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篇章語法與漢語篇章語法研究

0 引言

語言成分具有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描寫和解釋形式和意義之間的對應關系。從描寫角度來說,只是孤立地把話語作為靜態(tài)的言語產(chǎn)品不可能對它有全面的了解,分析話語必須結(jié)合語言使用的外部條件,包括:1)認知限制,如信息貯存和提取方式、認知策略、記憶限制、信息處理的最佳程序等;2)交際環(huán)境,包括對話雙方的關系、言談發(fā)生的場所、交際目的等;3)文化和種族背景,考慮文化和種族的差異或偏見對話語的滲透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話語功能語言學的研究有幾個重要的理論貢獻。

第一,修辭結(jié)構(gòu)理論(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參看Mann、Thompson,1987)。修辭結(jié)構(gòu)理論的主要目的是描寫相鄰句子的邏輯語義聯(lián)系,將它們歸納為20多種關系,用來說明話語中的語句是如何由低到高在各個層面上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第二,關于話題結(jié)構(gòu)(thematic structure)的理論表述(參看Givón,1984/1990;Du Bois,1980;Chen,2004;陸鏡光,2004a),說明話語中有關人物和事物如何引進,如何在下文中繼續(xù)出現(xiàn)等等。同一對象如果在話語展開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則構(gòu)成話題鏈(topic chain)。話題鏈是體現(xiàn)話語結(jié)構(gòu)連貫性的重要方面,不同強弱的話題性具有不同的句法表達。

第三,關于韻律單位與句法單位的關系問題。語調(diào)單位(intonation unit)與句法上的節(jié)點并不一一對應,Chafe(1987)提出一個語調(diào)單位中傾向于只出現(xiàn)一個新信息表現(xiàn)形式,即所謂單一新信息限制(one-new-concept constraint;Chafe,1987、1994;Tao,1996)。

第四,關于語體特征的差異性問題。從句法角度看,語體差異的核心要素可以概括為對時間連續(xù)性(temporal succession)和對行為主體的關注(agent orientation)程度的差異。典型的敘事語體具有時間連續(xù)性,關注動作的主體;操作語體具有時間連續(xù)性,但是不關注動作的主體;行為言談不具有時間連續(xù)性,但是關注動作的主體;說明語體既不具有時間連續(xù)性,也不關注動作的主體。這種差異性導致了一系列不同的句法結(jié)構(gòu)選擇(參看Longacre,1983)。

第五,關于言談參與者在會話中的句法互動。交際過程中,參與者的言談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是相互滲透的。例如,核心名詞與限制性關系從句分別由會話雙方共同完成,會話中獨立于小句結(jié)構(gòu)之外的延伸成分為會話參與者提供話輪轉(zhuǎn)換機制等(參看Ford、Fox、Thompson,2002)。

第六,從在線生成的角度看互動交際中語句的產(chǎn)出,形成了“行進中的句子的句法”(the syntax of sentences-in-progress),強調(diào)新信息是隨時間推移不斷疊加的。語序的安排不僅與句法成分所傳遞的信息地位(新舊)有關,在會話互動中還提示話輪轉(zhuǎn)換的相關位置(參看Lerner,1991;陸鏡光,2000、2002)。

篇章語言學是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研究,關注交際-社會因素對言談過程的制約和對語言產(chǎn)品的影響。關注交際-社會因素對言談過程的制約,形成自身獨立的一個門類——會話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而關注交際-社會因素對語言產(chǎn)品產(chǎn)生的影響,則形成自身獨立的一個門類——篇章語法(Discourse Grammar)。

篇章語法分析是以語法范疇為出發(fā)點的、針對跨句的語法現(xiàn)象的分析。它關注不同語法范疇和語法手段在語篇當中的地位和功能,關注交際互動因素對語言表達方式乃至語法手段的塑造。一些文獻中,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前后的文獻,話語分析(或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Text Grammar)與篇章語法是可互換使用的術語,如Brow和Yule(1983)所著Discourse Analysis(參看陳平,1987b;Chu,1998;徐赳赳,1995)。

以篇章-功能為導向的語法研究有兩個目標。其一是描寫,說明使用者如何運用語言形式。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表達“內(nèi)容”相同而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指稱一個對象,可以用名詞短語、光桿名詞,也可以用代詞,說話人在怎樣的情形下選擇使用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其二是解釋,回答“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何以如此”。比如代詞,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這個范疇,代詞的普遍性是由什么機制決定的?

功能語法學家一般從三個方面尋求對所描述現(xiàn)象的解釋。第一,認知視角的解釋;第二,社會或互動視角的解釋;第三,歷時演變的解釋。這三個方面事實上是相互聯(lián)系的。功能語法學家認為,語言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源自交際中不同的功能需求,不同需求之間的相互競爭塑造了語言的結(jié)構(gòu)形式(參看Du Bois,1985)。

漢語篇章語法研究的專著較早的有屈承熹(1998[2006])的A Discours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該書的研究范圍包括小句(clause)的某些部分﹑復句以及段落,認為篇章語法跟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區(qū)別:1)話語分析一般來說注重交際,而篇章語法較注重結(jié)構(gòu);2)話語分析既研究口語也研究書面語,而篇章語法在該書中主要考慮書面語;3)話語語法既強調(diào)語法層次上的結(jié)構(gòu),同時也強調(diào)話語層次上的結(jié)構(gòu)。作者還認為,句法在代詞化(pronominalization)、反身化(reflexivization)、體標記(aspect marking)等方面還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篇章語法里得到較好的解釋。全書共11章:1)引言:語法和篇章;2)動詞詞綴:體和篇章功能;3)篇章中的情態(tài)副詞;4)句末小詞;5)信息結(jié)構(gòu);6)主從關系和前景結(jié)構(gòu);7)話題、原型和漢語話題;8)篇章中的回指(anaphora);9)話題鏈和漢語句子;10)段落和超段落;11)結(jié)論。這本書一方面吸收了漢語篇章語法的主要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對作者自己多年研究的總結(jié)。其中有關漢語話題的原型分析法、漢語主從關系和前景結(jié)構(gòu)之間的關系、體標記的篇章功能,以及段落和超段落的分析特別具有啟發(fā)意義。

下面討論篇章語法研究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并介紹美國西海岸功能語言學家的研究思想,同時通過漢語的相關實例加以解釋,以方便讀者對后續(xù)內(nèi)容的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巴东县| 江油市| 盘山县| 宁远县| 阜南县| 温宿县| 加查县| 九寨沟县| 壤塘县| 大新县| 平泉县| 神农架林区| 简阳市| 吐鲁番市| 英超| 陆川县| 仁寿县| 金沙县| 祁东县| 鹤峰县| 正宁县| 竹北市| 霸州市| 山西省| 清徐县| 双柏县| 德令哈市| 龙游县| 攀枝花市| 灵台县| 大渡口区| 上犹县| 青浦区| 云梦县| 汽车| 蛟河市| 和田县| 辉县市| 吉木乃县|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