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河北有無數的財富,算是被沈度盯上了,而且打算明火執仗搶劫。
你丫的穿越了本應該做好事,回過頭來看看做的那些事情,搶人搶財產,霸占王妃,一件件算下來簡直是罄竹難書嘛。
你想爭霸是你自己的事情,河北人民何辜,遭受這種無妄之災。
這也是無奈之舉,誰讓沈度現在太弱小,雖說軍隊有了,但沒有戰斗力,一旦敵軍從北方壓下來立馬崩盤。
在山東地界沈度還有所顧忌,比如在青州干的那些事情,那也是青州知府李源發公文讓各縣府積極配合。
東昌府、兗州府也差不多,巡撫王公壁親自下文,在各府衙門配合之下把資源集中在沈度手里。
派軍隊明搶的話,后遺癥不小,沈度當然不想壞自己名聲。
那么,讓軍隊假扮土匪明搶明奪,與沈度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要怨就怨土匪好了。
在河北地區不可能有人配合,而且不是小搶而是大搶,裝土匪也要裝得像。
“參謀部已經制定出相應作戰計劃,會議結束之后,各旅到參謀部領取自己的任務。”
沈度最后強調的話,都把所有人逗樂了。
靠,還有這樣干的,太損了。
想象一下打著各種土匪旗號奪取縣城,搶劫府庫、糧庫,甚至大戶人家,確實挺爽。
關鍵還不用擔心壞了山東軍隊的名聲,所以才會假借匪徒名義采取行動。
輔助大隊暫時不算戰斗序列,又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看上去壓根不像軍隊,干這種事情再合適不過了。
哪怕暫時亂一點也無所謂,輔助大隊是作戰序列的補充,優秀分子會被不斷補充到戰斗序列。
不讓正規軍干這種事情,主要原因在于,這種軍事行動多多少少對軍隊有點影響。
想想看,一支匪性十足的軍隊,而且還養成了習慣,那還了得嗎?
很有可能發展到沈度難以駕馭的地步。
“登萊軍隊后面有商隊跟隨,府衙也會征調部分車馬,運載工具勉強湊合,再加上強征當地車馬增加運輸量,要及時把貨物集中運走。”
這需要參謀部一系列安排,細節無需沈度考慮。
而且這里臨近渤海,把所有物資集中到海邊,水上運輸更加方便。
“不用擔心把河北各縣搶窮了,留下來只能便宜李自成或者滿清,不管將來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亦或是遼東清軍占領河北,那里已經沒有油水,青壯已經被帶走了,各縣糧庫空了,看他們怎么養軍隊。”
干壞事也要說的冠冕堂皇,這理由也算充分,留著河北資源豈不是資敵嘛。
留給野豬皮不如我先搶到手,肥水不流外人田,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呀。
呵呵,釜底抽薪之策。
其實沈度是從戰爭年代堅壁清野得到的啟發。
老子把河北大地清理干凈了,不管是李自成,亦或是遼東清軍,沒有錢沒有糧食沒有物資,倒要看看你們能呆的下去。
所謂戰爭,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槍較量,派軍隊出去搶劫也是戰爭的一部分。
控制戰略資源達到限制敵軍發展,縮減雙方差距,甚至比一場戰役勝利的意義更大。
其實沈度不派軍隊假扮土匪,歷史上河北也不平靜。
歷史上李自成攻陷京城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山東西部、河北、河南地區很亂,義軍、盜匪風起云涌。
尤其到了清軍入關之后,山東河北等地方就變得混亂不堪,大小匪盜層出不窮,能夠見諸史料的十分繁多。
比如,山東冠縣(今聊城冠縣)有“土賊裴守政、馬瑞恒、劉桐相等蜂起”。
另外,兗州、濟寧、曹州等府的農民起義聲勢也十分浩大,有人“僭稱擎天王,擁賊二萬有奇”。
除了純粹的農民起義以外,還有很多李自成戰敗之后原大順軍留下的部隊,他們也在中原這一帶流動作戰,騷擾地方。
只不過由于沈度的擴軍,其中山東境內很多人都被收進軍隊中。
也或許沈度受此啟發,借用這種方式實現自己目的。
戰爭年代倒霉的一定是百姓,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沈度不去搶只能便宜清軍。
與其讓這些資源資助清軍,不如提前拿過來。
細說起來,若是清兵搶糧搶錢,那是要殺人的。
換成沈度這里,大概率不會殺人。
所以說,被搶劫也是百姓的福氣。
那意思是,我搶了你,回過頭來還要謝謝我,什么人嘛。
咱家將軍狠啊,原來打的是這種算盤。
不過,搶人、搶地盤這種事挺好。
“至于李自成的小股軍隊,進入誰的地盤誰負責,就地消滅。”
小股軍隊也不過千八百人,放在十萬大軍面前不值一提。
沈度的算盤打得很好,和平時期各地人員往來,商業流通,才會有消息流通,從今往后,京城到山東這一大片區域匪患橫行,直接隔絕了與山東的聯系。
好吧,派探子來山東探取情報,但沈度攪亂河北的目的就是想隔絕京城與山東的信息,哪里會允許探子滲透。
信息不通暢,山東的情況,外人無法得知。
那樣的話,沈度在山東的軍事力量隱匿下來。
“參謀部已經把地盤劃分清楚,但目前暫時不準隨便靠近京城,只允許在河北南部行動,免得過早驚動李自成大順軍。騎兵旅派出少量騎兵負責傳遞信息,特戰旅負責情報支持,各部要通力協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靠,老子還以為隨便挑地方,原來參謀部早就規劃好了。
其實他的這些手下根本不明白其中意義,沈度是有目的這樣干的。
在沈度看來,大明朝從根子爛了,這天下誰來管理都沒有用。
大明王朝末期,土地集中度達到了頂峰,無地農民數量極其龐大。
朝廷大臣雖然在管理國家。
但是,他們也是有產階級,手中掌握大量土地,當然是有產階級的代言人。
朝廷有錢不如自己有錢,崇禎想增加國庫,卻繞不開朝中大臣。
所以,崇禎就成了史上最窮的皇帝。
朝廷沒有錢,軍隊不會賣力打仗,亡國也是早晚的事情。
雖然不是導致大明王朝滅亡的唯一因素,卻也是非常重要一環。
同樣的道理放在沈度控制區也一樣。
至少目前還是延續明朝制度,收不上稅款,很多事情干不了,更別說養軍隊了。
從長遠講,這將嚴重阻礙發展,換沈度當皇帝也沒轍。
只有靠暴力革命打破明朝留下來的舊有秩序,建立新秩序。
但他不是清軍這種異族,靠殺戮強制民眾拜服。
除此之外還真想不出其他解決辦法。
沈度不可能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那樣的話,是與天下所有有地階級為敵,下場不是一般的慘。
李自成為何敗得那么慘?
這其中有軍事原因,更重要的是大順軍對地主階層嚴酷打擊,雙方站在了對立面,成為滿清的幫兇。
最終李自成被地主集團殺死,足夠有說服力。
清軍則恰好相反,積極拉攏地主階層,于是地主階層與之媾和,與滿清站在了同一戰線。
有地階層看得明白,李自成做大他們沒有活路。
他們當然要接住清軍的橄欖枝。
除了給錢給糧之外,地主階層還有私人武裝,李自成失敗也在意料之中。
所以,沈度想要明火執仗打土豪,顯然是不可取的。
時代不一樣,同樣的辦法放在現在不一定好用,要靈活運用,甚至不排除使用一些上不得臺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