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的水漬倒映著灰蒙蒙的天,宋讓攥著鼓槌的指節發白。遠處運河蒸騰起的水汽模糊了龍舟輪廓,卻遮不住船尾那雙鷹隼般的眼睛——陳執又在盯著他擊鼓的節奏。
“停!“船頭突然傳來竹哨刺耳的爆裂聲,二十支槳齊刷刷懸在潮濕的空氣里。總教練踩著船幫躍到鼓臺前,青筋在黧黑的脖頸上跳動:“第七次了!每次過彎都慢半拍,你讓舵手怎么調方向?“
船尾傳來金屬與船板的撞擊聲。陳執把鐵皮水壺重重摔在船板上,飛濺的水珠混進綿綿梅雨:“我說過鼓點要壓著浪頭走,你非要把節奏讓給水流。“
宋讓抹了把臉上的雨水,指腹蹭過鼓面新補的牛皮。去年端午決賽那場暴雨突然在記憶里傾盆而下,父親按住他發抖的手說“擊鼓不是逞英雄“,可那柄失控的船槳還是把老宋頭掃進了混濁的運河。
“要不再試一次?“船身突然傾斜,梳雙髻的小姑娘扶住鼓臺。林小滿手背上還沾著粽葉的清香,作為龍舟隊最年輕的槳手,她總在船身搖晃時第一個穩住重心。
陳執冷笑的聲音刺破雨幕:“讓來讓去,不如讓出鼓手的位置。“他解下纏在腰間的紅綢帶,那是去年省賽最佳舵手的獎賞,此刻正在潮濕的風里蛇一般扭動。
宋讓的太陽穴突突直跳。鼓臺下的暗格里還躺著半塊桃木符,今早出門前母親硬塞進他手里,說是從靈巖寺求來的退讓符。香灰在掌心留下的灼痕,此刻正和鼓槌的紋路嚴絲合縫。
“阿讓哥你看!“林小滿突然指著船舷邊的水花。七八尾紅鯉正在船縫間逡巡,每當浪頭涌來就靈巧地擺尾側身。宋讓望著魚群在激流中劃出的弧線,突然想起父親躺在醫院時說的話:“你看那船頭的避水獸,張著大嘴卻不是為了撕咬...“
“準備!“鼓槌落下的瞬間,宋讓刻意將重拍卡在浪峰之前。船身劇烈震顫起來,二十支木槳卻意外地劈出了整齊的銀線。陳執在船尾踉蹌半步,握舵的手背暴起青筋,但龍舟竟絲滑地切過了最險的彎道。
訓練結束的梆子聲響起時,陳執堵在更衣室門口。他潮濕的額發貼在眉骨,手里攥著那根褪色的紅綢帶:“你以為放慢節奏是謙讓?這是對全隊的不負責!“
宋讓擰著浸透汗水的護腕,視線落在對方小臂的傷疤上。那道十公分長的暗紅色溝壑,是三年前青訓賽的紀念——當時還是槳手的陳執為避讓失控的漁船,自己撞上了碼頭鐵栓。
“你知道我為什么轉舵手?“陳執突然扯開領口,露出鎖骨下方猙獰的縫合痕跡,“因為不想再被'讓'這個字捆住手腳。“他的指節叩在宋讓胸前的銅鼓釘上,金屬悶響在空蕩的淋浴間回蕩。
決賽日的大雨來得比天氣預報還急。宋讓摸著鼓釘上新綁的艾草繩,望著起點處其他龍舟的獸首裝飾。陳家村的船頭鑲著虎頭鍘,孫家塢的舟首立著狼牙棒,唯有他們這支臨時湊齊的隊伍,船頭光禿禿的像被拔了牙的老蛟。
發令槍響的瞬間,陳執的吼聲壓過了雨聲:“別管什么節奏,給我往死里擂!“但宋讓的鼓槌卻懸在了空中。他看見父親坐在輪椅上的背影,看見林小滿被槳葉磨破的掌心,看見陳執手臂的傷疤在雨中泛著微光。
“讓開!“陳執突然撲向鼓臺。龍舟正前方出現詭異的漩渦,組委會插錯位置的浮標讓整個船隊偏離了航道。宋讓被撞得仰倒在槳手們背上,最后的視野里是陳執搶過鼓槌的剪影,以及林小滿拋過來的銅鈴鐺。
“接著!“少女的吶喊刺破雨簾。宋讓本能地抓住飛來的鈴鐺,金屬表面的經文硌進掌心——那是林小滿家傳的鎮船鈴。混沌的腦海中突然浮現老船工的話:“聽過二龍戲珠么?搶著追是莽夫,讓著引才是智者。“
銅鈴在雨聲中清越震響,宋讓就著仰倒的姿勢反手叩擊船板。悶響與鈴聲錯落成奇特的韻律,即將失控的船身突然找回了平衡。陳執舉著鼓槌怔在當場,二十支槳卻已自發循著新節奏擺動。
當他們的龍舟從最外側水道率先沖線時,宋讓正捏著半塊泡脹的桃木符發呆。陳執甩過來的紅綢帶纏在鼓槌上,被雨水浸成了深褐色。頒獎臺邊,林小滿捧著被獎杯壓皺的粽子,笑得眼睫上都是水珠。
暮色中的運河浮起萬家燈火,宋讓摸著鼓臺上新增的裂痕。陳執悶頭擦著舵把突然開口:“今天...那個讓節奏的擊法...“他頓了頓,把抹布甩得噼啪響,“下次訓練早點到,我教你認漩渦紋路。“
宋讓低頭藏住笑意。船塢角落的老槐樹沙沙作響,父親曾說這樹是百年前兩村爭碼頭時,由個云游和尚栽下的“讓和木“。此刻樹影正斜斜映在并排的鼓臺與舵位上,像道潑墨寫就的太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