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國對策
- 李揚主編
- 1357字
- 2025-04-07 15:52:48
【前瞻】中國倡導的全球化是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全球化
李揚

今天,“智庫講壇”討論的主題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我們中國提出的一個全球化的倡議。老實說,剛開始提的時候,大部分人沒有把它當成非常重要的事情去落實,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戰略含義就逐漸凸顯了。
“一帶一路”真正在世界引起全面高度關注,應當說是在這次達沃斯論壇,習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關于全球化的看法。他的看法,簡單說,就是中國是全球化的支持者。這個看法的提出很重要,因為現在全世界以發達經濟體為主導的全球化正在退潮,出現了所謂的去全球化。我們可以很準確地說,這次退潮是從2011年開始的,當時國際貿易增長速度首次和全球的GDP增長速度保持同步,在那之后,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就低于全球GDP增長速度。在一個全球化的經濟中,如果國與國的貿易增長速度低于加總的GDP增長速度,就表明各國其實是在“自掃門前雪”,對全球化產生了副作用。習主席的講話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開始,在這前后美國總統換屆,而新上任的總統是以去全球化為旗幟之一的,無論是美國式的城墻、對移民的看法,還是要把美國的企業吸收回本土的各種方式,都表明了非常明確的去全球化主旨。在這種時候,中國要堅定地推進全球化,這是第一個含義。
第二個含義是我們要引領全球化。習主席的講話實際上就是說,過去全球化是發達經濟體在引領。從現在的研究看,它們的引領實際上是規則先行的引領,而且是一套發達國家國內規則的全球化,把自己的規則推廣到全世界,甚至有些是強行施加的。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思考中國的全球化是由什么引領的?我看了一下相關文獻,發現國內還沒有明確、深入地討論這個問題,以至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存在頗多質疑。
這個問題,我跟張平談過,在我們經濟學部的年會上和幾位學者也都談過,我們大家一致同意,中國的全球化其實是由發展引領的,以發展為我們的總基調。概括一下,“一帶一路”有幾個特點,大家提到“一帶一路”的時候,會說沿線都是窮國,人口大概是全球的60%,GDP卻只占20%,但這恰恰是中國引領的全球化的特點——窮國的全球化。也就是說,往前追溯,迄今為止的全球化都是富國引領,是富國的全球化,窮國只在有利于富國發展、有利于發達經濟體發展的情況下,才進入全球化的浪潮。而中國倡導的全球化截然不同,是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全球化,這個過程凸顯了發展的理念、基礎設施先行的理念、工業化的理念,并把我國開發區、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復制到“一帶一路”的沿線。總之,經過這幾個月,大家發現這是一個意義非常深遠的倡議。我國已經宣布在5月召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特朗普上臺以后,很多美國的朋友從海外打電話或發信息來說,以后全球化就看中國的了。也許在國外看得更清楚,今后的全球化靠中國引領、支撐。中國要引領全球化,有一個問題不可回避——提供什么國際公共品。國際公共品有一套相關的理論,迄今為止,其實是美國人在提供國際公共品。國際公共品不只包括貨幣、各種國際準則乃至承擔“國際警察”的職責。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為了維持其倡導的全球化,在提供國際公共品方面無所不在。張平的研究直接從這個問題切入,在我看來,這樣的研究不多。既然我國是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就應當提供國際公共品,現在說得確切一點,是在區域中引領全球化,有責任提供國際區域公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