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資源配置問題

從歷史階段的梳理中,不難發現,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追求規模擴張,客觀上不利于職業教育的質量提升。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一直受到政府政策的強力主導,這一點在2000年前后高等職業教育的跳躍式增長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政府一直偏好高等職業教育在“量”的方面的發展,設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目標,比如招生規模的數量和比例。但這些數字和目標背后的科學依據,一直受到學者們的質疑(時偉,2001;謝作栩,2001;陳一凡等,2009;王賢,2011;畢樹沙,2019),并且,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個別地區為了實現上級政府布置的增長指標,盲目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水平、財政投入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十分有限,暴露出許多質量問題。

為了應對規模擴張中暴露的質量下滑問題,在2006年以后開始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實施以“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為代表的一系列財政專項工程引導高職院校開展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在近些年的政策文件中,不斷強調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對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培養、課程改革、學生頂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政府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注逐步深入、細化,關注到高職院校內部的專業建設層面。在示范院校建設時期,央財專項基本上都是瞄準專業展開資助,強調高職專業設置和布局結構應與區域經濟產業的發展緊密聯系,推進了高職專業建設的改革與發展。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國家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釋放人才紅利的重要戰略舉措。總體上,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從2006年“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以來,在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和項目引導之下,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但在“重分配、輕評估”的體制下,對示范院校建設時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資源投入-產出效率的分析是比較匱乏的。

因此,本書主要想探討以下問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現狀如何?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投入-產出效率如何?財政投入,尤其是示范院校建設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有何影響?圍繞以上問題,本書以高等職業院校為主要分析單位,利用大樣本數據和前沿的量化研究方法,主要對示范院校建設時期(2006~2015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進行嚴謹的實證研究。

在具體的章節安排上,第一章,梳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階段,引出研究問題。第二章,歸納總結自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體制和資金投入機制,并對不同隸屬主體的高職院校的經費情況進行初步統計分析。第三章,梳理職業教育生產效率的研究文獻,并提煉出區域視角下高職院校生產效率的分析框架,重點選取制造大類和計算機類的全國樣本專業,估計課程、教師、校企合作等關鍵投入要素對學生就業產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估計“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其對高職院校分化產生的影響。第四章,主要探討財政投入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系。具體而言,估計財政經費投入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水平的影響效果,并利用雙重差分分析評估“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對生源質量的影響,結合地理空間技術估算財政資金對非示范院校的外溢效應。第五章,對全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加以歸納,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目前,國內關于職業教育的專著多以校企合作或者專業建設為研究主題,以國際比較研究、案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學理性闡述為主,尚未有一本專門針對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實證研究專著。而且,在其他教育階段的資源配置研究的書籍中,受制于數據的可得性,多是以省級教育資源為分析對象,鮮有細化到院校層面的研究,而本書將研究對象具體到高職人才培養的真正落腳點——專業層面,大大增強了本研究的學術貢獻和對現實的解釋力度。這不僅豐富了我國高職領域的學術研究,還為當下實施的高職優質校建設等項目工程提供了參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太和县| 明光市| 双江| 白城市| 清新县| 瑞昌市| 乌苏市| 鹿泉市| 屏东市| 剑阁县| 德阳市| 广昌县| 遂平县| 克东县| 望谟县| 全南县| 和林格尔县| 桐庐县| 中阳县| 旬邑县| 吉林省| 夏河县| 汝州市| 安岳县| 海原县| 鲁山县| 舞阳县| 罗定市| 怀集县| 玛曲县| 隆德县| 潞城市| 祁阳县| 肇庆市| 承德市| 通河县| 苍溪县| 班玛县| 家居|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