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2019年吉林大學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張希[1]

我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工作,已經三個月了。在振斌書記、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又重新認識曾經熟悉的母校。三個月來,我拜訪了一些老領導和老教師,與大多數業務管理部門人員進行了座談和交流,對院系開始了走訪和調研,參加了人才工作小組的會議,聽取了校督導組和部分教學指導委員會老師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啟動了定期的聽課計劃,召開了第一次寒假務虛會和兩次院長例會,與一些青年教師和學生進行了交流和座談……總之,這些天的工作是充實的。深感責任重大,一刻未敢懈怠。首先,借此機會,我要感謝大家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2019年學校工作要點已由黨委常委會和全委會審定,注重目標導向,在明確全年工作總體要求的基礎上,規劃了6個方面23項具體任務。大家應對照要點,全力抓好落實。一年一度的全校工作會議,難得濟濟一堂,我在此與大家探討幾個問題。

第一個要探討的問題是我們要將吉林大學建成什么樣的大學?我知道在“十三五”規劃里有描述,在雙一流建設目標中有表述。實際上,可以有很多響亮的目標:“世界一流大學”“世界知名大學”“著名大學”“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等。打開新聞,各種排行榜,我們吉林大學從十名左右到三十名開外。可是,我們自己的心里,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呢?從我這個校長,到各個院系的當家人,到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我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二十年前,我是一名吉林大學青年教師的時候,在系里的團拜會上,代表青年教師有個發言,恰巧在我任職來此搬家整理中找到當時的發言稿,結尾是這樣一段話:“祝愿吉大有更多的優秀學生走進校門;有更多的有用人才走出校門、回報社會;有更多的教職工在國內國外獲得榮譽;學校獲得更大的國內國外影響;爭取到更多的建設、科研、教育經費;制定出更多有利于教職工的政策;校園面貌也變得更加整潔可愛。”這二十年前的一段話代表當年一個青年教師的樸素心聲。今天的吉林大學是否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應該有什么樣的追求呢?我們的先生們聲名赫赫,令人尊敬;我們的學生,文明和諧,令人信任;我們特色鮮明,我們創新引領,我們獨樹一幟,我們走到哪里因為是吉林大學人而自豪……這是我任職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并希望大家與我共同思考。我近期會同各個院系老師和領導們交流和討論,更加明確我們的目標。

第二個要探討的問題當然就是大學之大,因有大師。那么,我們要怎樣去建立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建設有三部曲:穩定并提高現有人才;引進外部優秀人才;培養并吸引未來梯隊人才。這個三部曲都要唱好。

這些年來,院系領導和主管部門克服了許多困難,做出了巨大努力,各類人才數量有顯著增加,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在3月1日召開第一次院長例會時,我們就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引進專門進行了交流和討論,表明學校將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我們要創造條件,提供平臺,讓我們的老師們充分發掘各自的潛能,在吉林大學有所成就,有所貢獻。

我今天著重談一點關于“人才引進”的想法,這句“人才引進”重音在前兩個字“人才”。對于我們吉林大學,什么人算人才呢?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的觀點是,吉林大學的平均水平是底線,真正的人才應該明顯高于現有的平均水平。這一點,我們的各院系領導尤其要認真思考!在你做領頭人期間,人才水平的方向是怎樣的?是不是越來越好?這與院系的定位和目標有關。如果你所在的學科追求國際一流,相應地就應該吸引國際一流的人才。如果你所在的學科追求國內A級水平,相應地就應該吸引有助于你達到此目標的人才。雙一流建設不能簡單等同于師資隊伍建設,但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雙一流建設將困難重重。

人才引進重點要考察哪些因素?院系是否應該有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引進的規劃,并按規劃引進需要的人才?引進的人才不僅要帶來新的研究方向,而且要說明他們能夠承擔什么教學和人才培養任務。如果人才是作為團隊成員引進,則是否應該充分說明其必要性?等等。

經常聽到一個說法,吉林大學由于地處東北,經濟不夠發達,冬天時間長,難以引進人才。我同意這些客觀因素是存在的。但是,吉林大學也有吉林大學突出的優勢,例如,一些平臺的工作條件足以與國際國內最好的單位相媲美;長春外界誘惑少,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在同等條件下,青年人才在吉林大學起步更高,機會更多。因此,如果真心喜歡教學和科研工作,吉林大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實際上,地域與人才并不一定有必然聯系。國際上很多著名大學坐落在荒涼偏僻、氣候不佳的地方,甚至會以該大學為中心繁榮周邊區域。我們吉林大學是東北最好的綜合性大學,至少有東三省的人才為基礎。我們的很多院系,我們的醫院,都是明星一樣的存在。我們的附小和附中,讓我們的老師少了許多后顧之憂。我的看法:正視地理位置,創出我們的特色,營造好的文化,穩定人才,吸引人才。

