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滿門抄斬,談虎色變!
- 萬歷昭明
- 江中斬蛟
- 2106字
- 2025-04-09 19:18:15
邵大俠。
曾自請協助徐階起復,徐階不納,后轉投高拱,終協助高拱再入內閣,掌控朝政。
寥寥數語,彰顯了能量,一介草民,竟能決定閣臣起落。
在大明朝能做到如此地步的,都是有名有姓的人,兩京一十三省,出在兩京。
順天權柄在朝,在東南勢力,在西北勢力,在文武百官,在諸位忠臣。
那邵方,邵大俠所代表的勢力,其實就很簡單了,另一京,南京。
成祖文皇帝移京向北,于此,兩京并立,所以,順天有套朝廷班子,應天也有套朝廷班子,六部、諸司,應有盡有。
唯一的區別,內閣。
皇權、相權綁定,一旦北方有變,大明朝退到南京,幾乎可以無障礙建立新朝廷,秣兵歷馬,再造大明。
當然,這只是大明君臣的美好愿景,中華上下五千年,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的皇帝,僅太祖高皇帝一人。
要是大明皇帝中再現太祖高皇帝那般人,大明朝廷就不可能丟掉北方,劃江而治。
愿景,現實,總是悖論。
順天的勛貴、官員掌握天下,應天的傳統勛貴、半權官員也不甘雌伏,總想著通過種種手段影響朝局。
金陵勢力推出邵大俠,扶起了高拱,在南、北二京之間搭建了條隱蔽的官員利益交換通道。
在南京六部的官員,總能以某種形式,重返或進入北方朝廷六部,金陵傳統勛貴、官員獲利無數。
成功的案例,向來使人振奮,在高拱倒下后,金陵方面讓邵方與高儀進行接觸,試圖延續南北權力通道。
高拱是重情義的,給了邵方能夠見到高儀的信物,至于能否達成合作,就無關天壽山守陵人的事了。
“天命之說,虛無縹緲,閣老以此推辭,未免太瞧不起人了?!?
邵方笑容不減,慢慢說道:“說來閣老可能不信,我的性格,天生受不得輕視,我有一道,能觀人,以閣老的氣運,若無助力,恐無宰相之命?!?
隆慶三年那個秋天,他在淞江遭拒,而后便轉道新鄭,助閑居兩年的高拱重登三公之位,他這個江湖布衣也一舉成名。
之后的淞江徐家慘案,海瑞去到江南,就有邵方的摻和,讓徐階嘗到了得罪人的代價。
雖然金陵勢力,東南勢力,地理距離太近,利益容易互相侵害,不太愿意合作,但是,高儀的路如果真走不通,金陵方面也不是不能對東南做出部分利益妥協。
到那時候,半壁江山整合,想扳倒高儀這個“命不久矣”的內閣首揆,不是什么困難的事。
而高儀的下場,恐怕比淞江徐家還要慘。
高儀沒有回答,端起了茶,吹動著浮上來的茶葉,送客的意思,不言自明。
大明朝內閣首輔大臣,不與任何人做生意!
沒有什么狠話,邵方默默出了相府,一躍上馬,趕往大學士府拜會張居正去了。
“閣老,藥要涼了?!逼溜L之后,李時珍提醒的聲音傳出。
之前給高儀、高拱開的藥方,是真藥方,但那是治心病的,而治身疾,還是少不了湯藥。
高儀點點頭,感謝道:“辛苦李先生了?!?
“或許這些話,我不該說,閣老能活多久,我或許不能保證,但適才那人,以我看,可能壽要終了?!崩顣r珍淡淡道。
自古醫相不分家,名醫皆有一套看人的好本事,江湖布衣侵染龍虎之威日久,便以為自己也是龍虎,行差踏錯之間,便會丟掉卿卿性命。
顯然,那邵方到時間了。
苦到極致的湯藥,高儀仿佛無感,“太岳其人,愛憎分明,肅卿當朝秉政時,邵方狐假虎威沒少打壓、攻訐太岳、徐階、東南官員,想化干戈為玉帛,不太可能,現在,邵方主動送上門去,能有個好死,都算太岳心軟了?!?
東南、金陵,本就利害相侵,金陵之前又扶起高拱,對東南大打出手,邵方做慣了生意,就以為所有的人都只看利益,不看是非,不看對錯,不看立場,自己一句話,便能與東南心悅誠服。
金陵好不好,對張居正,對東南不重要,沒有金陵,卻對張居正、對東南都很重要!
邵方出自江湖,本該極富江湖習氣,但在成名后,卻故意忘記江湖習氣,這便有了取死之道。
拙劣的邵方啊!
……
翌日。
張居正上疏,南直隸人邵方,刻意競進,交通朝野,干預朝政,理當論死。
其罪滔滔,合該滿門抄斬!
而邵方,已被張居正捉拿,于昨夜送至刑部。
乾清宮。
朱翊鈞照準本奏。
邵方獲死。
其滿門家眷,交由應天巡撫張佳胤捕殺,抄斬!
圣旨降到內閣,張居正親筆添寫“務得走漏一人”,恨意溢于言表,誓絕邵氏之嗣。
消息傳之天壽山,高拱嘆了口氣,朝南焚了幾柱香,燒了些紙,祭奠了過往情誼。
京中,吏部尚書楊博分祭夜明之神和天上諸星宿時突然發病,回府后便請求致仕歸里,幾次堅持后才獲陛下準許,朝廷派其子楊俊民、楊俊卿同行侍奉。
天官出缺,所有的朝臣仿佛嗅到腐肉的老鼠,不斷奔走。
朱翊鈞收到的章疏,又分成了三大籮筐,張居正等人舉薦了前工部尚書張翰,但有更多的人,以高儀為首,舉薦了時任工部尚書朱衡,另一些人,雜七雜八的舉薦都有。
朱翊鈞點了朱衡領吏部事,而朱衡走后,開缺的工部尚書之位,不等群臣再次上奏,便欽點了潘季馴接任。
朝廷局勢,再次出現了重大變化,內閣三老,高儀、張居正、王崇古。
六部九卿,吏部朱衡、戶部王國光、禮部呂調陽、兵部譚綸、刑部石應岳、工部潘季馴、都察院顏鯨、大理寺海瑞、通政司張朝瑞。
其中,王崇古、譚綸、潘季馴、顏鯨、海瑞,五位公卿尚在趕來京城的路上。
而這時,后知后覺的朝臣們,注意到了個重大問題,海瑞呢?
王崇古、譚綸、潘季馴、顏鯨進京時不時還有消息傳來,但所到之處,如風暴降臨的海瑞,被起復為大理寺卿后,卻連丁點消息都沒有。
西北都打過一仗了,京城局勢都轉換幾次了,海瑞,仿佛失蹤了一樣。
這種靜悄悄地氣氛,逐漸滋生出恐怖,海瑞,在作什么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