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朕就是這樣漢子
- 傅淞巖
- 7235字
- 2025-03-24 16:32:02
第一章 偶像黃昏

多年以后,當雍正回望自己的童年時,一定會回憶起黑暗中那盞明亮的白紗宮燈。
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開始,每天凌晨三點鐘,他便會被下人們叫起床,和眾多皇子一起,帶著睡意走過無人的紫禁城,開始緊張而嚴格的學習。康熙創造了最嚴格、最貴族化的皇子學習制度,那是當時其他國家都無法辦到的最嚴謹、最有層序的學習環境。
這些皇家金玉之體,恐怕是昏睡著的紫禁城里醒得最早的一群人了。每天的凌晨四點鐘,胤禛便與其他皇子到無逸齋,開始了“學而時習之”,復習頭一天的功課。這些皇子皇孫五歲開始在上書房讀書,康熙親自在帝國的精英中為皇子們選定師傅。漢族師傅有張英、熊賜履、李光地、徐元夢、湯斌等一代名儒,而滿人師傅則教授滿文和蒙古文,以及弓箭騎射技藝。
每天清晨五點,老師來到課堂。滿文師傅達哈塔、漢文師傅湯斌等在上書房,先以臣禮給皇太子行跪拜的禮節,后以師禮檢查皇子們的功課,讓他們背書。皇子朗朗背誦,一字不錯。師傅再給皇子們畫出下面新的一段,讓皇子們背誦。
有時候,康熙下朝后匆匆來到無逸齋,皇子們到齋外面臺階下迎接父親。康熙來了之后落座,常常要做的就是讓他的兒子們背書,康熙拿出書來隨便點一段。康熙會慈祥地告訴皇子們說,他小時候書要朗誦一百二十遍,之后還要背誦一百二十遍,完全熟練了,然后再換下一段,這樣一段一段地學。這樣的學習從四歲開始,無論嚴寒酷暑,沒有一天中斷。有時候累得咯血,但是他仍然堅持學習。
直到中午一點,皇子們開始練習書法。皇子書寫時必須正襟危坐,每一個字要寫一百遍。午飯時間也沒打亂緊張的學習節奏。侍衛送上飯來,老師跪著接了飯去吃,皇子們在另一旁吃飯,吃完飯之后不休息,繼續埋頭于功課。盡管諸皇子在宮中學業精進,書房內外、宮中上下還是無人敢贊好。康熙下了一道嚴厲的諭旨:“若有人贊好,朕即非之。”
這些滿族血統的皇子仍保留著東北人喜好涼爽的習慣,但此時康熙不許他們拿扇子。其刻苦程度,就連師傅達哈塔、湯斌和耿介等人亦難以承受。因為年邁、暑熱、晨起過早、站立的時間太久,這些老邁的大儒時常會體力不支,斜倚著書案不知不覺地打盹,有時候幾乎摔倒。多年以后,胤禛會有極端畏暑的毛病,以至于他即位后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涼爽的圓明園度過。
在這些大儒薈萃的師傅當中,對胤禛影響最大的不是熊賜履等名儒,而是學術地位較低的侍講學士顧八代。這位滿洲鑲黃旗勛戚后代,曾經官任禮部尚書,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退職后一直過著極為清貧的生活,死后家里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胤禛聽到這個訊息后,便以學生的身份親自為師傅料理后事,自己出錢把師傅安葬了。作為胤禛的啟蒙老師,顧八代的理學言傳倒在其次,清正淳厚的人格品德,成為對胤禛完美的身教。

清人繪《胤禛朗吟閣讀書像》軸,故宮博物院藏
朗吟閣在圓明園中路“天然畫圖”內,胤禛做皇子時常居于此
練完書法的下午,是這些滿族皇子喜歡的室外時光。無逸齋外面的院落設有靶場,皇子可以射箭、騎馬,練習武藝。黃昏時分,康熙時常會再到無逸齋檢查功課,他先讓這些皇子背書,一個跟著一個背誦。之后,他會檢查皇子們的箭法,他先讓皇子們一個一個射,讓幾位師傅跟著去射,最后他會親自下場,“連發連中”的箭法加深了皇子們對父親的崇拜。
在胤禛幼小的心中,康熙是超過所有師傅的全知全能者,是所有皇子心中的偶像。胤禛會永遠記得,康熙送給他的“千里眼”儀器和觀看日食的情景。有一次,日食偏到四五分之時,康熙讓他觀察日食的全過程。那時候,十三阿哥胤祥擠在人群中,因年齡小、個子矮,他幾乎看不到在眾人簇擁下一晃而過的父親。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孝敬和仰慕,他情不自禁地趴在父親剛剛留下的腳印上起勁地聞起來。

