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李天意讀《老人與海》

李天意 就讀于北京市海淀外國語藤飛學校,是初二年級中英文馬術藤飛班年齡最小的學生。自幼酷愛讀書,學習古箏九年、馬術兩年。

李天意讀《老人與海》

作者簡介

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小說家、美國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海明威的全名是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名叫奧克帕克的小鎮上。

海明威的童年時光都是在鄉下的小鎮上度過的,他熱愛大自然,喜歡釣魚、打獵,也喜歡讀書、聽故事。中學時代的海明威學習成績優異,特別是在英語寫作方面很早就展現出了很高的天賦。在初中時,他就開始給文學社撰寫文章,高中畢業后,海明威沒有去讀大學,而是進入當時美國很有名的《堪城星報》做了記者,正式開始了他的職業寫作生涯。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年輕的海明威毅然辭掉記者的職務,跟隨紅十字會救護隊前往戰爭前線。他親臨戰爭現場,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他在給前線運送補給品的途中受了傷。后來,海明威在米蘭一個美國紅十字會的醫院工作。

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這部小說讓他在寫作上初獲成功。1929年,他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出版。這部作品的創作靈感就來源于他經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明威把自己當作小說中的主人公,進行了本色的創作,這部作品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

后來,海明威離開美國,到非洲旅行、狩獵。1935年寫了《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1937年發表了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西班牙內戰期間,海明威先后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戰場,在炮火硝煙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創作了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1年,海明威偕夫人訪問中國,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后來,他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并且多次參加戰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海明威長期在古巴居住,并且潛心寫作。1952年,小說《老人與海》問世,并且深受好評,第二年他獲得了普利策獎;1954年,他獲諾貝爾文學獎。

晚年的海明威離開古巴返回美國定居。他在戰爭中身上多處受傷,晚年舊傷纏身,精神憂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

創作緣由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古巴一個老漁民的真人真事而寫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有很長時間海明威都在古巴居住,在那里他認識了當地的一個老漁民,名字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有一次,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了,是老漁民富恩特斯及時趕到并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就和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經常一起出海打魚。

1936年的一天,老漁民富恩特斯出海,船在海上走了很遠,后來,老漁民捕到一條非常大的馬林魚,由于這條魚太大了,所以老漁民在海上花了很長時間才把這條大魚捕到。但是,在返航途中,老漁民的船被鯊魚襲擊,回來的時候,那條大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1936年,海明威在《鄉紳》雜志上曾經發表一篇散文,標題是《碧水之上:海灣來信》。散文中的一段便記敘了一位老漁夫獨自駕駛著小船出海捕魚,結果出人意料地捕到一條非常巨大的馬林魚,但在回航途中,魚的大部分卻被鯊魚吃掉的故事。那時,海明威就覺察到它是非常好的小說素材,卻苦于一直沒有機會去動筆寫它。

1950年圣誕節之后,海明威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最初的名字是《現有的海》。寫這部小說用的時間不長,海明威前后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寫好以后,他把手稿送給那些他在古巴的朋友們看,獲得了一致的贊美。后來,小說改名叫作《老人與海》并發表,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故事梗概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是古巴的一個老漁夫,名字叫圣地亞哥。他年輕的時候,被人們送了一個稱號,叫“冠軍”。因為他身強力壯,意志堅強,在跟一個身體健碩的黑人進行的掰腕子比賽中,兩個人持續比了一天一夜,就在大家想讓他們兩個人以平局結束比賽的時候,圣地亞哥使出全身的力氣,將黑人的手腕重重地掰倒在了桌子上,他最終戰勝了對手,贏得了比賽,也贏得了“冠軍”的殊榮。

只不過,在小說開始的時候,圣地亞哥已經是一個年邁的老漁夫了,他的妻子已經過世,他獨自一個人生活在海邊的一個簡易窩棚里。平日里靠打魚勉強維持生計。

他有一個小徒弟,一個叫馬諾林的男孩子。馬諾林是一個非常聰明、善良的男孩。他跟老漁夫學了很多打魚的本領,也是老漁夫最好的幫手。再者,馬諾林非常崇拜老漁夫,他認為,老漁夫是他見過的最棒的漁夫。

