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的貧窮的《心迷宮》劇組什么都缺,唯獨不缺的就是有經驗、有演技的演員。
陸沉的第一次執導,跟很多新入行的導演不同。
順,非常順。
你有一個念頭,和演員表述后,經過短暫調整便能達到120分的效果。
可以這么說,這個劇組是一個小小的造夢空間。
由幾位非常有想法,有靈性的演員,構建出一個小小的烏托邦,帶著所有人進入到《心迷宮》里一幕幕的表演,同時帶著所有人一幕幕的構建完善著角角落落。
對于安風來講,順序拍攝的《心迷宮》劇組是天堂,能讓作為初入行業的她更好地進入角色,體驗角色的特質。
安風在北電接觸到的方法論表演,在這個小小的劇組里有被推翻的趨勢。
北電的表演體系是中國最具影視特色的演員培養系統之一,核心在于鏡頭前的真實感,與類型化生存的結合。
與中戲更強調舞臺表演的完整性不同,北電的表演教學始終圍繞影視工業適配性展開,形成了獨特的北電方法論。
簡述一下北電的表演核心理念。
首先是微相表演。
通過面部肌肉控制訓練,例如眼輪匝肌微顫、嘴角不對稱抽動等細微動作,實現 0.5秒內完成情緒轉換,適應影視里特寫鏡頭的放大效應。
就像黃博在《斗牛》中面對鏡頭的那一段表演,即是北電微相控制的典型成果。
第二,行動順序,或者叫行動鏈條。強調先動作,再反應,后判斷三幀法則。
演員需在單個鏡頭內完成動作觸發,先做出動作撿起水杯、生理反應喉結吞咽、心理判斷的眼神偏移,形成一個連貫的邏輯。
第三,類型化人格建模。
將演員特質歸類為動物性基因。
如姜聞的狼性、周冬語的貓系,通過個性化訓練,完成完整的個人風格,從而達成強化銀幕辨識度的目的。
并有與之配套的其四年本科制的課程體系。
大一通過解放天性、觀察生活、動物模擬,進而培養本能反應。
大二進行鏡頭表演。
如類型片訓練,通過特定類型的影片模仿,例如黑色電影、愛情片、犯罪片等,解鎖特定類型片的特定演法。
大三進行影視劇作分析,構建出角色檔案構建,包含方言的學習,不同職業技能特訓等。
從而應對不同人物特質,畢竟下一個角色里,你可能會演一個地方修鞋匠。
大四主要是學習劇組生存法則,包含試鏡話術/合同談判等。完成畢業聯合作業,即畢業大戲。
在校期間的最后一個階段里,盡可能地熟悉劇組形式。
標志性的教學方法包含鏡頭解析、碎片化排練、生理記憶法等。
使用分屏技術同步展示演員表演與監視器畫面,訓練用后腦勺演戲。
即使你背對著鏡頭,只露出一個背影,也要通過角度、形體傳達你的情緒,而不是木木地站在那。
還有拆分經典劇本為情緒粒子,針對精華部分進行訓練。
就像《雷雨》,只排練周沖死亡前3分鐘的呼吸節奏,強化影視拍攝中非連貫性的適應能力。
還有一個較為變態的生理記憶法。
通過在極端環境訓練建立條件反射,例如在-10℃冰水中背臺詞去模擬出戰爭戲寒冷狀態的狀態。
通過用4K攝像機拍攝考生特寫,通過瞳孔擴張度、面部血流量等生物數據評估表演強度。
要求學生在30秒內切換三種類型片表演,完成從瓊瑤劇哭戲到黑色電影冷笑再到主旋律演講,才算是完成了所有北電方法論的學習。
畢業作品還需通過劇組生存模擬器測試,包括連續18小時拍攝、臨時改詞應激與與替身演員無縫接戲等。
當然,過度技術化也有質疑。
批評者認為北電訓練導致演員的表演計算大于情感本能,對此學院近年也增設了直覺喚醒工作坊。
在《心迷宮》劇組中,隨著觀察其它演員的表演,安風其實在不由自主的模仿,在跟隨著劇組的節奏進行,從剛剛學習方法論進入到體驗派中來。
體驗派表演Stanislavski System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的表演體系核心,強調演員通過成為角色,而非是扮演角色,從而來實現真實感。
其本質是讓虛構情境觸發真實生理反應,堪稱表演領域的靈魂附體術。
簡單來說,體驗,讓身體真正適應角色的生活,學習角色的習慣,成為角色,表演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而非是表演劇本內的角色。
但是斯坦尼晚年發現過度調用創傷記憶會導致表演性PTSD。
案例就如馬龍·白蘭度拍攝《巴黎最后的探戈》后抑郁三年,希斯·萊杰演小丑期間需要服用鎮定劑入睡等。
相對來說,姜聞的表演只是徹底理解角色,演出獨屬于自身的角色特質來,會通過對于角色的分析,加上一些獨特的習慣性動作,讓人物更加鮮活。
不知道有沒有喜歡分析身邊人習慣的朋友。
通過觀察其實會發現,有的人習慣性連續眨眼,有的人會下意識重復某一動作。
有人則是習慣性的站在角落,這些習慣不明顯,但是構建出了不同人的完整特質。
就像剛剛拍攝結束的村長上吊戲拍攝現場,姜聞就即興加入吞紐扣細節,完成了多層的權力獻祭儀式。
讓俺來給大家過度解讀一波。
首先是生理性政治隱喻。
中山裝紐扣代表著權力制服,咽喉異物代表體制吞噬個體,胃部腐蝕代表系統自我消化。
呼應劇本中洛陽鏟的兇器、罪證、祭品的三重轉換,構成權力器械的消化道閉環。
也可以通過后后期處理,進行聲場重構。
放大處理紐扣滑過食道的咕嚕聲,低頻段混入礦洞拖尸體的摩擦聲。高頻段疊加賬本焚燒的爆裂聲。從而形成權力消化道的聲學蒙太奇。
甚至于可以深層解構一下體驗派技術的危險越界,這里就不整了,有點累。
那么對于安風來說,天天在劇組打轉帶給她的,是如同副本一般的體驗。
先去陸沉的導演位晃一圈,再去正在表演的演員面前晃一晃。
講得夸張點,影帝陪你對戲,姜聞在旁邊指導,這待遇幾個人能得到?
進步還是挺大的,安風的舞臺劇經驗和解放天性的學習很有用處的。
在閑暇時與幾位主角隨機對戲,不局限于僅有的臺詞,而是隨機進行角色演繹。
大家對于眼神、形態瑕疵進行指導,只能說進步飛快,現在已經可以勉強接得住幾位主角的戲份了,不至于站在一起像是兩個圖層,情緒不貫通。
陸沉都覺得異樣,自己好像這回煽翅膀幅度挺大的,也不知道這輩子安風會不會再被說演技差勁了。
陸沉感覺安風頭頂在不停冒出經驗值+5 +5 +5 +5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