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中國百村調查,是繼全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之后又一項經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協調的大型調查研究項目,其目的是加深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和研究,特別是加深對中國農村社會的認識和研究。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中國農村經歷了空前的變化。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完成百縣市調查研究后,中國社會科學院百縣市調查課題組發現,縣市調查屬于中觀層次,需要村落調查給予充實和完善。當時農村人口依然占中國總人口的多數,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農村基層社會變化最深刻,這是決定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命運的基礎,是弄清國情必不可少的。在百縣市調查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對村莊的大型調查,可以對縣市村形成系統的、全面的認識。百村調查是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的姊妹篇,兩者結合起來研究,將相得益彰,讓我們更加完整地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因此,總課題組當時做了兩件工作:一是組織一個課題組,到河北省三河市行仁莊進行試點調查,形成村的調查提綱、調查問卷和寫作方案,為開展此項調查做了準備;二是在1997年7月寫出了《中國國情叢書——百村經濟社會調查》的課題報告,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申請立項,但因當時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課題都已在1996年評審結束,立項時間已過,不好再單獨立項。后來總課題組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反復協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考慮到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課題組很好地完成了任務,考慮到再做一次百村調查是百縣市國情調查的繼續,很有必要,所以于1998年10月特殊批準了百村經濟社會調查補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并專門下批文確認,批文為98ASH001號。

“百村經濟社會調查”課題立項后,就受到各地社會科學界,特別是原先參與過百縣市調研的單位和學者的歡迎,迄今已經有幾十個單位組織課題組,陸續進行了選村、進村工作并開展調研。從1998年到現在的19年時間,百村調查在參與者的通力合作下,已先后出版了23本有影響力的專著,其他村莊的調查研究還在進行之中。

村莊的數量之多、差異之大,非縣市所能比。究竟選擇什么樣的村莊,用什么樣的視角,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形成什么樣的成果,都不是用一個模式能解決的。但是,總課題有一個宗旨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希望研究者對村莊進行長期的、深入的調查,不追求速度,要追求質量,通過對一個村的系統研究,獲得新的知識和理論創新。由于課題重大、內容豐富、追求質量、工程艱巨,每個村的調研寫作和出版的周期都比較長,可用研究經費籌措困難,加上我們課題組主觀努力不夠,此項調查進行的時間拖長了。為了確保百村研究延續下去,2012年總課題組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提出順延申請。規劃辦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項目的研究工作進行了評估,評審專家充分肯定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一致認為該項目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意義重大,而且工程浩大,很難在短期內完成。基于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將本課題定為滾動項目,并予以資金資助,這為項目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過去的19年時間中,總課題組與各地課題組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研究合作機制,對推進百村調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合作機制對其他長期的大型課題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首先,總課題組建立了課題協調、子課題論證、研究指導和監督、成果審定的機制,有專人負責。其次,總課題組開展定期的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迄今為止,先后在北京、河北徐水、安徽黃山、浙江溫州、貴州貴陽、浙江杭州和德清、遼寧沈陽等地召開了多次學術研討會,會議的內容一般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參會者將研究成果拿來交流,另一部分就是安排下一步的百村研究。最后,形成了一個開放的發展機制,即不定期地吸納新的研究者參與到百村調查和研究中,不斷挖掘和培養新的研究人才。

百村調查課題自啟動以來,不僅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學術著作,推進了中國農村研究,而且培養了一批中青年研究骨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深受學術界重視。現已出版的百村研究成果都是在研究者深入的田野調查基礎上寫就的,內含大量的第一手實證資料,既涉及中西部貧困村莊,又研究了沿海發達村莊;既涉及純農業村落,又選擇了工業發達村莊;既對傳統村莊進行研究,又對正在進入城市化進程的城中村、城郊村等進行調查,對如此多不同類型的村莊進行的深入調查和研究,可以形成對中國農村發展新的認識圖像,改變過去那種對中國農村單一的認知印象。

