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日子在緊張和忙碌中飛快流逝。陳小滿每天埋頭于書山題海,偶爾抬頭看向教室后排那個空蕩蕩的座位,心里總會涌起一陣酸澀。蘇遠已經離開半年了,雖然他們一直通過信件保持聯系,但思念卻像一根無形的線,緊緊纏繞著她的心。
高考結束后的那個夏天,陳小滿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她考入了蘇遠所在城市的隔壁城市的一所大學。雖然不能在同一座城市,但至少距離更近了。
“小滿,“蘇晴遞給她一封信,“我哥寄來的。“
陳小滿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指尖微微發抖。她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
親愛的小滿:
聽說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我真為你驕傲。雖然我們不能在同一座城市,但至少距離更近了。
我決定繼續留在部隊,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責任。希望你能理解和支持我。
等我回來,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去天臺看星星,去......
想你。
蘇遠
陳小滿感覺自己的心跳聲大得幾乎要震破耳膜,臉頰燒得厲害。她的指尖不自覺地摩挲著信紙,腦海里全是蘇遠溫柔的眼神。
“小滿,“蘇晴湊過來,“你臉紅了。“
“才沒有!“陳小滿小聲反駁,卻感覺臉頰燒得厲害。
陳小滿站在月臺上,晨霧還未散盡。她低頭摩挲著錄取通知書上“電子信息工程“幾個燙金字,遠處傳來列車進站的轟鳴。背包側袋里裝著蘇遠昨夜送來的鐵盒,里面整整齊齊碼著二十七封信——正好是他離開的月數。
“小滿!“
熟悉的聲音穿透嘈雜人聲,她轉頭看見蘇遠逆著晨光跑來。軍裝下擺沾著泥點,顯然剛結束晨訓就匆忙請假出來。他胸膛劇烈起伏著,從懷里掏出個牛皮紙包:“剛烤的板栗,路上吃。“
蒸騰的熱氣在兩人之間漫開,陳小滿注意到他虎口新增的繭子。“你手怎么了?“指尖剛觸到發紅的皮膚就被握住,蘇遠把紙包塞進她懷里:“前些天野外拉練磨的,不礙事。“
廣播開始催促乘客上車,蘇遠忽然從褲兜摸出個子彈殼,金屬表面刻著歪歪扭扭的北斗七星。“炊事班老班長教的,說能當指南針用。“他耳尖發紅,將銅殼放進她掌心,“等明年你生日,我攢夠假期帶你去...“
汽笛聲吞沒了后半句話。陳小滿在車窗上呵出白霧,畫了顆星星。月臺那道軍綠色身影越來越小,最終與初升的朝陽融為一體。
大學開學的那天,陳小滿拖著行李箱走進校園。陽光灑在校園的林蔭道上,她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她的指尖不自覺地摩挲著手腕上的玉鐲,腦海里全是蘇遠溫柔的眼神。
“同學,需要幫忙嗎?“一個男生走過來,臉上帶著友善的笑容。
“不用了,謝謝。“陳小滿禮貌地拒絕,心里卻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緒。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習慣了蘇遠的陪伴,習慣了他在身邊的感覺。
大學生活忙碌而充實。陳小滿加入了學生會,參加了各種社團活動。她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但她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小滿,“室友小玲湊過來,“你又在發呆。“
“沒有,“陳小滿搖搖頭,“只是有點想家。“
小玲笑了笑:“是想某人吧?“
陳小滿的臉頰燒得厲害,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她的指尖不自覺地摩挲著玉鐲,腦海里全是蘇遠溫柔的眼神。
幾個月后,陳小滿收到了蘇遠的信:
親愛的小滿:
聽說你加入了學生會,我真為你驕傲。每次收到你的信,我都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部隊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我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每次訓練到極限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你,想起我們的約定。
等我回來,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去天臺看星星,去......