但是,接連40天,老漁夫和馬諾林沒有捕到一條魚,馬諾林的父母認為可能是老漁夫在走霉運,就執意讓小男孩離開老漁夫,去了另外的一條漁船。

雖然小男孩戀戀不舍,但是他也只能離開。老人非常理解,他只好獨自出海。持續84天,老人依舊沒有打到一條像樣的魚。老人饑寒交迫,但是他依舊對自己充滿信心。第85天,老人早早就出海了,他義無反顧地把船駛向了海洋更深更遠的地方,他的目標是要捕到一條大魚。

在海上,老人在深度不同的海域,熟練地投下了高度不同的魚餌。在軍艦鳥的帶領下,老人找到了一群鲯鰍魚,但那些魚游得太快了,老人無能為力。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他依舊堅信,一定能等到屬于他的那條大魚。這時,一條長鰭金槍魚咬鉤了,老人非常熟練地抓住了它。那條長鰭金槍魚有10磅重,但這可不是老人眼中的大魚,老人只把它作為魚餌又放回了海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午時分,一條大魚終于上鉤了。這條大魚可真夠大!它的身體長度比老人的漁船還要長,這條魚的重量足夠把漁船掀翻。老人還從來沒獨自打到過這么大的魚,他異常興奮。但是,大魚不會輕易讓老人逮到。大魚拼命地游,小船被大魚拖著游向了大海的更深處。老人將船上所有的漁線都集中到一起,準備隨時對付這個已經上鉤的大魚。老人擔心,如果把漁線綁在船舷上,會被大魚掙斷。所以,他一直把漁線攥在手里,繞在背上,用他的身體感知大魚的游動。他時而將漁線收緊,時而將漁線加長,片刻不敢放松。就這樣,他跟大魚在海上僵持了一個晚上,大魚還在不知疲倦地游著。

第二天白天,老人感覺到大魚游動的速度有點慢了,但是依舊沒有疲憊,還在拼命地游。為了保持體力,老人生吃了一條金槍魚。但是,老人的左手因為太過用力攥繩子,突然開始抽筋。老人用盡力氣將繩子多繞在身體和右手上,讓左手有點恢復的時間。老人想,要是小男孩在就好了,可以幫他揉揉抽筋的胳膊和手,但是,現在只有他一個人,他一定要勇敢地堅持下去。大魚終于從海底浮出水面,老人能遠遠地看到它,這條大魚比自己的漁船還要長兩英尺。老人沒料到,這條大魚居然如此之大,而且還是他獨自一個人面對如此巨大無比的魚。但他沒有絲毫的退縮,腦海中飛快地想著,還需要多準備點工具,來對付這條大魚。

太陽落山了,大魚再也沒有浮出水面,但還在拼命地游,老人只能跟大魚一起度過又一個僵持的夜晚。夜里,大魚終于安靜下來。老人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哪怕是小睡一會兒,好讓他恢復一下體力。老人把漁線牢牢攥在手里,身體重重壓著漁線,靠在船邊睡著了。老人剛剛夢到海豚和獅子,就被右手打醒,原來是大魚開始掙扎了,老人知道真正的較量開始了。

在大魚上鉤的第三天,大魚終于快把力氣耗盡了,開始繞著老人的漁船轉圈。老人是經驗豐富的漁夫,他知道,此時此刻,他應該怎樣做。老人開始慢慢地收著手里的漁線,大魚離漁船也越來越近。但是,大魚是沒有那么輕易就屈服的,還在用盡全身的力氣做最后的掙扎。老人手里緊緊握著魚叉,讓大魚靠漁船更近一些。看準了時機,老人拿起魚叉奮力地向大魚刺了過去,終于把大魚刺死了。這條大魚起碼有1500多磅重,老人把大魚牢牢地綁在自己漁船的側面,拉起船帆,向回家的方向駛去。

