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安撫流民
- 紅樓:從太湖水寨開始挽天傾
- 一紙黃原
- 2234字
- 2025-05-13 12:00:00
之前陳義出去召集流民過來商討時,已經在流民中說出了劉宸的身份,以及他會幫大家伸冤的情況。
但這話卻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
“陳大哥,你別是被朝廷鷹犬給騙了,朝廷怎么可能這么輕易地就給我們伸冤呢?”
“就是,誰都知道,官官相護。咱們只有去京城告御狀,才有可能將那些貪官污吏處死,給我們沉冤昭雪。”
隨著不斷有人質疑,流民中不少人被扯動了情緒。
漸漸變得不可控制。
陳義雖然極力說著劉宸大人的以往事跡,并且保證劉宸此行的目的絕不是為難大家。
但奈何他本就拙于言辭。
面對不斷地爭吵和質疑聲,也漸漸無力招架。
終于,流民連日來的饑餓所產生的壞情緒被引燃,爆發。
“陳大哥,我們殺了這個朝廷的狗官,拿著他的人頭到京里告御狀,即便身死我們也無悔!”
“對,讓朝廷和陛下看看,咱們百姓的日子到底是怎么過的?”
“殺了朝廷使者!”
“殺了朝廷使者!”
不斷有聲音從流民聚集處傳來。
此時劉宸正好離開帳篷,剛好聽到了聲音傳來。
臉色開始變得嚴肅。
肯定是白蓮賊人在煽風點火。
剛才讓陳義召集流民有些欠考慮了,應該先問清楚情況的。
但顯然此時流民的情緒已經被煽動起來。
如果他還是繼續想要講道理,或者擺出尚方寶劍,也都會是無用功。
留在此處,恐怕兇多吉少。
劉宸有些猶豫要不要直接跑路。
但直接跑路會有一個嚴重的危害。
那就是會讓此處本來不是造反的流民真真正正成為造反的武裝力量。
而且等他回到營帳中,也就只能選擇平叛。
到那時,此次任務就可以說是徹底失敗了。
雖然里面有白蓮教牽扯其中,有借口可以講,但劉宸本人也是非常不喜歡這種內部的戰爭,徒耗百姓的有生力量。
這些力量以后拿來對付韃子不好嗎?
正當劉宸還在思考時,流民隊伍里的陳義卻直接跳上一個高臺。
大聲喊道:“兄弟們,我們只是去京城伸冤,如果此時殺了劉大人這個朝廷使者,那我們就徹底變成造反叛亂的農民軍了,以后全家都會是殺頭的罪名。
而且劉大人此次是攜帶尚方寶劍來的,尚方寶劍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能直接殺地方官的。劉大人已經承諾要給大家伸冤,大家如果殺了他,誰來為我們主持公道?”
危急時刻,沒想到是陳義站了出來。
他的話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很多剛才只是被煽動的流民開始安靜下來。
劉大人如果能夠為他們主持公道,那他們去京城的意義也就不在了,難道還真的指望能造反成功嗎?
只一會兒功夫,隊伍里雜亂的聲音就開始漸漸變小。
只剩下幾個人還在急赤白臉地罵著朝廷和劉宸。
這時在漸漸安靜下來的隊伍里,這幾個人顯得尤為突出。
劉宸在不遠處也注意到了這幾個人。
里面有幾個人長得一副炮灰模樣,劉宸并不關注這幾個,而是看著那些人后面的兩個帶著斗篷的人。
一個身材相對矮小瘦弱,以劉宸的感覺來看,應是個女子。
另一個則身材高大,一身勁裝打扮腰挎寶劍,細看似有寒氣逼人。
這兩個人的打扮相對旁邊流民隊伍有些華貴,顯得格格不入。
劉宸心想,這兩個應該就是白蓮教的所謂圣女和左護法了。
現在既然這些人由暗轉明,那劉宸就有些放下心來。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面上的攻擊劉宸自信完全不虛,來多少殺多少。
于是開始不慌不忙地朝流民聚集的位置走去,吳有志和劉宸的護衛兵、馬司士兵們也一起跟隨。
這時候他必須要出馬了。
到達陳義所站的高臺,劉宸拍了拍陳義的肩膀。
他現在對陳義刮目相看,本來只以為他是個沒腦子的莽夫。
沒想到卻是個有情有義、忠肝義膽的豪永之士。
劉宸看著下面幾乎一半騷亂的流民隊伍,暗道不愧是白蓮教,在亂世中發展的就是快,這才短短沒幾天,就將流民拉攏了近乎一半。
“諸位,我是朝廷新封永寧伯,就在前幾個月,我手持尚方寶劍下江南,斬殺了江南有明確罪證的鹽商、貪官十余人。
此次,大家的冤情陛下非常重視,再次將尚方寶劍賜下,欲要效仿江南故事,著我便宜行事之權?!?
劉宸將尚方寶劍外面的錦布拿開,露出了里面雕刻龍行的寶劍,從劍鞘中抽出尚方寶劍,在眾人面前舉起。
“大家若是有冤情,可以先在陳義或者吳有志那里一一登記,我會按照名冊一一詢問案情,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個惡官劣紳。
大家要知道,如果要用暴力的手段去解決問題,那朝廷也會用暴力的手段來處置你們,到那時就是實實在在的造反,我也保不了你們?!?
劉宸的一段話說的情真意切,并且有尚方寶劍和劉宸之前在江南所行之事的背書,顯得非常有說服力。
剛才有些混亂的場面漸漸平息下來。
劉宸眼神一直盯著儀式白蓮教的那幾個人。
尤其是其中那個疑似圣女的,她的眼神一直在于劉宸對視,仿佛想要看穿劉宸心中的想法。
劉宸也在對視著,甚至略微帶著一些挑釁。
他剛當著眾人的面做出承諾,此時如果對方發難,絕對不會引起全體流民的集體動亂。
所以他想要逼這些人現在動手。
可惜,整個過程下來,那些人竟然沒有做出發出動作,也沒有打斷他的話。
這讓劉宸感覺到棘手。
白蓮教這些人的領頭之人不好對付,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圣女。
隨著劉宸發言完畢,他叫來陳義和吳有志,讓他們在這里擺起攤子,將流民的進行編號并登記籍貫和簡單事由。
陳義是個少讀書的,愛好習武,不善文字,他負責分配流民維護秩序。
吳有志卻極通文墨,字不錯,他負責謄抄造冊。
劉宸也一直從旁邊協助,或者說監督著這一過程。
從上午忙到深夜,終于將在場的流民統一編號造冊。
劉宸在臨時搭的營地帳篷中,翻看著厚厚一沓紙。
數千流民按照籍貫和戶籍分成了甲乙丙丁戊己六大組,每組里按照數字編號,每個數字代表一戶。
劉宸看的有些頭大,里面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觸目驚心的案件。
這要一件件辦下來,要倒多少官員?
不過既然已經打算做這件事,劉宸就沒想過要退縮,曲曲貪官污吏劣紳,能奈我何?
正準備熄燈睡覺,突然從外面傳來一個好聽的聲音,“劉大人,可否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