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村情概況

一 自然地理與農業資源

永順村位于淮北平原(華北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永興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永興鎮是利辛縣的一個中等規模和發展水平的鄉鎮,位于縣城西南方向,縣域邊緣,由305國道(阜陽—蚌埠公路)相連,距離縣城約24公里。永興鎮距離305國道4公里左右,鎮域內有濉阜鐵路穿過,并設有火車站一座。永興鎮是一個典型農業大鎮,土地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31萬畝,轄12個行政村、183個自然村、297個村民組。全鎮戶籍人口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萬人。[1]根據鎮政府提供的資料,2016年永興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億元,較上年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1.68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386.2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7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6億元,增長1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6元,增長9.8%。

永順村位于永興鎮西南部,距離鎮政府約4公里,與阜陽市潁東區的冉廟鄉、插花鎮相接,土地面積約6.5平方公里。該村地形屬于典型的華北平原,村域內一馬平川,只有平地和溝渠,沒有任何山地、丘陵乃至河流、湖泊。該村土壤肥力中等,區域內土壤以砂姜黑土為主,近年來隨著農業綜合開發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土壤的理化性狀正逐步改良,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取得一定成效。該村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征,年均氣溫14.8℃,無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時數2223.4小時,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光熱水土等資源組合整體較為協調,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永順村下轄16個自然村(當地叫自然莊)、21個村民組。永順村二輪土地承包面積5913.91畝,全部由家庭承包,無集體機動地。經過2015年至2017年3月土地確權,實測耕地總面積為7183.24畝,比二輪承包面積高1269.33畝。按總人口5339人計算,人均實有耕地面積1.35畝。截至2017年3月,全部農業用地均完成了確權登記發證,近年來未發生土地征用,也沒有耕地閑置撂荒現象。由于村域范圍內及附近沒有大的河流湖泊,永順村的農業灌溉主要依靠降雨和機井提取地下水。通常情況下不會發生澇災,但有的年份存在干旱缺水現象。

二 人口與家庭結構

根據課題組獲取的2014年居民名單,當時全村共有1530戶5280人,其中農戶占99.24%。2017年11月公安部門戶籍人口登記顯示,永順村居民數為1715戶5383人。從2014年到2017年,永順村居民戶數增加了185戶,而人口數只增加了103人。相應地,戶均人口從3.45人下降到3.13人(見表1-1)。戶數變化顯示,這三年內村內發生了較為明顯的分戶現象。

2014年,全村男女性別比為52.7:47.3,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該比例在2017年微變為52.8:47.2,可忽略不計。永順村的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特征明顯。2014年,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9.05%,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4.51%,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5%和10.1%);15歲以下未成年人口比例為11.79%,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5%)。[2]從2014年到2017年,雖然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不改老齡化格局(見圖1-1)。2014年永順村村民平均年齡38.8歲,較多地集中于20~54歲區間;2017年永順村村民平均年齡35.5歲,較2014年平均年齡降低3.3歲,主要是0~10歲人口增多。

表1-1 永順村戶數和人口數變化

圖1-1 2014年和2017年永順村人口年齡金字塔

資料來源:永興鎮派出所。

從家庭人口規???,2014年,全村1人戶和2人戶比例分別為12.29%和15.03%;占家庭結構主體的3人戶和4人戶的比例分別為21.11%和30.13%。[3]其中,2人家庭戶中,只有66.5%為夫妻家庭,其他均為不同類型的單親或單身家庭戶,包括隔代單親家庭、兩代或同代單身家庭等。在3人家庭戶中,平均每戶有1個子女,配偶比例為84.5%,即約84.5%的3人家庭戶為核心家庭,其他則為不同類型的組合家庭。在4人或4人以上家庭戶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各種形式的聯合家庭所占比例分別為66.5%、19%和14.5%。[4]其中,聯合家庭的具體構成包括戶主的已婚和未婚子女共存、戶主的子女和弟妹共存、四代人以上共同生活、有其他親屬(如舅舅、伯父、外甥)在家庭戶口內等。對于192個1人家庭戶,其平均年齡為59.5歲,其年齡段分布除了30歲以下以及50~59歲比較少外,大體上比較均勻,且60歲以上的高達56.8%,顯示當地老年分家的現象是比較明顯的。[5]

三 經濟與社會發展

永順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村內的主要經濟活動基本上只是農業生產,沒有工業生產活動,也沒有除了商店之外的其他服務業。村民的主要經濟活動是本村務農和外出務工經商,本地從事非農經營或就業為其次。2016年,全村外出務工人員約為166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8.34%,主要在江浙等地就業,職業以建筑工人、廚師以及水果等農產品銷售等為主。相應地,農民收入來源主要是務工經商收入和農業收入。永順村農業經營主要是各家各戶獨立經營的大田農業。全村實有農用地面積7183.24畝,其中2016年底確權登記發證面積6893畝。2017年調查時,全村農業用地的使用情況是,約500畝為果園,約200畝為林地,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的面積分別為15畝和40畝,[6]剩下的都是有效灌溉耕地。2016年,全村1683戶中,約260戶將耕地流轉出去,其他的仍然自行從事農業經營。