雍正御用銀刻花嵌松石珊瑚馬鞍。故宮博物院藏

木葡萄紋樺皮雍正帝御用弓。故宮博物院藏
只要有時間,這位慈祥的父親便教皇子們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測量學、農學等。眾多皇子都在表現其優秀的潛質,幻想著能夠得到父親專門的指導。胤禛自卑地發現,他在哪個學科上都算不得出類拔萃的學生。三阿哥胤祉在各個學科上領悟頗深,康熙經常單獨給他講解幾何學,讓他見識從西洋帶來的各類手搖計算機,培養他的科學才能;八阿哥胤禩天資聰穎,很小的時候便與幾位阿哥一起讀誦古卷,他的朗誦純熟舒徐,聲音朗朗,總博得眾人的一片喝彩。
年幼的胤禛根本沒有打算與其他皇子競爭。皇太子胤礽獨占了康熙大部分的余暇時光,其他皇子都能感到他身上那讓人如芒在背的光環。

清朝各種體面的教具
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氏生下他后幾個時辰就死于坤寧宮。康熙悲痛之下,次年便封胤礽為皇太子,并親自教他讀書。太子六歲時,康熙又請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等為其師。在父皇與師傅的調教下,胤礽在騎射、言辭、文學等方面的領悟遠遠超過其他諸位皇子,他八歲時能夠左右開弓,并且能夠背誦“四書”。康熙特意在暢春園之西為胤礽修了一座小園林,賞他居住。即使康熙遠征塞外,還不忘讓胤礽寄去幾件舊衣服,以便舒緩一下對愛子的思念。
只有大阿哥胤禔在與太子胤礽公開競爭。胤禔身體強壯,而且大胤礽兩歲。兩個孩子交惡以后,每每會從無逸齋中的比試開始,一直到齋門外的靶場上動手比畫,胤礽在各方面都要與胤禔一比高下。沒有哪位皇子敢公開介入兩位阿哥的矛盾中,不僅因為胤礽在激動時竟能動手殺人,更重要的是,兩位阿哥在朝中均有親屬是國家重臣。
大學士明珠是大阿哥胤禔的親舅舅,力捧自己的親外甥;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自然要不斷強化胤礽東宮儲君的地位。兩位大學士左右著康熙王朝的政治秩序,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諺,說:“要做官,問索三;要講情,問老明。”不過,兩個人有宿怨,經常相互傾軋,彼此爭斗不休。索額圖過于囂張,而明珠偏于陰險,又有民諺說:“天要平,殺老索;天要安,殺老明。”
胤禔雖是庶出,但身為皇長子,不肯屈居太子胤礽之下。明珠一直在積極地為這位外甥籌劃,他一方面鼓勵大阿哥在康熙面前表現積極一點,以博得康熙的好感;同時又利用自己的地位,拉攏朝中大臣,如大學士余國柱、戶部尚書佛倫和刑部尚書徐乾學等人,隱然形成“皇長子黨”,和索額圖的“太子黨”相抗衡。康熙同時重用索額圖和明珠兩人,本意是希望兩人相互制衡,后來為了保護太子胤礽的地位,終于罷斥明珠,很快便瓦解了“皇長子黨”。
胤禛的生母烏雅氏原是隸滿洲鑲藍旗包衣,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入宮,只是地位較低的“常在”,第二年她生下了胤禛。胤禛的出生,史書中不過寥寥數筆帶過:“丁酉出生,上之第十一子也,皇四子也。”平淡而又無奇。第十一子指的是胤禛的自然行次,后來稱呼的皇四子則指的他的序齒行次(有些皇子未成年即天殤,故未作序齒)。
與眾多母族顯赫的皇子相處,胤禛會帶著隱隱的自卑。他出生的那年,烏雅氏由于地位低下,還沒有資格養育自己的親生兒子,胤禛被抱給皇貴妃佟佳氏養育。佟佳氏出身貴族,康熙十年(1671年)晉升皇貴妃,因康熙皇帝擔心自己克后,所以孝昭皇后過世之后,十數年間康熙一直未立新后,佟佳氏便以皇貴妃之名,行掌管后宮之實,是圣祖康熙皇帝的賢內助,也是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貴讓年幼的胤禛產生一種依屬感和安全感。