在現有開展的村莊研究基礎上,我們已經進行一些概念提煉和理論概括,漸漸地顯現出對促進中國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發揮作用的跡象。在《內發的村莊》一書中,作者們強調了行仁莊具有內發發展的性質,分析了地方政府、村組織和村民三個行動主體之間的關系。認為行仁莊內發發展的性質的形成主要與人民公社時期歷史的延續和主要政治精英的觀念意識相關。這一認識實際上說明了中國農村發展有其很強的內在動力和相應的資源條件,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會在政策上產生很大的偏誤,反過來不利于農村的發展。由貴州民族大學教授孫兆霞同志主持的《屯堡鄉民社會》一書,系統、深入地研究了貴州省安順地區的屯堡社會及屯堡文化的形成、構建及基本特征,對屯堡社會提出了不同于以前研究的理論解讀,尤其是提出了“鄉民社會”這一概念,認為“鄉民社會”與費孝通先生曾概括的中國農村宗族血緣社會即“鄉土社會”“差序格局”的社會結構有所不同,屯堡社區的社會結構不是單純以血緣、地緣為基礎,而是發生學意義上的地緣關系與后來族群內通婚形成的血緣關系二者結合的產物。我們相信,后續其他村莊調查和研究的開展,會進一步深化和豐富對中國發展現狀的認識,為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創新提供更加堅實的經驗和理論基礎,能讓我們的學者更有力地參與到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社會科學學術交流中,豐富世界社會科學的研究經驗和理論視角。

百村調查項目不僅進一步凝聚了百縣市調查項目的科研人員,而且還吸引了一批新的科研人員加入。通過現有的二十多個項目的調查研究以及專著出版,培養和錘煉了一批科研人員,使他們成為當地社會科學院、高校、黨校乃至政府政策研究部門的科研骨干,促進了各地的社會科學研究。百村調查之所以能培養和錘煉科研人才,首先是因為其要求科研人員在中國最基層進行長時間的實地調查,沒有這樣的調查,是寫不出專著和論文來的;其次與總課題組的科研指導有著直接的關系,總課題組對所有各地負責百村調研的人進行定期的培訓和指導,還專門派人到現場對各地的科研人員進行指導,這種合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方的科研資源,產生了倍增的科研效力。

此外,百村調查和研究還引起了一些地方政府對村落保護性發展的重視,尤其推動了它們積極去保護一些地方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相互促進的作用。

總之,百村經濟社會調查的目的,同百縣市調查一樣,也是為了加深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特別是對我國農村、農民、農業的現狀和發展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通過調查,“摸準、摸清”1949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上百個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變化過程、變化狀況;經過綜合分析,通過文字、數據、圖表把這些村莊過去和現在的狀況如實地加以描述,既能通過這個村的發展展示農村幾十年來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能展示這個村特有的發展軌跡。

《中國國情叢書——百村經濟社會調查》編輯委員會遵循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堅持貫徹“真實、準確、全面、深刻”的方針,要求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農村,同當地的干部、群眾相結合,采用長期蹲點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訪談等多種調查方法,力求掌握真實全面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學分析,如實全面地反映客觀狀況,杜絕弄虛作假的惡劣做法。社會科學成果,只有真實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也才有存在的價值。

《中國國情叢書——百村經濟社會調查》是一項集體創作的成果。參加這項大型國情社會調查的,有國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社會科學院、大學、黨校以及黨政研究機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他們與被調查地區的黨政領導干部相結合,并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還得到了被調查行政村的干部和群眾的積極配合。專業工作者、黨政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和農民群眾三結合,才能共同完成這項科學系統的調查任務。百村調查和研究不僅是一項研究課題,還是一個研究者與實際工作者共同合作、攜手參與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平臺。因此它是一項長期的、具有非常重要價值的工作。我們將在新的起點上凝聚各方力量,提升調查和研究水平,更好地為認識中國農村、推進理論創新、服務農村發展和振興做出持續不斷的努力和貢獻。

《中國國情叢書——百村經濟社會調查》

編輯委員會

2017年11月2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滁州市| 罗江县| 平山县| 乐东| 中江县| 永丰县| 汉中市| 桐庐县| 海南省| 五寨县| 莱阳市| 友谊县| 米泉市| 嵊泗县| 小金县| 和林格尔县| 丰都县| 健康| 明光市| 福鼎市| 于都县| 洪湖市| 南城县| 永丰县| 龙海市| 双柏县| 太保市| 鄂托克前旗| 扎鲁特旗| 济阳县| 仙游县| 吴桥县| 黄陵县| 峨眉山市| 平原县| 淮安市| 龙胜| 金阳县| 汝州市|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