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培養研究與實踐
- 張靖 周旖 陳定權主編
- 5788字
- 2025-04-07 17:40:23
序言 圖書情報專業碩士人才培養八年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研究生教育不斷升級、發展和創新,歷經四個十年,其中第四個十年(2011—2020年),以圖書情報專業學位授權點的設立為標志[1];而中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也標志著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領域高級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體制的新一輪變革。[2]
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決定在中國設置圖書情報等碩士專業學位,3月印發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3];2011年3月,圖書情報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成立并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審議了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章程,研究制定了圖書情報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建議稿)[4];2011年,18家獲得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培養單位中的16家開始招生[5],并于下半年正式開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實踐和探索,至本書成稿(2019年8月),時逾八年。
作為全國首批開展圖書情報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單位,中山大學也與全國同行一道,在實踐中探索這一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 中國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
為彌補中國早期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小,周期長的問題,中國研究生教育曾一度以長學制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為主,為向高校輸送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于短學制研究生的需求日益增強。[6]中國在培養專業學位研究人才之前,曾在學術學位研究人才培養過程中發展在職研究生,嘗試培養應用型研究生,但仍然是采用學術學位人才的培養方式。[7]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素質和類型要求不斷提高,整個社會需要越來越多高素質高層次的應用型專門人才。[8]以學術學位研究人才為主的單一的培養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戰[9],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國專業學位教育體系,增強專業學位教育能力,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課題。[10]
中國專業學位研究人才培養以1991年設立工商管理碩士為起點,經過近30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碩士學位為主,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層次并存的專業學位教育體系。其中碩士層次專業學位40種,博士層次專業學位5種,學士層次專業學位有建筑學1種。[11]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實行的是單軌制的學位授予制度,主要為研究機構和高校培養理論型人才;1991—2008年,專業型學位授予制度逐步建立且穩步發展,以培養特定職業領域高層次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分工和職業分化的需求[12];2009年至今,全面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開展,中國專業型學位授予比例大幅度提升,學術性學位授予比例大幅度降低,學術型與專業型雙軌并行的學位授予制度建立。[13]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新增19種碩士專業學位,是改革和完善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培養制度的重要措施。自此,我國的專業學位教育發展進入全新階段。[14]
和歐美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中國專業學位研究人才培養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較快。在吸收國外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各高校在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礎上形成各有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不同的專業根據社會職業需求提出了相對基本的培養目標[15],學習方式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教學管理采用學分制,且重視學位論文寫作。2009年起,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之若干意見》中提出“健全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各高校也在探索“雙導師制”培養模式以發揮高校和企業的內外優勢[16],此外案例教學也是專業學位研究人才培養關注的重點。總體而言,從招生要求、培養過程以及考核標準看,中國的專業學位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理論化”傾向明顯,導致其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無法完全匹配,社會認可度不高。[17]學科知識中心化、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脫節、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專家協同效果差以及教育過度和教育投機等問題是其面臨的主要挑戰[18],圍繞著“培養什么人、用什么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三個核心問題[19],制定內外保障機制,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質量保障和監管體系,提升人才培養整體質量[20];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相互銜接;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促進產學合作[21]等是我國專業學位研究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
二 中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設置與發展
從2001年開始,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就著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申辦,2009年3月受國務院委托再次展開調研,提交《關于設置圖書情報碩士(MLIS)專業學位的申請報告》,并于9月就中國設置“圖書信息管理碩士”(暫定)專業學位進行論證,10月方案定稿上報[22],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終于在2010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批準,也開啟了中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領域高級人才培養模式新篇章。