老人和大魚搏斗的時候刺了大魚,所以大魚身上流出的血在海水中慢慢地散開。這血腥的味道,吸引了兇猛的鯊魚。首先來的是一條登多索鯊,老人及時看到,用魚叉將鯊魚刺死,但是老人的魚叉也隨著鯊魚的尸體沉入了大海。沒過多久,又來了一條兇惡的雙髻鯊,魚叉沒有了,老人將刀綁在船槳上作武器,用刀子成功地將那條鯊魚刺死了。但是,他的刀子卻斷掉了,只剩下半截木棍。這時,又來了兩條雙髻鯊,老人沒有退縮,用手里的木棍將兩條鯊魚擊退。夜晚來臨,更大的危險也在逼近。一大群鯊魚尋著血腥味游了過來。老人看不清有多少條,只能在黑暗中,聽著聲音,用力地拿木棍擊打。后來,木棍也打飛了,老人把掌船用的舵拿來繼續戰斗。舵把被打斷了,老人用斷了的舵把殺死了最后一條沒有游走的鯊魚。但是,老人的那條大魚,已經被鯊魚們吃光了,只剩下一副骨架。

這個夜晚,老人終于回到了漁村,此時的他,早已筋疲力盡,他艱難地綁好自己的漁船,收拾好東西,蹣跚地挪回了家。他倒在床上,沉沉地睡著了。

第二天,村里的人們看到了老人船上綁著的那條大魚的魚骨架,這個魚骨架足足有18英尺長,雖然只剩下了魚骨,但是所有人都被老人永不言敗的精神打動。小男孩馬諾林來看望老人,他終于能自豪地跟人們說,老人就是最棒的漁夫。他決定跟老人一起出海,去學更多的東西。他們相約,過幾天,等天氣好些,就一同出海打魚。孩子走了,老人又睡了,在夢中,他又看到了非洲的獅子。

人物介紹

主人公一:圣地亞哥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年邁的老漁夫,名字叫圣地亞哥。

孤獨的漁夫

老漁夫圣地亞哥打了一輩子魚,年老的他身形清瘦,皺紋爬滿了脖頸,臉上和身上隨處可見常年暴露在日光下的曬斑,雙手爬滿了厚厚的老繭。渾身上下都透露著他已年邁不堪,除了那雙像海水一樣深藍的眼睛。

老漁夫獨自居住在海邊的一個簡陋的窩棚里,他的愛人去世了,留下他一個人孤單地生活。他沒有什么朋友,有一個叫馬諾林的小男孩跟他一起學打魚。更多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人。一個人出海,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獨自面對大海。

天生的漁夫

圣地亞哥是天生的漁夫。他熱愛大海,喜歡捕魚。圣地亞哥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出海捕魚,每天與海打交道,他練就了嫻熟的捕魚技巧。他會根據天空云朵的變化預測天氣,他把手放到海水中,就能感知到水的流動方向,他會根據水域的深淺放置不同高度的魚餌,他能在鯊魚靠近的時候,精準地用魚叉一下擊中其要害。他非常耐心地教小男孩馬諾林如何捕魚,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漁夫。在小男孩的眼中,老漁夫圣地亞哥就是他心中最棒的漁夫。在當地,大多數漁民在年紀大的時候就不做漁夫了,但是圣地亞哥卻沒有,他一直在打魚。因為他熱愛大海,他更相信自己。在這片他摯愛的大海里,他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永遠的“冠軍”

年輕時的圣地亞哥,身強力壯、精力旺盛、力大無比、體壯如獅。他曾經參加過一次當地舉辦的掰手腕大賽。圣地亞哥的對手是一個比他高大威猛的黑人,比賽持續進行了一天一夜,裁判都累得輪班休息了,兩個比賽選手卻一直在堅持鏖戰,最后圣地亞哥使出全身力氣,將黑人對手的手腕重重地壓在桌子上,贏得了比賽,也贏得了“冠軍”的稱號。

