起身來,眼中閃爍著光芒:“我認為,變法需從吏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入手,方能取得成效。”
李平點頭附和:“不錯,吏治清明則國家穩定,經濟繁榮則國家富強,軍事強大則國家安全。我們當統籌兼顧,全面推進。”
于是,眾人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各抒己見,氣氛愈發熱烈。殿內的空氣仿佛都被眾人的熱情點燃,每個人都沉浸在這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討論中。
韓熙載率先發言,他對李仲寓提出的變法總綱和總體目標進行了拓展和補充。他說道:“太子提出的四大戰略甚是精妙,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需注重循序漸進。中央集權強化方面,可逐步削弱地方勢力,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但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引起地方的反抗。經濟基礎夯實,除了發展農業和工商業,還需加強對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保障農業的穩定發展。”
陳喬接著就內政改革和整頓吏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今我南唐官場,貪污腐敗之風盛行,這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治理和發展。我們需建立一套嚴格的官員考核制度,對貪污腐敗者嚴懲不貸。同時,選拔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備,打破門第之見,讓更多有才能的人進入官場。”
潘佑對經濟體制改革有著深入的思考,他說道:“改革稅法勢在必行。如今的稅法繁雜且不合理,百姓負擔沉重。我們可簡化稅法,減輕百姓的負擔。同時,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可設立專門的機構,為工商業者提供支持和幫助。在農業方面,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糧食產量。”
李平提出了出臺《新唐法典》為變法奠定法理基礎的重要建議。他詳細講解了以弱示宋低調發育、聯契丹抗宋、打掃周邊國家的外交策略:“《新唐法典》可規范國家的各項制度和法律,讓變法有法可依。在外交上,我們表面上向北宋示弱,暗中發展自己的實力。同時,聯合契丹,讓其在北方牽制北宋的兵力。對于周邊的吳越、南漢等國,可先禮后兵,逐步消除他們對我們的威脅。”
李仲寓又對分步實施擴軍強軍、軍備升級等軍事改革做了解釋:“軍事改革是變法的關鍵。我們可在全國范圍內征兵,提高軍隊的數量。同時,加強對軍隊的訓練,提高軍隊的戰斗力。軍備方面,引進先進的武器裝備,研發新的軍事技術。”
眾人時而爭論得面紅耳赤,時而又為一個絕妙的點子而歡呼雀躍。他們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了無數的火花,每一個建議都像是一塊磚石,為變法的大廈添磚加瓦。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眾人的意見逐漸統一。李仲寓結合各人提出的思路,最終講出了南唐變法的總體部署方案。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仿佛是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此次變法,我們將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第一階段,用5年的時間,集中精力進行中央集權強化和經濟基礎夯實。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改革稅法,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為后續的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階段,再用5年時間,進行軍事體系革新和外交縱橫制衡。擴軍強軍,升級軍備,同時開展積極的外交活動,聯合契丹,消除周邊國家的威脅。第三階段,用5年時間,鞏固改革成果,進一步提升國家的實力,為反攻中原做好充分的準備。第四階段,最后5年,向中原發起反攻,實現統一,建立新唐帝國。”
眾人聽后,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個方案既具有長遠的規劃,又具有可操作性,是眾人智慧的結晶。李仲寓最后要求邱旭起草《新唐戊辰變法總體部署方案(969 - 989年)》,準備報南唐皇帝李煜的澄心堂商議。
邱旭領命后,立刻開始著手起草方案。他深知這份方案的重要性,每一個字都寫得格外認真。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日夜奮戰,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結合眾人的討論意見,終于完成了方案的起草。
這份方案詳細地闡述了變法的目標、戰略、具體措施和時間安排,是一份全面而細致的改革藍圖。當邱旭將方案呈遞給李仲寓時,李仲寓仔細地閱讀了一遍,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邱旭,你辛苦了。這份方案寫得非常好,條理清晰,內容詳實。我們這就將它呈遞給父皇,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支持。”李仲寓說道。
于是,李仲寓帶著《新唐戊辰變法總體部署方案(969 - 989年)》,來到了李煜的澄心堂。澄心堂內,李煜正坐在書桌前,看著一幅字畫。他的神情略顯疲憊,仿佛被國家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
李仲寓恭敬地行禮后,將方案遞給了李煜:“父皇,這是兒臣與諸位大臣商議后制定的變法方案,希望能夠拯救我南唐于危難之中,請父皇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