2010年5月國務院學位辦發布《關于開展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審核工作的通知》,宣布新增的19項專業碩士學位,其中包括圖書情報專業碩士(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MLIS),自此中國圖書館情報專業碩士正式設立[23],并從2011年開始招生,培養單位也從最初的18家發展到2017年的31家(北京大學一直未參與招生,實際30所),招生人數每年呈增長趨勢,除開始招生第一年外,每年實際招生大于計劃招生數,到2017年,累積招生4053人。[24]
從2011年至今8年,中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招生和培養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有包括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在內的18家培養單位獲得學位授予權,2014年有包括復旦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在內的13家獲得學位授權,在31所獲得授權的培養單位中,“211工程院校”占總數的74%,“985工程院校”占總數的45%。[25]與公共管理等先設專業碩士[26]和旅游管理等新設專業碩士[27]培養單位分布相比,我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培養單位數量偏少,且分布不均衡,主要在華東、華中和華北地區,西部僅四川大學和云南大學兩所。中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分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兩種,學制一般為2到3年,由于不同培養單位在師資、生源、人才培養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全日制學制統一問題還存在爭議。根據由全國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指導和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信息管理系實施的2013—2017年的“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LIS)教育發展狀況”系列調查報告,我國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培養單位師資力量和招生人數在穩步增長,但是部分院校師資力量薄弱,截至2017年有14所培養單位師資力量總數少于20人,且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來自“985”“211”院校的生源比例呈下降趨勢,且跨專業考生2016年和2017年都達到70%以上,跨專業比例較高導致學生專業基礎薄弱,整體生源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畢業生選擇企業任職的比例逐年提高,就業單位和崗位類型的分布越發分散。大多數培養單位都針對專業學位特點形成各自特色,如武漢大學針對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就業意向設計學習和研究計劃,構建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華東師范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都形成了以數據管理為特色的人才培養,培養商業分析和大數據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華中科技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依據自身的醫學優勢,側重培養醫藥衛生信息分析、健康和醫療大數據挖掘的專門人才,景德鎮陶瓷大學依托江西省知識產權局,培養以專利分析為特色的人才,中山大學和復旦大學培養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的人才,形成了各具行業和領域特色的培養模式;各種類型的聯合培養也是圖書情報碩士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大特點,華中科技大學實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28],中國人民大學推動國際交流,使更多學生有機會赴國外知名大學學習,天津師范大學與韓國世翰大學聯合培養應用型信息分析與決策人才。[29]和大多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一樣,“差異化培養”“雙導師制”“案例庫建設”也是圖書情報專業學位培養單位關注的重點問題,此外中國圖書情報界無行業準入制度和行業資格考試制度,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相互銜接面臨更大的挑戰。
三 中山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培養實踐
中山大學于2009年開始探索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2011年9月正式招收和培養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研究生。2013年10月,著手開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并于2014年1月獲批成為校級改革試點;4月,完成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設計和專家論證工作。2016年12月,開展圖書情報專業碩士課程體系建設項目,并于2019年2月完成。開辦期間,根據學校統一安排,每兩年對培養方案進行審查、修訂和完善。
四 本書結構
本書分專題研究和教改實踐兩個篇章整理中山大學的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培養探索。
其中第一篇“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培養專題研究”,分“國際情況調研”“文獻保護與修復人才培養研究”“素養培育研究”“難點熱點探討”四個專題收錄了中山大學團隊與圖書情報專業碩士較為相關的19篇專業教育研究論文。
其中《圖書情報學教育調查與國際圖書情報學教育的世紀變革》原文由張靖、肖鵬、李凌慧完成;《美國專業化職業教育發展背景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觀察》原文由張祎完成;《國際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培養中的實踐教學與案例教學》原文由張靖、張祎、黃詩瑩完成;《iSchools圖書情報學的數據科學課程體系設置》原文由蘇日娜、楊沁完成;《中國文獻保護與修復教育現狀及其與美國之比較》原文由何禎完成;《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文獻保護與修復課程體系分析》原文由張靖、林明完成;《美國高校文獻保護與修復通論課程教學設計研究》原文由周旖、林明完成;《文獻保護與修復職業資格認證模式調查與分析》原文由張靖、張盈、韋力丹、孫欣、滕斐、孫佳琳完成;《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圖書館西文古籍保護與修復情況調查》原文由張靖、張盈、林明、邱蔚晴完成;《中國內地文獻保護與修復人才培養情況調查研究》原文由裴瑩權完成;《古籍修復技藝現代傳承之傳習導師機制研究》原文由張升煉完成;《批判性信息素養及其教育實踐》原文由張靖、林佳萍、彭秋平、曾文完成;《數據素養能力模型研究》原文由張靖、何靖怡,肖鵬完成;《中國圖書館員職業的數據素養要求》原文由張靖、林芊里、肖鵬完成;《中國大學人文社科研究者數據素養能力模型建構》原文由張靖、何靖怡、林佳萍、林琳完成;《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基于元分析的新設與先設學位比較研究》原文由張靖、汪超敏、任佳藝完成;《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公共圖書館員職業資格制度建設研究》原文由林芊里完成;《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原文由徐曉瑩完成。
