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醫學的價值觀和生命觀
第一節 中醫學的價值觀——復雜的“中和”
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價值判斷的內在依據,根本上是由主體的性質和偏性決定的,但對于人來說,除了本能外還受到社會整體道德意識的選擇,具有理性的方面。醫學的價值觀主要是由醫學的目的決定的,維系生命的存在和緩解患者身心痛苦是醫學的根本價值觀,中醫學也是如此,但中西醫學在實踐中的價值觀具有具體的差別。
西方哲學中人們認為永恒不變的本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內容,這一點是從空間出發的,以分析、肢解的方式定義靜態的本質。追求這些本質貫穿了自柏拉圖以來的整個西方哲學和科學進程,而這些本質卻一次次被解構。哲學現象學運動最終解構了終極理性,愛因斯坦“相對論”解構了絕對真理,量子理論解構了永恒和必然,可以說整個西方哲學史和科學史就是通過責問自然“人類不自由”的理由而最終導向了人的自由的可能。西方世界觀導出的價值觀就是理解空間、擺脫空間的束縛而走向獨立人格的自由,“人”生的價值就是獲得個體的真正尊嚴。截至目前,西方哲學的終極產品就是融于整體中的充分自由的個人,副產品則是操作空間的現代物質文明。
中醫學世界觀顯然走上了以時間為線索的路徑,空間分割不會成為認識論,連續動態現象所演進的關系模式成為認識的重點,關系模式的實現不是由具體實體決定的,而是由關系需求決定的。另外,關系是個網絡,需要延展,要延展就需要向外、向上同類相求,這才有了“天人相應”。那么,基于這樣的世界觀會形成什么樣的價值觀?“關系”的價值就是對人有利的關系才是價值取向,什么樣的關系是值得追求的呢?顯然和平、和諧、中和、自然而然的關系才是值得追求的,而這種追求在醫學上主要是立足于人的整體性與自然社會環境的同一性前提,這不但有利于人與人良性相處,也有利于人與自然良性相處。而如果是一種不平和的關系,關系體系不穩定就會出現頭重腳輕或腳輕頭重等問題,這都是極為危險的,會威脅事物存在。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中庸、中和、平衡、共贏的關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而要達到平衡穩定顯然是需要極為復雜的內部關系網絡的,簡單的系統不但由于缺乏魯棒性難以穩定,而且也難以形成有效的反饋自穩態。因此,中庸是復雜的、綜合的,實現則是多重的。
中國的傳統世界觀,致力于時間和關系的理解和認識,理解和認識時間導致人們的價值根本是擺脫時間的束縛,擺脫生生滅滅,進入穩固和永恒。例如中醫學的醫學愿景就是“長壽”甚至“永生”,這一點西醫是交給上帝的。副產品則是對生生滅滅的整體預測、宏觀把握的能力,這在中國傳統的“醫學”“運氣”“堪輿”“命理”等具體學科中可見一斑。這樣的價值觀中一個重要缺點就是太過重視整體和長遠利益,為了整體的利益犧牲了局部和眼下的利益,沒有關照到局部才是孕育變化的母體,最終限制了知識的分化和成長,使系統陷于喪失創新和進化,這種副作用在中醫學的發展中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對關系和整體規律的追求,忽略了局部和現實的境遇,沒有充分的靜態分析,對現象的認識局限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