由于學校尚未實行全面的準長聘制度,意味著目前基本上只有“進”的制度,沒有“出”的機制,因此,院系和有關部門對人才引進都應該嚴格把關,杜絕“曲線迂回”降低進人的標準,否則它將影響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的長期目標。

第三個要探討的問題是人才培養體系。我們現有的人才體系是否符合當代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科的劃分是窄一點好?還是寬一點好?教學內容是否在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是否受到學生的喜歡?我們在昨天召開的第二次院長例會上,就這方面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學生培養的第一個鏈環就是教學,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節課會給他的大學四年留下深刻印記。這要有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做保障。在2018年教育思想大討論之后,學校形成了“本科教育60條”和“研究生教育40條”。這兩個文件在進一步征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后,會完善并盡快發布實施。落實這兩個文件也是2019年的重點工作。

吉林大學素有重視教學的傳統,我就是在那樣的氣氛下成長起來的。重視教學的傳統是否依舊?帶著這份好奇,我在開學之初走進了課堂。第一天的聽課很順利,因為老師們大多不認識我,給了我了解真實的教學和教學效果的機會。之后,各個校區開始打探校長計劃去哪里聽課。有的校區猜到我從教務處要了那個校區的課表,便提前通知大家校長要去聽課了。抱歉我臨時改變了行程,換到了另一個校區。不是什么“聲東擊西”,純粹是為了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我有定期聽課計劃,會一直如此。在聽了部分課堂教學之后,我非常高興地注意到,學校重視教學的傳統得到了傳承和發展。一些老師對自己講授的課程,掌握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既有歷史和故事,又有思想和方法,有的課程雖離我的專業很遠,但聽起來饒有趣味。有的老師,懂得掌控課堂的節奏,恰當地運用態勢語言,與學生有適當的互動,課堂的教學效果非常好。這些優秀的授課老師,有的是資深的老師,有的是青年教師,院系應該組織教師們,特別是年輕教師們,向他們學習。

課堂教學是否也存在一些問題呢?如部分課程的內容還沒有達到“精、新、實”的要求,以我熟悉的某個課程為例,過去20年來一些經典成果沒有進入課堂;還有部分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滿堂灌、填鴨式,大學教育高中化;有的課堂學生太多,影響了教學效果;有的教室設備陳舊,破損的座椅沒有及時維修和更換等。這些問題應該引起院系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把教學研討常態化,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只是目前發現的一些問題,一定還有其他問題。希望各院系領導,有時間不僅要自己走上教學一線,也要定期聽課,定期聽取教學督導組和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意見,把人才培養的第一環落實。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人才培養階段,重點不同,目標不同,要求自然也不同。如大學本科階段以通識教學為主,并兼顧個性化培養;研究生階段學習的重點不是知識,而是在創造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創造知識的方法;博士后階段是要進一步鍛煉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我在通信工程學院做過一場報告,在報告后的討論環節,一位本科生質疑道:為什么把本科生定位得那么低呢,只是通識教學。我解釋道,通識教育包括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獲取,這是對本科教育的高要求。在平等的對話和交流之后,這位同學最后同意了我的觀點。實際上,這位學生敢于質疑校長,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懂得溝通和交流,這就是成功的通識教育的一部分。

第四個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招到屬于吉林大學的學生?

我來之后,聽到數次關于生源質量方面的討論。這是一個循環,良性就越良性,惡化就會一直走下坡路。我想我們應該堅持的是:寧缺毋濫。

無論是本科生招生,還是研究生招生,都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工作。這項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關乎每一個考生的命運前途,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因此,在招生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執行各項政策,嚴肅各項紀律,依法依規做好招生工作,確保公正,兼顧公平。

在2019年的工作要點中,提到了要注重“招生、培養、就業、校友”四個環節形成良性循環。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動用全校的力量,吸引優秀的生源,確保本科生源的整體質量較高;要重視學生的培養,既教又育,才可謂教育,為學生將來成才打下基礎;學生的培養既要面向未來,也要關心當下學生的就業,可以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適當調整招生計劃;希望走出吉林大學的畢業生,不論活躍在哪個崗位上,都成為有吉林大學情懷的校友,同時校友們的示范作用會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選擇吉林大學。