不光是在比賽上,在捕魚上,老人也一直非常優秀。日漸衰老的圣地亞哥始終堅持自己熱愛的捕魚事業,享受著每天出海捕魚帶給自己的快樂。

雖然他經歷了84天沒有打到魚的日子,但是老人一直沒有放棄,他一直相信,自己會打到大魚,在捕魚上他還是會贏。在第85天,老人捕到了一條比自己的漁船還要長的巨大無比的馬林魚,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在捕魚上也是永遠的“冠軍”。

樂觀的漁夫

作者海明威在小說中著力描寫了老人圣地亞哥的內心世界。老人意志堅強,樂觀豁達的性格躍然紙上。

老人心中的家就是大海,他把大海看成一位善良、仁慈、美麗、包容的女性。每次提到海洋,老人總是用“她”這個詞。他把鳥兒、魚兒、海風都當作自己的朋友。出海時,他會跟他的這些朋友們聊天,他也會喃喃自語。看到艱難覓食的小燕鷗,老人會替它們發愁。他把魚餌放入水中,還會告訴魚兒們別難為情,趁著新鮮趕緊吃掉。看到停在船上的鳥兒,他會告訴鳥兒,多休息一會兒。

就算是老人釣到了那條巨大的馬林魚,被大魚拽著一直在海里跑,老人也沒有太多怨言,而是告訴大魚,自己會一直陪著它,無論到哪里。

當老人獨自面對大群鯊魚的襲擊時,老人始終樂觀堅強,即使是魚叉被鯊魚帶走,他還是告訴自己,有經驗的漁夫是不會畏懼的,于是他用刀子和船槳自制了武器,繼續和鯊魚戰斗。

主人公二:馬諾林

小男孩馬諾林是老漁夫圣地亞哥的小徒弟,也是他的知心好友。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作者沒有描寫小男孩的樣貌,也沒有告訴大家小男孩的年齡到底是幾歲。甚至在小說中,作者僅在開頭和結尾部分2次提到過他的名字,更多的時候,還是用“小男孩”來稱呼他。雖然小說對小男孩的著筆不多,但是在關鍵時刻,小男孩總是跟老漁夫在一起—有的時候他們是真正在一起,是真實的;有的時候,小男孩只是出現在老漁夫獨自出海時的喃喃自語中。

小小少年,5歲當學徒

小說用老人和小男孩的對話告訴讀者,小男孩5歲開始就跟老漁夫學習捕魚了。5歲時,小男孩第一次登上老人的船,他清晰地記得老人把一條又大又猛的魚拖到船上,魚在船上跳來跳去,快要把船撞壞了,老人掄起一根大木棒不停地擊打,血濺了小男孩一身。不光是這一次,小男孩還能清晰地記得跟老人一起出海的所有事,樁樁件件他都歷歷在目。

聰明、善良、有愛的小漁夫

老漁夫晚年的時候妻子去世了,也沒有孩子,所以生活上很孤獨。還好,有小男孩馬諾林陪著他。

打魚歸來,小男孩會幫老人把打魚的工具送回老人的窩棚。老人扛著桅桿,小男孩抱著木箱,手里還拿著魚叉和魚鉤。

天氣轉涼,小男孩會提醒老人多穿些衣服,畢竟海上風很大。

老人睡了,小男孩會輕輕地給他蓋上毯子,怕他著涼。

老人沒吃飯,小男孩就獨自跑到餐館跟老板要來好吃的。

小男孩的打魚技術都是老人傾囊相授的,他對老人崇拜有加,對其他人也善良有愛。小男孩堅信,老人一定能滿載而歸,即使老人已經84天沒有打到一條大魚了。

小男孩雖然沒有跟隨老人一起出海,但是在老人獨自捕魚的三天三夜,在老人追逐大魚和對抗鯊魚圍攻的時候,小男孩卻始終出現在老人腦海里。在老人的自言自語中,我們能看到,如果小男孩在,小男孩會幫上很多忙,能幫他拽漁線,能幫他揉揉僵硬的手臂,也能陪老人聊天。

男孩雖小,卻是老人身后強大的支撐。

藝術特色

口語式表達,營造真實場景

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作者海明威運用了大量的對話語言,在整部作品中,超過一半的內容是用口語化的語言來表現的。

