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川新夢:撫州文藝精品創作與特色文化走出去研究
- 意娜
- 2775字
- 2025-03-24 16:22:33
一、文藝創作心系民族復興偉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提振民族凝聚力,實現文藝培根鑄魂的化育作用,培育文化自信的需要;另一方面塑造提升新時代我國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形象,使西方社會了解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
(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文藝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文藝通過感人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的塑造,將思想價值等精神層面的東西與故事發展、人物命運有機結合,在潛移默化中使讀者欣賞作品的同時接受作品所傳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這種“內化”而不是“灌輸”的方式,易于為人所接受。這就要求文藝創作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尊重藝術規律,創作優秀作品,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不流于空洞的說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通過豐富的文藝形式、藝術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有價值的,什么是無意義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這是優秀的、高質量的文藝作品的優勢所在,也是使命所在。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藝作品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之德、社會之德、人之德三個層次為新時代民族精神塑造提供了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繁榮發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根本任務。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逢其時。
(二)在歷史積淀中闡釋新時代話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直是我們文藝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講新時代的故事不能棄之不用,要洞悉歷史、扎根傳統,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在此基礎上,文藝創作者要立足新時代,扎根現實,用極具時代特征的文藝作品來表現鮮活的時代精神。文藝作品要面向未來,對傳統歷史的回顧和當下現實的審視,最終都是為了未來的愿景和對理想的前瞻和思考。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中國綜合國力發展之快、對世界影響之大同樣百年未有。中國正處于大踏步前進并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為世界文化文明做出重要貢獻的偉大時代,忠實地記錄這個時代、深刻地反映這個時代、藝術地表現這個時代,把改革創新、以人為本、和平發展、社會和諧、與時俱進等一系列時代精神描摹出來,讓中國和世界人民都感受到、領悟到并從心底由衷地認同我們的時代,是文藝創作者藝術生命的呈現、人生價值的體現,更是時代賦予我們難得的藝術創新創造的機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因此,文藝創作既要有生活的寬度,也要有歷史的深度,更要有藝術把握生活的高度。這是文藝工作者作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的具體體現。“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召喚重新為文藝創作者回歸人民、回歸生活提供了新的契機。毛澤東同志當年曾批評上海“亭子間寫作”,當下,文藝界中追逐金錢、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遠離人民生活的問題仍然存在。“書房”寫作、“賓館”寫作、“景區”寫作曾經是許多作家的創作“真經”,抒發一己之小悲歡構成一些作家寫作的全部情感,這些都是成問題的。因此,“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提出是針砭文藝創作存在的各種問題的一劑良藥。它既是一種能力和本領,又是一種修養;既是創作者向人民學習、接受人民再教育、提升創作能力的必然過程,也是出精品、創經典、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文化的必然之路;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個人“德藝雙馨”的修為途徑。
(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論述創作方法時提出來的。“扎根生活、扎根人民”這一創作方法,是在深刻理解文藝源于人民、服務人民,以及文藝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出精品等前提下提出來的。只有在這些前提下理解,才是有新意、合乎時代要求的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創作辦法。
第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馬克思主義現實主義創作的基本要求。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提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在這一原則指引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奔赴抗戰和生活第一線,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魚水相依的親密關系,創作出了《白毛女》《山鄉巨變》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出現了趙樹理、柳青等一批與人民心心相連、受人民歡迎的優秀作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強調了“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
這一思想。對于文藝工作者而言,一是要求大家要把身子真正扎下去,而不能以“采風”“下鄉”取代;二是要處理好文藝與人民、與生活、與時代的統一關系。這里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還有其更深層次的含義。“扎根人民”反映的是文藝工作者與人民的關系,所強調的是文藝工作者與人民血肉相連的情感紐系;而“扎根生活”體現的是文藝與現實的關系,強調文藝工作者要關注現實,把自己的命運與時代發展緊緊相連。這就在關注人民的前提之下,將更寬廣的視角投注到整個社會的生活場景以及社會發展的歷史命運之中。
第二,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一定程度上講,作品質量的高低好壞是由創作者的藝術提煉功夫決定的。提煉生活,首先要真正讀懂生活、吃透生活、消化生活,不斷提高對生活的理解能力。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閱讀生活,讀懂生活,文化文藝工作者才能“跳出‘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在提煉生活過程中還會遇到諸如創作素材選取、創作原則運用、藝術構思方法、人物形象塑造等問題,藝術地應對這些問題,是創作者提煉生活能力的一種表現。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過文藝創作“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因為這既是現實生活多元多面呈現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必然追求,更是馬克思主義文藝創作觀的基本傳統和特征。“現實主義精神”讓我們扎根人民,深入現實,“浪漫主義情懷”讓我們立足現實,提煉生活,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