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白石口村卷:鄉村旅游扶貧的經驗與路徑
- 王謀
- 1274字
- 2025-04-07 17:58:36
第三節 調研必要性及價值
一 調研必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項目通過調查全面翔實地掌握經濟社會運行狀況,推動研究不斷深入,以更好地發揮政府智囊團作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是在國情調研項目總體框架下展開的特大國情調研項目,服務中央精準脫貧大局,為進一步地精準脫貧提供經驗和政策借鑒。
反貧困、促扶貧是世界難題、千年挑戰。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提出,到2030年將全球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的貧困人口降至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到2020年要實現在現行標準下的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在眾多的扶貧手段和形式中,旅游扶貧以其強大的市場優勢、新興產業的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帶動作用,在我國扶貧開發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課題組對案例村的調研分析既可以深入了解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狀態,又能對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和國家扶貧政策對人民生活的影響進行客觀評價,還可以找到案例村貧困的具體原因,因地制宜的構建扶貧機制,找到適合白石口村的脫貧方法及路徑,為其他鄉村旅游扶貧的調查研究提供樣本和方法,為實施國家扶貧計劃、實現鄉村脫貧致富提供有益的實踐依據和理論借鑒。
本課題所調研的白石口村總戶數為375戶,其中貧困戶有255戶,貧困人口約900人,大多數為缺少勞動力而導致貧困的,也有小部分是求學而導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低保戶1戶,五保戶9戶;全村耕地面積671畝(約447333平方米),但是有效灌溉面積卻為0;村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600元;只有一條寬度為3~4米的道路通往村里,但是經過近幾年國家的扶貧政策的實施和對白石口村的補助,村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在逐步地完善。2015年7月國家旅游局和國務院扶貧辦提出,到2020年引導和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旅游,使約120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脫貧人口約占全國7017萬貧困人口的17%。目前全國眾多的貧困鄉村通過開發本地旅游資源、改善本地旅游設施、提升鄉村旅游接待服務水平、發展鄉村旅游來脫貧致富。本課題研究還將為其他地區旅游扶貧項目的實施提供經驗、奠定基礎,只有清楚地認識到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問題和優勢條件,才能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進行旅游扶貧。
二 調研價值
(1)白石口村是位于我國燕山-太行山連片貧困區的一個行政村落。對其扶貧路徑、方式的研究對我國東部貧困地區乃至全國欠發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2)白石口村距離北京160余公里,距離天津210余公里。如何利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機遇?如何借助自身鄉村旅游特色資源稟賦等進行旅游產業開發并實現扶貧、脫貧?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為京津冀地區遠郊鄉村旅游扶貧的發展積累經驗。
(3)進村入戶,用多種農村社會調查方法獲得相關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多方面、客觀地反映農村貧困人口的現狀和動態變化,為其他村落的旅游扶貧研究起到示范作用,現實性強。
(4)鄉村旅游開發,不僅對實施精準扶貧、脫貧具有重要意義,還對于促進留守人口就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改善鄉村居住環境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等具有積極意義。課題組將深入探討鄉村旅游開發對扶貧脫貧、就地城鎮化,以及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總結和提出旅游扶貧創新發展的思路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