文章開篇,就用小男孩一聲清脆的喊聲“圣地亞哥爺爺”把讀者帶入了那個海邊的故事。當老人說“你不用跟著我啦”,讀者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老人不讓小男孩跟著?讀者會急切地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小男孩最后會不會跟著老人一起出海?讀者會隨著作者的描寫,步步緊跟著讀下去。

小說中對話的語言描寫十分真實,讓讀者感覺就置身在其中,就在老人和小男孩的身邊,看著他們聊天,聽著他們說話。

“我給您拿四條新鮮的來吧。”小男孩說。

“一條就夠了。”老人說。

“兩條吧。”小男孩說。

“兩條就兩條,”老人同意了,“你不是去偷的吧?”

口語化的表達,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被應用過。但是,像《老人與海》這樣把對話寫得如此真實,而且使用量如此之大的,真是少之又少。

與傳統的書面描寫相比較,口語化語言更容易讓讀者沉浸在作者所描述的故事當中,同時也讓故事的情節更緊湊,更吸引人,更引人入勝。

作者海明威在創作《老人與海》這部小說的時候,沒有選擇用大量的語言對老人和小男孩的背景和環境做過多的描述,而是選擇運用口語化的表達、對話式的場景來更靈活地傳遞信息,營造出了《老人與海》這部作品獨特的對話式語言風格。

生活化用詞,印證作者過往

生活中的海明威是一個酷愛運動和冒險的人,他曾經在非洲的大草原狩獵,打過非洲雄獅,也被犀牛襲擊過。他喜歡出海打魚,對漁民的生活非常了解。對捕魚的過程掌握得非常精準。在他的作品中,老漁夫出海打魚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描寫得身臨其境一般。比如老人將釣餌放入水中的一段描寫:“每條釣繩各有兩個四十尋的線圈,可以和其他多余的線圈系在一起,所以必要的時候,一條魚拖出三百多尋的釣繩也不礙事。”還有老漁夫獨自一人跟大魚對抗時的描寫:“老人把繩子繞在背上,緊緊拉住,弄得釣繩都擰出水珠來。然后釣繩開始往水里拉曳,他牢抓不放,身體抵住坐板,往后靠,對抗大魚的拉力。”

他在小說的創作中,在遣詞造句上,沒有華麗的辭藻或浮泛的文字,而是使用了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用語與常態用詞。這部小說的句子短小精練,語言表述精準,采用直截了當的敘述和生動鮮明的對話來表述內容,形成一種平白如話、簡潔清新的文體。例如,老人說:“魚兒弄死我,我也不在乎。天哪!我不恨他,我愛他!”小說整體結構清爽直白,將讀者、作者、描寫對象三者之間的距離拉至最近,起到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

內心真獨白,傳遞真情實感

老漁夫駕著小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追著大魚跑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夜里,老漁夫實在太累了,想休息一會兒。他正做夢的時候,又被大魚弄醒,這時,老漁夫對自己說:“老頭兒,你自己還是勇敢些,充滿信心吧。”在與大魚搏斗的過程中,老漁夫又對自己說:“老頭兒,要鎮定,要堅強。”老人一直通過內心獨白的方式給自己加油打氣。

當打敗鯊魚之后,筋疲力盡的老人希望這一切都是夢,但又一轉念:“不過,人不是生來就會被打敗的。”“人可被毀滅,卻不能被挫敗。”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這傳遞的是老人的人生信條和寫照。

“老頭兒,不要多想,”他大聲說,“順這條路走下去,事情來了就要勇敢接受。”正是這些發自內心的獨白,說明老人對生命的理解很透徹,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如畫般描寫,讓人身臨其境

并不是每個人都是老漁夫,但是每個讀者都可以通過海明威的這部小說,走入老漁夫圣地亞哥的生活,去感受真實的大海。

海明威采用如詩如畫般的語言描寫,讓讀者借助老漁夫的眼睛,去看那五彩斑斕的世界。從綠色轉到藍色、紫色,再從幽黑轉成紅色。在老漁夫的眼中,大海是那么美,美到令人窒息。