想你。
蘇遠
陳小滿看著信紙,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下來。她的腦海里全是蘇遠溫柔的眼神,耳邊似乎還回響著他低沉的聲音。
“蘇遠,“她小聲呢喃,“我一定會等你。“
大學生活繼續著,陳小滿在學業和社團活動中忙碌著。她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但她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小滿,“小玲湊過來,“你又在發呆。“
“沒有,“陳小滿搖搖頭,“只是有點想家。“
小玲笑了笑:“是想某人吧?“
陳小滿的臉頰燒得厲害,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她的指尖不自覺地摩挲著玉鐲,腦海里全是蘇遠溫柔的眼神。
大學生活像按下快進鍵。陳小滿清晨總在實驗室捕捉到啟明星的微光,她參與的衛星遙感課題組正為三北防護林監測系統收集數據。某個通宵調試程序的凌晨,她收到蘇遠寄來的特殊禮物——束風干的沙棘枝,信紙上蹭著油墨:
「戈壁灘的星星特別亮,像你調試設備時的眼睛。最近在學無人機維修,發現遙感影像能幫我們快速定位巡邏盲區...」
她將沙棘枝做成標本夾進《數字信號處理》,轉頭扎進多光譜圖像識別算法的研究。當實驗樓玉蘭花開到第三茬,她帶領的攻堅小組終于讓系統識別準確率突破92%。慶功宴上導師舉著香檳調侃:“我們陳同學對著電腦笑,怕不是在解碼什么甜蜜信號?“
全實驗室都不知道,她確實在等某個特殊時刻——每周五晚九點,蘇遠會借用部隊通訊室的固定電話。為這三分鐘通話,她隨身帶著筆記本,上面記滿要分享的科研進展:卡爾曼濾波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耦合...
“上周巡線發現三處非法采砂點,用的就是你上次說的邊緣檢測算法。“電流聲里傳來蘇遠沙啞的嗓音,背景隱約有警報鳴響。陳小滿握緊話筒:“你那邊是不是...“
“例行演練而已。“他迅速轉移話題,“對了,你論文里提到的夜間熱成像技術,能不能應用在單兵裝備上?“
中秋前夕,陳小滿在圖書館突然接到陌生來電。聽筒里傳來直升機轟鳴,蘇遠的聲音時斷時續:“...汛情...大堤...“通話戛然而止。新聞頁面隨即彈出緊急推送:皖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洪峰。
整整七天,她守著抗洪專題報道。在晃動的鏡頭里辨認每一道迷彩身影,直到看見某段搶險畫面——士兵們用身體筑成人墻,最外側那個背影右肩有道月牙形傷疤。那是蘇遠救火時留下的,他曾笑著說這是“月亮勛章“。
當晚她把自己關進實驗室,瞳孔中跳動著衛星云圖與水文數據。當黎明的鴿群掠過鐘樓,新型水位預警模型初具雛形。導師激動地拍桌子:“快申報專利!這套算法能提前兩小時預測管涌風險!“
捷報傳來時,蘇遠正在野戰醫院打點滴。感染潰爛的傷口也沒能讓他松開攥著的子彈殼吊墜,護士說昏迷時他一直在念“數據采樣頻率“。陳小滿寄去最新研發的防水對講機,附帶紙條:下次通話,我要聽見現場水聲。
畢業典禮那天,陳小滿在禮堂收到神秘包裹。褪色的軍用帆布包里,靜靜躺著三等功勛章和泛黃筆記。蘇遠遒勁的字跡鋪滿頁腳空白:
「無人機巡堤時傳回的影像特別像你研究的植被覆蓋圖,要是能結合氣象數據...」
「今天拆解了新型偵查設備,發現核心模塊和你論文里的設計異曲同工...」
最后夾著張調令復印件,他因提出“空地一體監測系統“被選入信息化作戰分隊。陳小滿抱著帆布包沖出禮堂,看見梧桐樹下站著曬成古銅色的青年。他肩章上新添的銀星映著陽光,掌心托著枚迭代過的子彈殼,這回刻著精確的經緯度。
“陳工,要不要合作開發軍民兩用監測系統?“蘇遠眨眨眼,露出她最熟悉的狡黠笑容。遠處傳來同學們的驚呼,他們仰頭看見無人機群掠過蒼穹,在云端繪出閃爍的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