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網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評價體系建構及應用
- 潘健 趙洪藝 王慶紅 黃河主編
- 2586字
- 2025-06-12 10:04:37
第三節 編制學習地圖及題庫
學習地圖編制的基本要求是易知、易行、易監督。依據崗位說明書,提煉崗位關鍵作業項目,將崗位關鍵作業與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貫通一致。采用“模塊化”的方式,對現行技能類崗位勝任能力評價標準、培訓規范進行優化完善,形成易懂、易實施、模塊化的崗位序列學習包。學習地圖的繪制包括四個步驟:工作分析、能力建模、內容設計以及體系建立,四個步驟的成果分別是崗位庫、能力庫、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地圖。
1.步驟一:工作分析
編制學習地圖,首先需要進行工作分析的原因在于:工作分析是基礎性的人力資源工作,如果對企業的組織架構、崗位職責未有全面清楚的了解,則在學習課程的提供上將會出現偏差;工作分析同時也是崗位能力建模的基礎,可靠有效的能力模型必須與企業特點緊密結合,而這與各崗位的職責以及具體工作任務密切相關。
通過工作分析,合并工作職責相近的崗位,劃定職位族,將大大降低課程庫的重復性以及學習地圖規劃的復雜度。根據公司實際要求,本項目的對象主要包括市場營銷5個崗位、生產技術15個崗位,共計20個崗位,如表1-1所示。
表1-1 梳理各個崗位資料

2.步驟二:能力建模
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行為事件訪談等方法建立起的能力模型是編制學習地圖的基石。能力建模包括能力識別、能力分類和能力分級三個部分。
基于能力模型的學習地圖使得企業員工的學習與發展不再盲目,而是緊緊圍繞根據企業戰略所層層分解下來的能力要求。優異的企業學習地圖需建立在良好的能力模型基礎之上,而良好的能力模型應當具備以下四個特點:可衡量或可觀察性、全面性、獨立性、可清晰描述性。
所建立的能力模型應當是可被衡量或可通過員工工作績效與行為予以觀察的,否則就無法為員工設計學習課程,并評估其學習效果。全面性保證了能力模型的有效與可靠,能力模型不僅應當包含專業技能,還應當包含領導力、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獨立性特點要求能力模型中不同的能力不相重疊,避免造成混亂。而清晰的描述則可確保不同的人員在理解與傳播能力模型時能保持一致,此外,清晰的能力描述將有助于課程的獲取與設計。
同一職位族間不同職級的崗位所要求的能力等級不同,因此可將能力劃分為高級、中級與初級三個級別。
基于貴州電網公司實際需求,參照《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技能類崗位勝任能力評價管理辦法》以及公司技能人員學習地圖,設計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勝任力模型,包括通用和專業兩部分,具體模型如圖1-3所示。
3.步驟三:內容設計
內容設計階段是學習地圖建立的核心階段,基本步驟為:學習內容的獲取、學習內容的分類以及學習內容的分級。
學習內容的獲取主要是指完成能力的學習內容映射,針對所建立的能力模型,一一建立對應的提升措施,可以是傳統面授學習內容,也可以是在線學習學習內容,也可以是更為廣義的學習活動,例如內部研討、讀書會等。
在選定能力后,首先分析能力描述信息,挖掘該能力的關鍵要點;其次確定學習內容的對象,不同的培訓對象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差別很大,例如面向管理層可提供一些抽象的、深層次的理論閱讀材料,而面對新入職的員工則應更多地借助多媒體的培訓形式。

圖1-3 能力模型框架
分析能力描述信息并確定培訓對象后,可檢索已有的培訓資源,若已有成熟的學習內容,則可直接購買;若無,則考慮是否可將能力繼續分解,之后即可設計或購買學習單元(指模塊化的學習材料,如某學習內容的某個章節)。最后,組裝形成所需的學習內容,完成學習內容映射。獲取學習內容后,應當依據前一階段能力的分類與分級,對學習內容進行分類與分級,形成各職位族的專業技能類學習內容以及較通用的管理培訓類學習內容。
學習路徑包括評價方式與階段規劃兩部分內容。評價方式是指用來評價員工培訓及日常工作學習成果的考核手段。階段規劃是指各項能力要素對應課程學習和晉升考核的時間節點。根據公司常用人才評價方法手冊,專業技術人員評價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評價方式設計

4.步驟四:體系建立
結合能力模型框架、學習路徑等內容,參考技能人員學習地圖結構,形成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地圖模板。匯總所有的學習內容,根據員工不同職業發展路徑的要求,將學習內容分為新員工學習內容、普通員工學習內容、管理路徑學習內容、專業路徑學習內容,并按照職業發展路徑形成相應的晉級包,依據崗位核心工作要點形成輪崗包。至此,清晰完整的企業學習地圖形成了。
基于能力模型的企業學習地圖繪制方法已經在北京移動、一汽大眾、周大福等企業得到成功應用,該方法使得企業的學習體系能夠根據戰略目標的變換而進行動態的變革。
當企業戰略發生變化時,企業的組織架構將可能發生變化,崗位的職責也將可能發生變化,這可通過工作分析傳遞于能力建模階段。組織戰略的變化對組織能力、個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學習內容設計步驟,將建立新的、修正后的企業學習地圖,迅速、及時地支撐企業的變革與戰略調整。
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地圖的基本結構如圖1-4所示。

圖1-4 學習地圖基本結構
(1)崗位職責及持證要求。
崗位職責包含七個部分,分別為負責抄表管理監督工作、負責電費核算管理、負責電費收費管理、負責電費賬務管理、負責電費退補管理、負責電費票據管理、負責用電統計分析工作,持證要求如表1-3所示。
表1-3 持證要求

(2)學習地圖示意圖。
學習地圖示意圖包括橫坐標——參考工作年限:目的是讓員工了解其職業生涯發展崗位晉升的參考年限;縱坐標——崗級區間:目的是讓員工了解其職業生涯發展各崗位對應的崗級區間;學習包——培訓課程:目的是讓員工了解其職業生涯發展各階段崗位的培訓課程,方便開展員工培訓與員工自學。學習包由若干課程組成,每門課程以崗位關鍵作業項目為主線,依據崗位勝任能力評價標準、培訓規范開發制作。
(3)學習包簡介及圖示。
學習包分為通用培訓與專業培訓,其中通用培訓包括安全工作規程培訓及考試(含安全規程考試合格證取證)、管理基礎以及通用信息系統操作。專業培訓包括行業規程、公司制度、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還包括營銷安全及預控學習包、抄表管理學習包、核算管理學習包、電費回收管理學習包、電費票據管理學習包、用電統計分析學習包。
(4)培訓規范。
培訓規范按模塊分為通用類與專業類,包括關鍵作業項目、培訓模塊、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課時。
(5)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按模塊分為通用培訓與專業培訓,包括關鍵作業項目、評價模塊、評價方式、評分規則、評價主體。
(6)試題庫。
試題庫包括知識類題庫與技能類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