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老有所養問題一直是農村居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009年9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要求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制度。建立完善的新農保制度是一項復雜而又龐大的系統工程,制度的試點和推行將會遇到各種問題,如經濟下行背景下新農保財政補貼的政府壓力與可持續性問題;新農保保障水平過低,無法滿足農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的問題;城鎮職工與新農保保障水平差距過大的問題;新農保繳費激勵機制不足,農民普遍選擇最低繳費檔次以及“斷保”的問題;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尚未建立,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連年上調的矛盾的問題;新農保基層經辦機構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等等。為避免重蹈老農保的覆轍,有必要對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性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本項目對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性進行評估,并給出可持續發展的建議,也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精神的具體體現。

當前國內學者主要是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老農保進行了可持續性評估,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盡管當前關于新農保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豐碩,但對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進行評估的文獻很少,且已有的研究大都是針對新農保制度的某一方面,如對新農保制度的財政保障能力進行研究、對籌資機制進行研究、對基金平衡進行研究,研究視角也較為單一。本研究從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學科且系統的、動態的視角綜合研究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性評估問題,主要運用人口預測、保險精算、制度評估、DID模型、ELES模型、層次分析法等相關理論和工具,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以定量研究為主,既對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性進行了短期靜態的綜合評估,又對主要的分項指標進行了長期的動態評估,評估結論客觀全面。本研究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不僅可以豐富理論界的相關研究成果,而且可以為新農保實務部門提供績效評價工具。

具體來講,本書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為“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評估的理論基礎”。本章對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的內涵與特征進行了分析。第二章為“農村養老保險的國內發展歷程與國際經驗借鑒”。本章回顧了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對老農保制度的特點及其不可持續性進行了分析,對新農保制度建立的背景、制度的實施現狀進行了闡述,并介紹了國外典型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分析國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總結出對中國新農保制度建設的經驗借鑒。第三章為“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評估的宏觀因素分析”。本章運用政策評估理論,對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評估面臨的宏觀背景、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評估的要素進行分析,并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評估的標準、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第四章為“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的綜合評估”。本章依據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的內涵及特征選取恰當的評估指標,構建起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評估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的權重,同時根據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的預期目標和實際情況,確定每項指標的評估標準,并運用構建起的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對全國各省區市的新農保制度進行綜合評估。第五章為“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的分項評估”。鑒于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綜合評估是依據全國各省2014年的數據進行的短期靜態評估,該評估不能反映制度長期的可持續性,故本章進一步從新農保制度具備可持續性的四大特征方面分別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對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性進行長期動態的分項評估。具體包括對新農保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功能的可持續性、基金管理和經辦管理服務的可持續性、外部支持條件的可持續性進行評估。第六章為“促進新農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本章依據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的短期綜合評估結果和分項指標長期動態評估的結果提出促進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的對策建議。

盡管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于2014年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實施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但制度內容并未發生變化。本書對新農保制度可持續性進行評估的指標和方法對其他社會保障項目的評估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德清县| 台湾省| 台南县| 虎林市| 江山市| 勐海县| 江孜县| 临汾市| 集贤县| 平遥县| 额济纳旗| 肇东市| 石林| 楚雄市| 揭阳市| 三明市| 安丘市| 睢宁县| 霍城县| 长宁县| 呼伦贝尔市| 灵丘县| 大厂| 新乡县| 司法| 八宿县| 镇江市| 嘉黎县| 四子王旗| 洛隆县| 昌吉市| 永德县| 启东市| 来安县| 衡山县| 都江堰市| 正蓝旗| 临澧县| 光山县|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