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問題提出的背景及其研究意義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在發展中取得了高度的現代文明成果,人類在享受這些文明成果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現代文明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因素,即各種突發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這些突發自然災害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破壞著現代社會所創造的文明成果,突發自然災害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無法逃避的難題,風險社會“不是一種人類可以選擇的問題,它產生于勢不可擋的自發性現代化進程中[1]”。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由于人們利用和開發自然的能力相對較弱,突發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相對較低。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人們面臨的突發自然災害問題更加頻繁和復雜。突發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不僅對黨和國家的災害治理能力提出挑戰,而且對人們的思想、心理、道德、精神和意志等無形因素進行著考驗。經驗表明,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在危險的時候,越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抗災救災工作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性,面對突發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如何對其帶來的思想和心理問題實現有效控制并妥善化解,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避免社會動蕩,已經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作為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黨的優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突發自然災害面前繼續發揮作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深入地研究。

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尤其是近幾年來,突發自然災害頻發給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諸如2008年相繼發生了南方雪災和四川汶川縣8級大地震;2010年相繼發生西南大范圍干旱、青海玉樹縣7級地震、甘肅舟曲縣特大泥石流和海南洪澇災害;2011年相繼發生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云南盈江5.8級地震;2012年相繼發生甘肅岷縣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和南方洪澇風雹災害;2013年四川雅安發生7級地震,臺風“海燕”和“菲特”給部分沿海地區帶來特大暴雨;2014年云南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等等自然災害。同時,世界范圍內突發自然災害也頻繁發生,諸如日本海嘯、美國大颶風等等,自然災害似乎逐漸變成人類生活的常態。突發自然災害具有很強的破壞性,這種破壞性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大量的人員傷亡。人的生命在突發自然災害面前顯得非常脆弱,突發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共造成24萬多人死亡,70多萬人受傷,16.4萬多人受重傷,1萬多戶家庭解散;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一次地震,受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受災群眾約4625萬名,遇難群眾6萬多名,失蹤群眾1萬多名。[2]二是巨大的經濟損失。突發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對人民群眾的財產和公共基礎設施造成巨大破壞,往往造成道路、橋梁和房屋的倒塌,汶川大地震造成經濟損失大約8451億元,雅安地震造成經濟損失大約422億元。三是災害發生的溢出性。突發自然災害往往對環境破壞造成連鎖反應,甚至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次生災害,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造成山體滑坡,山體滑坡堵塞了部分江河,形成了大量的堰塞湖,如果堰塞湖潰決將會造成下游沿河地區莊稼被破壞。四是災民的心理問題凸顯。面對突發自然災害,大部分受災群眾心里都會感受到高度緊張,從而進入一種應激狀態,部分災民甚至出現失控和失能的狀況,不僅身體免疫系統受到損害,而且心理免疫系統也可能出現障礙。五是災害治理的系統性。所謂系統性是指突發自然災害的發生和治理都要從一個復雜而廣泛的社會過程和背景之中進行思考,自然災害的系統性主要表現為復雜性、模糊性、不確定性以及跨界性。

任何災難都是對既有經濟社會秩序的破壞,而穩定和有序的應急處理恰恰是一切救災工作得以開展的前提,救災工作圍繞著救人而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突發自然災害的治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契合性,作為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發揮著“生命線”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為抗災救災工作提供重要保障,突發自然災害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所需要面對的新境遇。

(二)研究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人類和自然災害不斷斗爭的歷史,“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3]。恩格斯的這一論斷表明,雖然突發自然災害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是,人們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中的經驗和教訓推動了災害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一研究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理論意義

第一,該研究有利于人們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理性反思,更好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從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以來,人們總是習慣于將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維護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實踐活動,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性,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屬性。“政治統治是以實現社會職能為前提,而且,只有在它執行了社會職能的時候,政治統治才能實現和鞏固。”[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復合型,而不是單一型。總之,這一研究有助于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系統和合理的定位,摒除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單向度的思維習慣,對思想政治教育在突發自然災害治理中的“獨特優勢”持以正確認識。

第二,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空間的拓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主體、環境、載體和資源等都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的許多研究是從育人、協調、激勵、導向、保證等方面論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發自然災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運用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突發自然災害中的實踐產生了大量的經驗,通過系統研究和分析,把原有的理論在實踐中進行驗證,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在理論和實踐的互動中豐富和拓展突發自然災害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三,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完善和發展。人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發展作用的大小和多少,突發自然災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有助于增強人們對這一學科科學性的認識,然而,簡單的事實驗證還不能充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完善和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深化突發自然災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使這一問題系統化和理論化,增強說服性。突發自然災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完善和發展,這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有效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需要理論的指導,理論從哪里獲得?理論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踐反過來又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完善和發展。

2.實踐意義

第一,該研究有利于提升突發自然災害的治理水平。雖然,從人們的主觀意愿來看,人們并不希望突發自然災害的降臨,但是,突發自然災害總是不期而至。人類在突發自然災害面前的力量顯得很渺小,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心理防線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這時,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過程中就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這條“生命線”在突發自然災害中運用的途徑和手段不斷完善。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培育何種治理主體、如何培育現代治理主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目標,也是突發自然災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內在要求與實踐依托。治理所內含的秩序理念和民主價值表征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訓性和解放性,它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規訓性教育與解放性教育統一的過程中培育治理主體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價值理念和踐行法治的社會規范意識。深入研究突發自然災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于提升突發自然災害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二,該研究對其他領域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推廣作用。當前“人類政治過程的重心正在從統治走向治理,從善政走向善治”,強化治理的制度建設與法治保障,激活復雜性、多元化價值觀社會生態中以人們價值觀念的互動生成、選擇認同為主要方式的價值觀實踐,增強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與人本性、價值性,實現國家、政府、社會、個人之間的規范有序、互動共生既是治理的應有之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由以生成發展的實踐土壤。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治理的風險,內化治理的價值目標,積極運用治理實踐平臺,在人們的公共生活實踐中涵育人的公共性品質。長期以來人們都在思考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性問題,總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部分原因在于人們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還缺乏應有的重視和應有的深度,使得這一研究的理論成果不能滿足新時期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因此,這一研究成果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其他情境下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可有效避免其他情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上的主觀性和盲目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汉阴县| 玉溪市| 平利县| 滨海县| 西乡县| 老河口市| 体育| 八宿县| 祁门县| 九台市| 阿克苏市| 青川县| 沙田区| 普安县| 沙河市| 鄢陵县| 慈利县| 定州市| 页游| 新乐市| 马边| 噶尔县| 江达县| 重庆市| 绥化市| 滦南县| 紫云| 邹平县| 扎鲁特旗| 遂昌县| 丰原市| 西城区| 喀什市| 厦门市| 柳林县| 合水县| 肥乡县| 吴忠市| 永丰县|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