研究生招生不僅是招辦的工作、院系的工作,而且是每一位研究生導師都應該參與承擔的工作。從研究生候選人的角度出發,一般他們在選擇導師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研究方向,其次是工作條件,還有工作氛圍,再有生活待遇等。我們的導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如利用上課的機會,利用講學和會議的機會,宣傳你的研究方向、研究條件和研究團隊等,吸引其他院校有志趣的學生加入你的團隊。學生的成功不僅是學生的成功,也是老師的成功,學生和老師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導師沒有理由不重視研究生招生工作。如果一定要靠降低標準來招收學生,靠接受調劑生來湊足招生計劃,那么學生就業也很難,我認為這種情況就要適當調整招生計劃。

第五個要探討的問題是吉林大學應該從事什么樣的學術研究?如何評價?

我們的學術研究大體上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跟蹤研究和填補空白的階段,在跟蹤中有所創新的階段,同步和并行的發展階段,目前在向引領方向轉變的階段。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我們的一些老師有思想,有品位,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如在高壓物理領域,從建立超高壓物理技術,發現逆威爾遜轉變,到高溫超導和壓致變色新方向,這是基于新方法研制的重要創新。再譬如,在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領域,吉林大學人在三線態和自由基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開拓性成果,成為化學、電子與材料學科交叉的范例。這些事例告訴我們,跨越學科的邊界,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是原創思想的一個重要源泉。學術研究目的是要解決問題,解決真的問題,解決重要的問題。只有解決了問題,才能推動學術研究的進步。當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瓶頸問題和卡脖子問題時,如果我們能夠提供吉林大學方案,就更能體現研究的意義和吉林大學的價值。

在2019年學校工作要點中,關于學術研究有一些量化的目標,如申請多少項目,發表多少篇論文,以及申請多少專利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現階段發展的現實要求。但是,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確實可以少一點關注發表論文的數量和發表在哪個具體期刊,而多一點關心論文的價值和意義;我們確實可以少一點關心專利的數量,而多一點關心專利的實際轉化和應用。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科和醫學由于學科屬性不同本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完全可以以救死扶傷為己任,不一定必須去從事醫學科學的研究。一些只喜歡醫學科學研究的老師,也不一定必須去從事臨床工作。一些既喜歡臨床工作又有能力從事醫學科學研究的人,并能將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這樣的人才難得。對這三類在醫學部工作的老師應該采取不同的學術評價標準,讓每位老師發揮各自的優勢。

在工科內部,也可以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從事工程科學研究,它的評價與自然科學有相似之處;但如果從事工程技術研究,評價的標準就有所不同。國外大學的工科,一般只有工程科學研究,而工程技術是屬于工業研發部門的工作。目前,我國工業研發部門的研發能力在某些領域不夠強,為了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中國的大學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工程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兩方面的責任。

我們大家都應該清楚的一點是,學術評價試圖量化和統一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過。每一種量化指標,如影響因子、H因子、自然指數以及最近出現的顛覆因子,有優點,也有局限性。學術評價歸根到底要靠學術共同體,學術成果的價值要靠時間去檢驗。因此,我們應該改進對老師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的評價辦法,使其發揮正確學術評價的導向作用。

我想與各位探討的一點是,吉林大學需要什么樣的校長“們”,什么樣的院長“們”,什么樣的部門負責人。我這里用的是“們”。一個出色的大學,需要有一個出色的團隊,既各負其責,又相互配合!吉林大學需要什么樣的“我們”呢?我們不是公司的老板,不是企業的管理者,不是政府官員,不是影視劇的表演者……我自己雖是校長,但要做了解學生的好老師,要做一個了解老師的好同事。大學的主體一是學生,二是老師,時刻想清楚這一點,就能知道取舍,就能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最后,我用習總書記的話來結尾,他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已居世界首位,但規模擴張并不意味著質量和效益提高,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之,2019年的工作要點非常明確,再次要求大家學習、貫徹和落實。今天我與大家共同探討了一些問題,分享了一些思考,屬一孔之見,謹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1]張希: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吉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孝义市| 华容县| 青阳县| 津南区| 滨海县| 宜城市| 榆中县| 吉木乃县| 松原市| 叶城县| 三河市| 洪洞县| 宁化县| 开封市| 新丰县| 竹溪县| 名山县| 荔浦县| 绥宁县| 崇义县| 崇义县| 达尔| 平武县| 淅川县| 海兴县| 渭源县| 桃江县| 罗城| 凤凰县| 芜湖市| 民勤县| 临清市| 天气| 隆回县| 阿克陶县| 广昌县| 乌什县| 忻州市| 霍邱县|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