陸地上的云塊像群峰升起,海岸上只剩下一條長長的綠線,后面是灰藍的山丘。海水呈深藍色,深得幾乎發紫。他俯視水中,看到幽黑的水面有紅色的浮游生物,和陽光造成的古怪光線。他望著釣繩,看它們筆直垂到水里看不見的地方。

這畫面的色彩搭配像極了一幅油畫。文章簡潔的語言描寫,讀來更像一首清麗的詩,讓人身臨其境,久久不能離開。

極簡式表達,“冰山”創作原理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運用“冰山”創作原理進行創作的標準范本。海明威認為:“冰山運動之所以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他曾說:“我總是試圖根據冰山原理去寫它。關于顯現出來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東西,這只會使你的冰山深厚起來。這是并不顯現出來的部分。”海明威認為在文學創作上應該遵循“冰山”創作原理,主要指“更少即是更多”,刪除比添加素材更重要。在文學創作中,能夠見諸筆端,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往往只有那八分之一的冰山一角,不要試圖通過個人的主觀表達綁架他人的思維,更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強加給讀者。這樣才不會使優秀的作品給人一覽無余的感覺。

海明威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將原本預計寫一千多頁的小說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改,讓讀者從自身經歷去推敲小說故事的情節,也讓小說表現得更為真實。雖然從表面上看,小說的人物、地點、時間、語言都極盡精練,殊不知,這些都是作者海明威有意而為之,樸素簡潔的表達卻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義。《老人與海》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只是一位老漁夫和魚的故事,大馬林魚也好,大鯊魚也罷,說的都是老漁夫和它們搏斗的故事,沒有再說其他。呈現給大家的冰山一角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人與大自然斗爭的故事,但是冰山之下,那八分之七隱藏在水里的部分,卻內涵深厚,令人浮想聯翩,給人以無比的震撼。這也是這部中篇小說直到現在仍然被人們所稱道的一個主要原因。

主題思想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自出版以來,關于其主題思想在國際上存在著多種爭議,有硬漢精神說、悲劇主義說、現代主義、原始主義等。

“硬漢精神說”

老漁夫圣地亞哥終生與大海為伴,大海和魚兒就是他的朋友。為了生存與榮譽,老漁夫不得不出海捕魚,依靠大海的饋贈維持生活。但是,以大海為代表的大自然卻是變幻莫測的。它既能幫助人,同時又能毀滅人。魚類,雖能夠養活人類,但為了生存也能夠置人于死地。但是,人類在與自然和逆境的抗爭中,會展現出永不言敗、堅韌不拔的精神。

老漁夫圣地亞哥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當人們對他投來嘲諷的時候,他毫不氣餒,沒有絲毫的怨天尤人,在第85天的時候,他仍舊滿懷信心地出海打魚。很幸運,他捕到了比自己的小船還要大的大馬林魚。在與這條大馬林魚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在他筋疲力盡的時候,老漁夫的腦海中從來沒有閃現出一絲的退卻。在隨之而來的鯊魚群的攻擊下,老人依舊信心滿滿,表現出無比頑強的硬漢精神。在已經知道可能一無所獲的情況下,就算是魚叉斷了,船槳折了,老漁夫仍然堅強不屈地擊退了兇猛的鯊魚群。小說通過多次描寫魚類的兇猛,襯托了老人的堅毅與頑強。海明威也通過老漁夫圣地亞哥之口說出了“人生來不是為了被打敗的”和“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也是作者對硬漢精神的高度概括。

“悲劇主義說”

故事的主人公老漁夫圣地亞哥從頭至尾都是孤獨的。生活中他失去了親人,孤獨終老;出海打魚時一個人與大海和大魚抗爭,他更孤獨。老漁夫在獨自面對比自己的漁船還要大的大馬林魚時,他用盡了全身力氣在海上追逐大魚。但老漁夫還沒來得及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戰利品,成群鯊魚的突然襲擊,就瞬間將老漁夫從喜悅的巔峰摔落到了悲劇的谷底。