第二篇則是4篇“中山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培養改革實踐”相關教改論文。其中《實踐教學探索之服務研習》原文由周旖、肖鵬完成;《實踐教學探索之古籍整理實踐教學》原文由王蕾、雷騰飛、蔡琪完成;《案例教學探索之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的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翻轉課堂研究》原文由聶勇浩、武佳鈺完成;《特色方向改革實踐之中山大學文獻保護與修復人才培養十年》原文由張靖、林佳萍、張盈完成。
經上述原文作者同意,本書作者在統稿時對各篇論文進行了修改和補充。
[1] 陳傳夫,陳一,司莉,冉從敬,馮昌揚.我國圖書情報研究生學位授權“四個十年”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43(01):17-28.
[2] 沈固朝,周志遠.圖書情報碩士“雙學位”教育的一點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7(01):24-3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關于印發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5].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zcwj/268310.shtml.
[4] 筆談·關于圖書情報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討論[J].圖書情報知識,2011(5):4-19.
[5] 段宇鋒,董菲菲.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LIS)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2013年)[J].圖書情報知識,2014(01):121-127.
[6] 別敦榮,陳亞玲.論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學制及其改革[J].教育研究,2005(11):49-54.
[7] 別敦榮.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及其質量標準的學理探析[J].教育科學文摘,2013(4):77-79.
[8] 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課題組.開創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
[9] 阮平章.分類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發展過程的必然選擇[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8):21-24.
[10] 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課題組.開創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碩士專業學位全解讀[EB/OL].[2019-05-19].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
[12] 別敦榮,趙映川,閆建璋.專業學位概念釋義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13] 田賢鵬.解構與重構:高校研究生教育制度變革40年回顧[J].現代教育管理,2018(11):26-32.
[14] 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課題組.開創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9-33.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40種碩士專業學位概覽[EB/OL].[2019-05-19].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267348.shtml.
[16] 亓瑤.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雙導師制”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17] 別敦榮,萬衛.論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80-83.
[18] 商政亭.我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19] 陶學文,別敦榮.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其創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2):66-66.
[20] 別敦榮,陶學文.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設計[J].現代教育管理,2009(8):100-103.
[21] 陶學文.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其創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22] 柯平,張文亮,何穎芳.對我國圖書情報專業學位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情報資料工作,2012(6).
[23] 關于印發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9-05-19].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zcwj/268310.shtml.
[24] 宇鋒,趙楠.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LIS)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2017)[J].圖書情報知識,2019(02):60-73.
[25] 段宇鋒,尹冠鈞,吳晨宸.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LIS)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2014)[J].圖書情報知識,2015(04):96-105.
[26] 截至2017年已有6批共228所成為MPA培養單位,培養單位的地域范圍覆蓋了除西藏自治區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27] 截至2014年,招收旅游管理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院校已達73所。
[28] 段宇鋒,趙佳慧.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LIS)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2016)[J].圖書情報知識,2017(4):47-58.
[29] 段宇鋒,趙楠.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LIS)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2017)[J].圖書情報知識,2019(02):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