永順村的現代農業發展是和土地流轉以及經營主體變化同步發生的。2014年以前,耕地流轉比例很低,近年來不斷提高。2016年,全村土地流轉面積約為1700畝,流轉比例24.66%,流出260戶,流入6戶,流轉平均租金800元/畝。2017年,土地流轉面積增加到2300畝,流轉比例為1/3。[7]村內農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適度發展了其他經濟作物和養殖業。以2016年為例,小麥、玉米種植面積約5100畝,葡萄300畝,黃桃360畝,蔬菜100畝,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作物種植面積約400畝。永順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最早產生于2009年,是一家兼營農業的農機服務合作社。近年來,永順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速度加快,截至2018年初已經達到17個,其中農民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6個、專業大戶6個、農業企業2個,包括一個糧食加工企業。糧食之外的其他經濟作物大部分是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的。永順村沒有地表水源,農田灌溉主要通過機井提水和溝渠引水灌溉,擁有機電井約100個。[8]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0%,[9]顯示村內現代農業有較快發展速度。

不過,永順村集體經濟薄弱。2015年前,村集體幾乎沒有經濟收入,也沒有集體經濟或集體經營。實施精準扶貧以來,村集體以村支書個人名義注冊了一個村集體企業——月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名義流轉了一部分村內耕地,并承接歸村集體所有的光伏資產。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多元,主要為光伏發電收入,無其他收入來源;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到9萬元,除了光伏發電收入外,還有一筆蔬菜大棚租金收入2萬多元。村集體轉入的土地,主要是為其他經營主體協助流轉土地時產生的來自轉出農戶的零星土地,目前仍只是種植普通作物,沒有更好的經營思路。

截至調研開始時,永順村已經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基礎設施建設。通村主干道路為水泥硬化路,總長度約8公里,道路路面寬度4米;村內通組道路長度約8公里,還剩約3公里通組道路未硬化。由于本村地處縣界,通村道路僅到本村主要自然莊為止,不存在穿村而過的公路。電力方面,很顯然,村內所有農戶均已通民用電,但是動力電只能供少數現有企業使用。飲水方面,全村90%居民家庭已經接通集中供應自來水,另外10%仍使用井水,不過基本上是自行安裝的動力提水和管道供水,不存在沒有水源、水質不衛生、需要到遠處提水等飲水不安全情形。電子通信方面,由于地處平原地帶,全村很容易地實現了手機信號100%覆蓋;相當多的家庭都使用智能手機,使用者估計有2000人。因此,盡管家里使用電腦的農戶不多(估計有50戶左右),但并不影響村民“觸網”。[10]電視信號方面,據估計,約1/3家庭使用有線電視,約1/4家庭使用衛星電視(俗稱“大鍋”),剩下的為各種其他情況。家里沒有電視機的戶數有一二十戶,家里沒有手機或電話的戶數有三四十戶。環境衛生方面,得益于精準扶貧,村內近年修建了20個垃圾池,安裝了260個垃圾箱,垃圾集中處置比例達90%。在就業扶貧政策下,村內設置了環衛公益崗位,負責維護村莊主要公共部位的環境衛生。據觀察,這些舉措的確大大改善了村莊環境衛生條件。

永順村的農村社會公共服務設施近年來也得到改善。村里擁有小學教學點1個,招收一至四年級學生以及學前班幼兒。2017年上半年,在校小學生79人,學前幼兒13人,擁有專任教師9名,外聘幼教老師1名。[11]村內擁有衛生室1個,職業(助理)醫師5人,由以前兩個村衛生室合并而成。村內沒有敬老院,部分需要集中供養的老人在鎮敬老院收養。村部辦公樓里設有圖書室1個,但是圖書種類不多。

四 居民生計

近年來,永順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建立光伏電站、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來增加農民收入。由村干部提供的“官方”農民收入水平低但是穩步增長。2014年和2015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5266元和5989元。[12]2016年,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400元,比2015年增加23.56%;2017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000元,比2016年增加8.11%。永順村農民收入水平均低于永興鎮和利辛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永興鎮2016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6元,增長9.8%;利辛縣2016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2元,增長9.5%。接下來,用農戶抽樣調查數據,對一般農戶與貧困戶進行比較,來揭示永順村居民生計條件。

(一)樣本戶勞動力及就業

本部分數據來自調查問卷的F部分。對每個樣本戶調查2個勞動力,如果不足2個勞動力,則如實調查。69個樣本戶中一共調查了78個勞動力,其中有效數量為76個。基于問卷調查數據,調查樣本戶中,貧困戶比非貧困戶在勞動力數量、勞動天數、工資水平以及收入水平上均存在明顯劣勢。首先,所有樣本戶均勞動力人數為1.4個,其中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分別為0.71個和2.03個;其次,年人均勞動天數,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分別為152.2天和216.4天,后者比前者多出2個月;再次,平均日工資水平,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分別為86.7元和138.5元,后者比前者高出60%;最后,由于勞動天數和工資水平兩方面的因素,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勞動力的年人均勞動收入分別為11334元和22534元,后者幾乎比前者高出1倍。不過,兩類勞動力的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比例幾乎一致(見表1-2)。