無論老漁夫如何努力地與鯊魚進行殊死搏斗,卻仍舊逃不出“勝者無所獲”的悲慘結局。在現實面前,在既定的命運面前,以老漁夫為代表的人類是多么的渺小。他們無力去應對那些不可抗力,這也必然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原始主義與現代主義相互沖突

時代是在不斷發展的。當老漁夫圣地亞哥還在依靠一條小船、一張漁網、一根魚叉、一捆繩索等傳統捕魚工具出海打魚的時候,很多漁夫已經開始采用現代化的捕魚手段了。他們用汽艇、拖網漁船來捕魚。他們可以不看天氣狀況,更不需要深入了解自然萬物的規律。當深諳捕魚技巧的圣地亞哥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的時候,那些對海和魚群一竅不通的漁夫,借助現代化的船舶機器,在頭一個禮拜就捕到了3條上好的大魚。這是原始捕魚手段和現代捕魚手段的沖突。在小說的結尾處,人們看到老人帶回大馬林魚的骨架,卻不知道這是什么魚的骨架,以老漁夫圣地亞哥、大馬林魚、大海為代表的原始主義,和游客、年輕船夫們所代表的現代主義形成強烈對比,更體現了沖突和嘲弄的意味。

名人評價

美國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這樣評價:“《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的最好作品。時間將證明,他這本小說的質量將勝過我們任何人的作品。”

英國著名作家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這樣評價:“作為一篇干凈利落的‘陳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作用,沒有一個詞是多余的。”

藝術史家伯納德·貝瑞孫(Bernard Berenson)這樣評價:“《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園樂曲,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倫式的,不是麥爾維爾式的,好比出自荷馬的手筆;行文像荷馬史詩一樣平靜,令人佩服。”

中國作家張愛玲這樣評價:“這(《老人與海》)是我所看到的國外書籍里最摯愛的一本。”

經典語錄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么。

絕望是一種罪過。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等待也是種信念。

海的愛太深,時間太淺。


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在某種意義上,所有事物都在互相殘殺。捕魚就是要了我的老命,可是它同時也養活我。


每樣東西都會殺死別的東西,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


他確信,只要他很想擊敗誰,就能擊敗誰。


你殺死它是為了自尊心,因為你是個漁夫。它活著的時候你愛它,它死了你還是愛它。如果你愛它,殺死它就不是罪過。也許是更大的罪過吧?


沒有失敗,只有戰死!

痛苦對一個男子漢不算一回事。


他做出的選擇是留在黑暗的深海,遠遠地逃離一切羅網、陷阱和詭計。


他明白沒有人在海上是完全孤獨的。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有好運比什么都強。


這種魚比金槍魚要難吃,可是話得說回來,干什么都不容易。


他身上一切都老了,只有一雙眼睛還像海水一般碧藍,總那么愉快,從不沮喪。


一個人能夠作出多大努力,就能夠堅持到什么程度。


人并不比飛禽走獸高明多少,我可是寧愿化身為藏在海底的那眾生。


運氣這種東西,來的時候有許多不同的方式,誰能夠認得出它呢?


太陽落山我不怕,直對著看也不覺眼前發黑。其實夕陽同樣強烈,只是早上的光太刺眼。


黎明前總是特別冷。


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每一次要這么做的時候,他絕不會去思考過去的豐功偉績。


太順利太好的事總是長久不了。


上了年紀的人特別怕孤單,他想,可打魚總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东明县| 隆尧县| 二连浩特市| 普陀区| 昂仁县| 双流县| 三明市| 大同市| 色达县| 安泽县| 汕尾市| 武平县| 陆川县| 巴中市| 丹凤县| 丰镇市| 晋中市| 宜宾县| 连南| 枣强县| 岳西县| 丹寨县| 砚山县| 大方县| 张掖市| 洛川县| 呼图壁县| 台南市| 大理市| 龙胜| 钟山县| 隆回县| 东乡县| 呼伦贝尔市| 台北县| 宝丰县| 桦甸市| 屏东县| 清新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