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信貸業務前沿:適度與錯配
- 王進成
- 1707字
- 2025-04-07 15:53:22
四 電商環境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會有哪個事物像20年來的網絡那樣,對我們所處的社會和經濟結構演化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
從經濟的視角來看,技術進步對商業模式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在工業革命前的農耕時代,信息的傳遞只能依靠驛站的馬匹或者人工。如果沒有有意識的信息搜集,關于商品和生產的信息往往會被淹沒在怪力亂神和家長里短之類的八卦謠言之中。沒有關于遠方的商品信息,跨區域的商品互通也就很難存在和發展壯大,人類可能仍然停留在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狀態。即使有了遠方區域的物產信息,無論是牲畜運輸還是水運,商品長時間的遠程運輸使得消耗大大增加,這不僅造成運輸成本增加,貿易的效果也會因為戰爭、自然災害的阻斷而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傳統的農耕社會多依靠山川河流等天然的地理交通分界線,形成各自封閉的生活與社會環境,并逐步在此環境中形成相對封閉的、依賴于熟人社會的農耕文化以及自給自足的生產與交易習慣。
工業革命帶來的集約化生產,不僅提高了勞動效率,也推動了技術進步,在某種程度上,專業化分工也推動了社會結構的分層與資源再分配模式的變革。技術進步尤其是交通與通信技術的創新,徹底改變了農耕社會對陸路牲畜和內河帆式加人力船運的依賴,而現代動力和通信技術的進步直接降低了長距離運輸和信息傳遞的時間和成本,這就使得跨區域、不同地理環境之間的商品貿易和交流更為便利。
自因特網大規模投入使用以來,伴隨著交通運輸技術的升級換代和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大工業時代的商品和服務在生產環節也開始實現跨區域的分工協作,信息的交流不再有時差,信息不再只是對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運輸、消費產生影響,信息本身開始成為服務和商品,時間開始成為最主要的生產成本。標準化的商品生產向個性化、定制化的方向越走越近。
就像在市場化過程中,傳統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專業化分工的深化使得經濟個體對他人的需求不斷增長,導致市場經濟體量加速膨脹一樣,在實體經濟網絡化過程中,參與主體的相互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和增長,換而言之,網絡本身也在創造虛擬的在線供給與在線需求,并通過與線下交通運輸單元的信息相結合,影響物流配送行業的發展前景,使得網絡經濟同樣呈現螺旋式增長的自我實現機制。
在消費需求的網絡化過程中,傳統的小微企業至少在如下幾個方面受到電商革命性的沖擊。一是在面向終端的日用消費品領域,從事日化用品、食品、快消品批發零售的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已經開始向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轉移和萎縮。信息和交通的便利促成了廠家線上直銷的繁榮。對區域小型便利店需求的下降延緩了以商鋪為代表的商業性用房的市場價格的上漲趨勢。事實上,過去十五年來,由于社會人口增長緩慢,全社會整體消費需求并無太大增長,在整體消費不變情況下,不同渠道之間的消費額此消彼長。電商交易額持續攀升的過程,也是以實體店銷售為代表的線下銷售額持續下滑的過程。事實上,在一、二、三線城市中,目前只有與社區人口容量相匹配的經銷市場、有特色的批發零售商尚在保持經營、持續盈利。二是交通運輸行業出現明顯的分化,干線物流業務日益趨于集中壟斷,終端配送隨區域地理位置逐步小型化,并在區域中心城市實現了區域內全覆蓋。原有牌照式的國企管理模式逐步被以家庭為對象的小型配送單位所取代。交通工具在對市場細分基礎上實現了完全的充分競爭。在按照重量、體積和配送終點對運送物品進行充分市場細分和社區分層基礎上,物流與快遞公司實現了自身的市場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客群經營模式,為居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三是純粹貿易型小微企業(核心生產企業配套的貿易企業除外)數量逐步下降,而在社區中,以專業技術為基礎的服務型小微企業數量大幅上升,以社區客群為目標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型服務單位愈來愈多。四是技術將逐步變成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壁壘將形成市場準入門檻。五是提供體驗式、保障式消費服務的小微企業將不會受到電商沖擊,或者僅受到較小影響。比如醫療保健、餐飲娛樂在合適的社區和區域內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六是生產性企業面臨全面分化的局面,主要是基于居民對環保的高要求、市政管理的日益規范,以及產品自身的消費屬性所決定的消費升級換代的周期和行業經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