表1-2 樣本戶勞動就業狀況

(二)樣本戶收入水平及構成

根據抽樣調查樣本數據,全部樣本家庭人均純收入為11197.57元,明顯高于官方提供的全村農民年人均收入數據。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還略高于非建檔立卡戶,自然明顯高于脫貧收入標準。[13]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中轉移性收入占純收入比重高達72.22%,而非建檔立卡戶僅為8.43%。非建檔立卡戶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性收入,占比75.64%,而建檔立卡貧困戶僅為16.97%(見表1-3)。

表1-3 樣本農戶2016年家庭人均純收入

(三)樣本戶消費水平及支出結構

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的消費支出水平和結構的對比也有鮮明的特征(見表1-4)。從消費支出總額上看,貧困戶人均支出超過10000元,幾乎用光其收入,比非貧困戶高出3000多元。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支出結構上。貧困戶只是在實際醫療費用支出上遠遠大于非貧困戶,分別為5624.13元和611.41元,前者比后者高出5012.72元,而貧困戶的總消費支出比非貧困戶高3000多元。換句話說,如果扣除醫療費、保險費,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人均消費支出將分別變為4522.52元和6329.19元,非貧困戶比貧困戶高出1800多元。

消費數據對比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方面,貧困戶實際生活消費支出明顯低于非貧困戶;另一方面,貧困戶的大量支出用于醫療費,抬高了其總支出。而從上文的收入結構分析可知,貧困戶的人均收入較高,很可能是因為子女為了支付長輩的醫療費用而增加了轉移支付。因此,醫療方面的大額收入和支出只具有“記賬”意義,實際作用不大。

表1-4 樣本戶消費水平及支出結構

(四)樣本戶住房條件

永順村居民的住房情況總體良好。直觀上看,村民大部分住房均為樓房,其間夾雜著平房以及一些低矮破舊的危房。抽樣調查數據顯示,69個樣本戶平均擁有自有住房0.97處,其中8戶無自有住房,6戶擁有第2套住房。無自有住房的住戶一般都借用或寄居在子女等其他家庭。所有樣本戶當時所住房屋56.52%為平房,平均住房面積132平方米,常住人口平均住房面積39.8平方米。其中,戶內最大和最小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00平方米和5平方米,戶內人均住房面積小于25平方米的有18戶,占26.09%,其中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各占一半。

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住房滿意度比較,計算簡單均值的話,分別是2.51和2.35,T檢驗差異不顯著,但是具體分布有所不同(見表1-5)。貧困戶的滿意度評價比較分散,各種類型都有,滿意的比較高,不滿意的也比較高;非貧困戶評價比較集中,比較滿意和一般合計占76.47%,非常滿意和不太滿意均為11%左右,沒有很不滿意的。

表1-5 樣本戶住房滿意度分布

(五)生活評價

樣本戶的各項生活評價總體上尚可,表明對現狀滿意,對過去幾年的變化非常滿意,但是對未來的預期一般。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各項指標的評價上互有高下。我們對滿意度、幸福感程度、變化程度等5級序數值計算了簡單平均值,發現在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間差異都不顯著。[14]

我們列舉了幾個主要生活評價指標的分布數據(見表1-6)。具體來說,對生活滿意度的評價中性偏好,大部分認為比較滿意或一般,評價非常滿意或者不滿意的比例相對較小,但是非貧困戶的不滿意比例達到24.24%。對收入滿意度的評價最低,一般或者不滿意的比例合計超過70%,其中貧困戶不滿意比例超過40%。對最近5年的生活變化,絕大部分樣本戶都給出了積極正面評價,認為“好很多”或“好一些”的比例達到70%以上,非貧困戶感受的變好比例約82%。至于對于5年之后的生活預期則不如前5年的變化那么樂觀,分布較為分散,認為會變好的比例只有57%,而認為可能變差的比例達到30%。表1-6中最后的“與本村多數人比的生活水平”指標雖然不代表實際水平,但是表明調查戶對自己的經濟地位評價是比較低的。

表1-6 樣本戶部分生活評價指數分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江北区| 容城县| 抚顺县| 盐津县| 当雄县| 凤庆县| 吴堡县| 闸北区| 和硕县| 灵山县| 武威市| 丰宁| 大荔县| 巴青县| 开化县| 武安市| 资中县| 镶黄旗| 汉中市| 义乌市| 石嘴山市| 慈利县| 无棣县| 巩留县| 淮北市| 青铜峡市| 永康市| 南靖县| 温宿县| 体育| 广昌县| 茂名市| 哈密市| 德保县| 银川市| 临猗县| 桐庐县| 白水县| 永善县|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