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儒家的治國理政思想

先秦時,儒家與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使儒家大受創傷;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儒家重興,且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精神支柱。儒家的治國思想非常豐富,本書將摘其要點簡述。

(一)仁政學說

仁的概念,在孔子之前已經出現。大體上,春秋前期人們把親敬尊長、愛撫眾庶、忠于君主等行為看作仁的表現[64]。孔子在繼承這些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學思想。孔子關于仁的內涵主要有:一是仁即愛人,二是仁即克己。如何實現仁呢?孔子提出要孝悌忠恕。其中,孝悌是根本。孔子之后,孟子提出仁政是治國的基本原則,還提出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董仲舒以儒家傳統的三代王道政治為內核,提出了德主刑輔、教本獄末的為政原則[65],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重興。儒家學說到了宋代演化為理學,張載提出了“仁道及人”的思想。程顥和程頤認為治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王道,王道的根本是仁政。朱熹在二程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為政以德”的思想。

(二)禮義思想

《周禮》所載之禮,既有祭祀、封國、朝覲、巡狩、喪葬等國家層面的典禮,也有用鼎、樂懸、車騎、服飾、禮玉等具體規制,還有禮器等級、組合、形制、度數等最為系統的“禮”的體系。《論語》中記載,孔子要恢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的秩序,并主張“克己復禮為仁”,通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盡量使自己的行為舉止符合“禮”的要求,進而達到“仁”的目標。荀子將孔子的禮治思想發揚光大,在性惡論的基礎上,對禮的起源、作用、本質、禮法關系、禮治與人治關系做了系統闡發,提出了法后王、尚賢使能和富國富民等思想。西漢的賈誼主張用儒家“治國安邦”的政治思想去明禮義、定制度,反對“無為而治”,強調強化君權、民本和仁政并重、勸善用禮和懲惡用法兼用的治世原則和治國主張。

(三)德治主張

周公輔政過程中,系統闡發了“明德慎罰”“敬天保民”等人文主義思想,并將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和分封制度作為西周時期國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柱。孔子繼承和發展了周公“明德慎罰”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張德治,強調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根本原則,統治者的道德對政治生活具有決定性作用。孟子更加強調道德在治國理政中的教化作用。之后,德治主張不斷得以豐富,如董仲舒運用陰陽之道,提倡“德刑兼備”,以德治為主的政策原則;王符提出治國安民應以“德化”為上策;王守仁提出了“明德親民”的政治主張。

總之,儒家的治國理政思想,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礎上,且過分注重人性中的善而忽視了其惡的方面。因此,從大方向上看,其仁政、禮義、德治等主張對于國家治理而言是非常美好的政治理想和有較大借鑒價值的治理思想。但在中國傳統郡縣制背景下,這種治理思想往往會演變成官僚集團(或地方政府的各級官員)在君主和民眾之間博弈的一套“統治術”和“意識形態”,而仁政、德治等政治理想往往因為地方政府的某些“惡”而很難落實到基層民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江阴市| 台中县| 侯马市| 阜城县| 紫云| 永胜县| 商城县| 淮安市| 海城市| 合阳县| 章丘市| 永仁县| 邵武市| 连山| 广丰县| 沿河| 新乡县| 宁城县| 无棣县| 格尔木市| 廉江市| 长汀县| 石门县| 麦盖提县| 扶沟县| 衡阳市| 阿拉善盟| 舒兰市| 张北县| 定南县| 会理县| 卓尼县| 肃宁县| 阳曲县| 班玛县| 蓬溪县| 邵阳县| 南靖县| 呼伦贝尔市|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