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晚霞,綺麗又絢爛。
這座從嘉靖二十九年就存在的互市之地,在宣府、大同二鎮一半以上的火藥爆炸下,幾乎給翻了過來。
本來存在的酒樓、臨時搭建的棚子……地上的一切事物,包括“人”,仿佛被一張無形的大手給抹去了。
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到處都是殘肢斷臂,韃靼軍騎引以為傲的軀體,強勁的戰馬,終究是血肉之軀,被撕裂地厲害。
前一刻,還是人間的熱鬧,下一刻,就成了煉獄的恐怖。
過半的韃靼軍騎和戰馬,葬身于猛烈地爆炸之下,剩下的人、馬,也遭受或重或輕的傷勢,失聰、失明,讓許多活著的人茫然,恐懼,而不知所措。
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在千里鏡中,活著的韃靼軍騎,就像一只只無頭蒼蠅,在宣大軍的圍剿下,結束所有的痛苦。
步兵,對騎兵。
一營,敵一軍。
以少勝多,百世之功。
大明朝兩百載,從未有之,堪稱萬世之功。
王崇古披著里紅外黑的大氅,目光不看四處鏖戰的人群,只是望著日月相接的遠處。
炮聲,吼殺聲,兵刃碰撞聲,仿佛都離他很遠。
大明軍制,一營五千六百人,陽和堡城的一萬多人,只夠兩個大營。
其中一個大營,的確前往了山西南部平陽、蒲州二城,而率領者,也真的是王崇古……假的。
這不是王崇古會什么神仙手段,世間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樹葉,但卻有輪廓、枝蔓相近的樹葉,人,亦是如此。
大明朝武將有“三好”,一好玩物,二好聚財,三好養生。
玩物、聚財,這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財哪能去琢磨玩物,總督府的漢朝銅鏡,隋唐古畫、宋朝古本、今朝永樂、宣德、成化瓷器,哪個放出去都是天價。
王崇古是文臣,也是武將,文臣好的,他好,武將好的,他也好,而那第三好,養生,不如說是怕死。
該吃的、喝的、練的,他跟著養,同時為了安全,特意準備了個“分身”。
前去平陽、蒲州的“王崇古”,其實長相不怎么像,但骨架太像了,稍微經過易容,便渾似王崇古,遠瞧,根本瞧不出來是假的。
韃靼人如此相信他離開堡城,不外乎是那些商人、細作“眼睜睜”看著“他”率領營軍離開,確定無法及時返回,才毫無顧忌地奔來洗劫。
卻不想,互市這早就設好了圈套。
上萬名軍騎,這可以說是韃靼土默特部本部以外,所有的精銳了,連人帶馬的損失,以當今塞北的“寒冷年歲”,二十年也恢復不了元氣。
但能鉆進來這么多獵物,顯然不是守株待兔能達到的效果。
為此,他幾乎傾盡了王家之財。
日月更替,那遙遠的地方,王崇古隱約看到了一車車金、銀、烈酒、茶葉、絲綢……凡是草原所沒有的東西,無所不包運向了豐州灘的“汗廷”。
這些奢侈、享受的漢家東西,太能腐蝕人心了,作為俺答長子,僧格以驍勇著稱,士馬雄冠諸部,曾是草原五勇士之一。
是反抗大明朝的頭等存在。
不知道多少違抗汗令,游走在和議邊緣,領著兵馬,擾亂兩族邊境。
在俺答入中原為質后,僅兩年時間,僧格,黃臺吉就強搶、擄掠有了二十多個“哈屯”。
甚至,還盯上了俺答的閼氏,自己的庶母,韃靼的“三娘子”也兒鐘金。
當然,如果以倫理來說,也兒鐘金,還是黃臺吉的外甥女。
王崇古不太想理清這復雜的關系,總之,這是草原風俗,與漢家不同。
很早以前,王崇古就與黃臺吉保持著聯系,互通有無,這次的“動一動”,王崇古許諾給了黃臺吉家財,并承諾,在順利入閣拜相,進入京城后,會“解決”俺答。
讓黃臺吉正式得到大明朝廷的承認,繼任韃靼土默特部首領,稱“可汗”,并以尊重草原風俗為由,讓其與庶母三娘子合婚。
在其父俺答死后,第二代“順義王”,會歸給黃臺吉。
財、權、名、色。
能給的,不能給的,王崇古都給了,或者未來會給。
與楊博等山西勢力官員的樂觀不同,一次舉薦不能入閣拜相,就兩次,就三次……總會有機會的。
王崇古卻不這樣認為,陛下的一次次留中,就表明了心意,不許山西勢力繼續膨脹。
以黃臺吉那被酒色財氣掏空的身子,要是沒有大的誘惑,兩族恐怕再無大戰。
無大戰,就無大功,此生,怕是再無入閣拜相的機會。
為此,王崇古堵上了所有,黃臺吉照單全收,長城內外的兩個最高存在,合力埋葬了草原最后的精銳。
與楊博,與楊俊民,與張四維……與晉人認為的一樣,世間萬物,都有價格,黃臺吉把韃靼賣了個好價錢!
也讓陛下再也沒有拒絕他入閣拜相的理由!
……
乾清宮。
楊博的聲音在所有人耳邊響了起來:“西北一炬,冰山消融,一驅我大明朝二百年之烏云,王崇古之名,當共天日而同輝……”
大殿里的君、臣,默默地望著變臉如翻書的當朝天官,是誰剛才高喊攘外必先安內,是誰把白蓮之禍放在韃靼叩邊之上?又是誰以四十多年仕途做注,主意從無悔改。
在御前出爾反爾,食言自肥,這是欺君啊。
“百世之功!”
“萬世之功!”
“……”
楊博逐漸沒了夸贊的詞匯,但更多的,是意識到這詭異的氣氛。
何謂反復無常?何謂小人?
楊博讓一干君臣看到的反復無常小人的模樣。
聲音息了。
“崇古,崇古,古者,賢也?!?
朱翊鈞一行一行看著捷報,“不世之功,當有嘉賞,對此古之賢人,你們怎么看?”
廟堂的大學問就在應對,張居正的學問此時顯露出來,“回陛下,宜授爵,當拜相,納天下賢才于彀中,另外,合擇一人于夕月壇分祭夜明之神和天上諸星宿,以告天地之功。”
“既如此,內閣、吏部擬個侯爵呈奏入宮,準王崇古入閣,分祭夜神、星宿之事,就交給楊卿了?!?
朱翊鈞給出了嘉賞,也點了楊博,“王崇古之后,接任宣大總督者,起俞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