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募捐納糧
- 紅樓:從太湖水寨開始挽天傾
- 一紙黃原
- 2341字
- 2025-04-20 08:00:00
隨著賊首伏誅,場面漸漸被控制下來。
一些負隅頑抗的山賊被劉宸和他的護衛們砍瓜切菜擊殺。
剩余的山賊紛紛跪倒在地。
針對后面烏泱泱的流民,劉宸直接拿出金牌,承諾不會責問攻破嘉祥縣的罪責,并且會將他們妥善安置后。
一場民變被消弭于無形。
劉宸隨即進入縣衙,找來師爺,讓他組織流民退出嘉祥縣,在城門外起簡易窩棚暫住。
至于承諾妥善安置流民的事,他自然不是空話。
只是剛才在縣衙逛了一圈,確實沒有多余的銀兩。
這位胡縣令是個難得的清官。
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宰大戶。
隨著戰火平息,劉宸讓嘉祥縣衙的衙役在各個街道通報消息。
到第二日傍晚,整個嘉祥縣城似乎再次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只是與往日不同的是,城外出現了一大片窩棚,還有縣衙安排的施粥點正在施粥。
今年歉收,縣衙也沒有太多糧,鎖緊供應,也只能供應城外流民兩日。
不過嘉祥縣以往是商業比較繁榮的縣城,城內大戶頗多,大的糧商糧店也有兩家。
這日傍晚,劉宸專門找來師爺,給這些大戶人家下了請帖,邀請他們到縣衙吃晚宴。
由京城來的錦衣軍千戶、正三品步軍統領衙門進軍請客。
對于城里的大戶來說,這晚宴的目的不言而喻,不過大多數人也認為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這位劉大人,他們嘉祥縣一旦落入徽山土匪之手,他們這些人就是被搶被殺的肥羊。
一個個都懷揣銀票,在傍晚時分到達縣衙赴宴。
城內剛剛經歷亂軍洗劫,雖然對城內的破壞不是很大,但物資在劉宸的指揮下都向流民傾斜,因此這頓晚宴雖然來的都是些大戶,但餐桌上的菜卻都是些清湯寡水。
等眾人落座,劉宸才從東院過來。
見正主來了,眾人又紛紛起身行禮,“諸位無需多禮,請坐。”
劉宸接著道:“今日邀請諸位來此赴宴,目的很明確,就是募捐。”
看著周圍人一副了然的表情,劉宸又道:“諸位請看今日宴席,是不是遠不如各位自家每日吃的飯菜?可知是何意?”
距離主位最近的一名看上去德高望重的鄉紳拱了拱手道:“大人,我等已知大人守城辛苦,皆愿意募捐。”
“不知老人家如何稱呼?”
“小老兒姓曾,不敢得大人尊稱。”
“曾老,今日宴席不是給大家看樣子的,而是現在縣衙就只能吃得起這些。現在城外有五六千流民,盡管已經安排了最掛寡淡的米湯,也難以支撐兩天。因此本官今日將大家伙叫來,不是為了讓大家給銀子,而是請求大家募捐糧食。”
劉宸一番話說的懇切。
周圍的鄉紳尤其那兩家米店東家臉色大變。
盛世金銀亂世糧。
在這個大荒年,糧食就是他們的立身之本,給些銀錢還好說,糧食是真的不行。
劉宸環顧四周,見這些商人鄉紳都一臉猶豫,大聲喝道:“諸位,劉某自昨日進城以來,親手誅滅破城的山賊,勸降數千流民,保得嘉祥縣安然無恙,這也是為什么諸位今日還能完好站在這里吃席。如果昨日縣衙被攻破,諸位以為那徽山土匪會如何炮制各位?還能不能完好的坐在這里?”
說著從旁邊站著的郭大手中拿過長槍。
“砰”的一聲,長槍被劉宸往地上重重一立,槍柄末端直接沒入土里。
槍頭上沾染鮮血的紅纓隨風飄著,透出凜然的殺氣。
劉宸沒有繼續說話,只是扶著槍身坐了下來。
拿起旁邊的一個酒壺,給自己斟了滿滿一碗酒。
自顧自地喝了起來。
周圍鄉紳商人感受到莫大的壓力。
雖然眼前這位將軍年紀輕,但配合染血的衣袍和旁邊立著的肅殺長槍,更加顯得勇武果決。
那位曾姓老者問道:“大人可有個納糧的章程?”
劉宸笑笑,這個人還算是有點覺悟,“原則上是自愿納糧,想納多少納多少。但徐家和王家,你們是糧商,城里大部分糧店都是你們兩家的,這種時候應該盡力而為啊。”
說著眼神嚴肅地看向坐在另一邊的兩個富態男子。
徐家的連忙站起身,“大人,真不是小人不愿意納糧,而是家中糧倉在前些時日已經被山賊搶了,現在糧店都已經關停了,想要買米,只能去南面的宿遷、清河等地,而且米價極高,就小人所知,兩地米價已經到了一兩半銀子一石了。”
這些情報劉宸也問過衙門里的師爺等人,他們不是糧商,對外地糧價知之甚少,但本地糧價已經三兩銀子一石,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
沒想到未遭旱情的洪澤湖流域糧價也乘勢而起,簡直是吃人血饅頭。
劉宸臉色有些不虞,手里將長槍槍柄捏的吱吱作響。
眾人有些坐立不安,還是曾姓老者出聲,“老朽愿意只留口糧,將家中剩余糧食捐給衙門。”
有曾老帶頭,周圍眾鄉紳也紛紛開口。
畢竟劉宸攜這么多流民,萬一真被逼急了,后果不堪設想。
這些人的反應劉宸還算滿意,都是做慣生意的人,該懂得衡量利弊。
只是那個糧商王家竟然一直沒開口表態。
劉宸直接話語直指過去,“王家,不知道本官說的你可明白?”
王家家主立刻站起身,“大人,小人明白,無非是要強征我等手中的糧罷了,何必說的如此冠冕堂皇。”
劉宸眼睛微瞇,真有不怕死的。
那人又說道,“大人恐怕并沒有領濟寧府任何職務吧,怕是對濟寧府內務無權下達命令。大人解嘉祥縣衙之危,我等感佩在心,可以奉上儀程送大人早日南下。流民這些爛攤子大人何必煩擾?”
劉宸道:“好大的口氣,本官乃御賜錦衣軍千戶,此次出京也有調查地方行事之責。當此縣衙危機之時,本官如何無權下令?而據本官所知,今年大旱,王家肆意囤積糧食,將嘉祥縣城糧食拉高到三兩一石,此等囤貨居奇、肆意影響糧價的罪名,你可擔得起?”
王家人哈哈一笑,“不瞞大人,如今的山東都指揮使大人正是我王家人,不知大人該如何給王家定罪,又如何讓王家擔不起?”
山東都指揮使?
劉宸在離京前曾找傅試要了一份兒運河眼線各府重要人物的姓名,此時回想起來,山東都指揮使王可昌,似乎確實出身濟寧。
看劉宸沉默了,王家人繼續說道:“大人,我王家愿意納糧一千石,另贈大人儀程一千兩,送大人南下。”
劉宸沒有理會,反而向曾老和其他幾位說了一下糧食交割的事宜,隨后安排眾人離開了。
王家家主一頭霧水,見劉宸確實沒有收下銀票的打算,沒猜到這位大人的心思,甩手離去了。
劉宸是何心思,他現在只覺得火氣很大,無處發泄。
計劃趕不上變化,看來江南事需要重新謀劃一番了。
現在需要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