清宮廷畫家繪《孝恭仁皇后朝服像》軸。故宮博物院藏
胤禛的生母烏雅氏出身護軍參領之家,原為包衣人家之后,生胤禛第二年封德嬪,后晉封德妃,之后生皇十四子胤禵。謚孝恭仁皇后
佟佳氏膝下無子,僅有一女又早早夭折,因此她一向視胤禛為己出,殷勤備至,關愛有加。年幼的胤禛便憑借著這個得天獨厚的機緣,被鞠養于康熙宮中,得到皇父的親自撫育。生性淡薄的胤禛,第一次擁有了一個強烈的意志,他要巴結這位富有愛心的養母,他要無限地依賴這份無私的母愛。
在這個講究出身的皇子堆里,胤禛有意地表現出皇貴妃養子的高傲,無意地表現出與生母烏雅氏的隔閡。久而久之,這對親生母子的關系蒙上一層陰影。胤禛十歲那年,烏雅氏生下十四阿哥胤禵,此時,她已由嬪升為妃子,康熙允許她撫育自己的幼子。
胤禛十二歲那年,養母佟佳氏去世。佟佳氏的死,讓胤禛失去了有生以來最重要的靠山,這讓他產生了嫉妒之心。不久,胤禛便發現,烏雅氏對胤禵的愛,遠遠超過自己。很長一段時間,胤禛陷入黑暗的深淵當中。以至于康熙一度放下政事,陪伴這個心靈憂郁的兒子。
從此,胤禛的性格開始急劇地變化,十四歲娶親以后,依然是喜怒不定,是自卑,是佯狂,是放縱,更是對命運、生死的深刻焦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大封諸子,大阿哥和三阿哥俱為郡王,而只比三阿哥小一歲的胤禛卻只被封了貝勒,康熙對此的解釋是“四阿哥為人輕率,喜怒不定”。父皇的評定,讓心高氣傲的胤禛在失落之中感到無地自容,胤禛動心忍性的政治性格,正是從那一天開始逐漸形成的。
漫長的學習中,胤禛發現書齋生涯的唯一亮色,來自弟弟胤祥。胤祥小胤禛八歲,兩人非同母所生,從小卻朝夕相處。年齡稍大時,胤禛奉康熙之命教習胤祥算術學,兩位年輕的皇子感情日深。他們絲毫想不到,在幾十年后,他們會用這些算術方法,去計算整個帝國的財政與稅收。
康熙很快把皇子們帶出書齋。從行軍打仗到籠絡蒙古,從察看水情到巡幸江南,康熙不遺余力地教會皇子們各類從政技巧。對于胤禛來講,與其說他行走過大半個中國,不如說是行走在康熙的精神世界之中。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禛隨父到山西五臺山禮佛,經過龍泉關時,他作詩云:“隔斷紅塵另一天,慈云常護此山巔。雄關不阻驂鸞客,勝地偏多應跡賢。兵象銷時崇佛像,烽煙靖始飏爐煙。治平功效無生力,贏得村翁自在眠。”第二年,在鎮江金山的江天寺,康熙為寺院書寫“動靜萬古”的匾額,胤禛揣摩父親心情,作詩和云:“宿暮金山寺,今方識化城。雨昏春嶂合,石激晚漸鳴。不辨江天色,惟聞鐘磬聲。因知羈旅境,觸景易生情。”
胤禛一度天真地以為,隨父出巡是一次次牧歌式的行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月,康熙帝南巡,皇太子胤礽、胤禛與胤祥隨駕,從此次出巡,帝國開始籠罩著皇權斗爭的血腥。
南巡隊伍到達山東德州時,太子胤礽病重,一行人便留駐在德州。起初,康熙還興致勃勃地與翰林院侍讀學士陳元龍等談論書法,談到興起處,這位驕傲的父親引領王公大臣們來到行宮的皇子讀書處,君臣們驚異地發現,胤禛模仿康熙書法的臨帖,與康熙苦練數十年的書法頗為神似。

清宮廷畫家繪《康熙帝南巡圖卷·鎮江金山寺》。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帝行書夏日泛舟詩》軸

《雍正帝行書詩》軸
太子久病不愈,康熙決定先行回京,留太子在德州調養,同時派留守北京的大學士索額圖南下照看胤礽。索額圖曾是少年康熙身邊的侍衛,在鰲拜權傾朝野的時候,康熙以下棋為借口召他前來,兩人密計讓強壯的小內監學習摔跤,等到鰲拜上朝不備時擒拿鰲拜,不動聲色地除掉了這位朝廷巨慝。清除鰲拜及其同黨后,康熙才真正掌握實權,索額圖居為首功,僅僅三年時間,年紀輕輕的索額圖便由侍衛躍居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保。
作為“太子黨”的首領,索額圖早就開始利用各種機會提升太子的地位,樹立太子的權威。在制定太子儀制的時候,索額圖授意太子的衣物一律使用黃色,將其規格幾乎抬高到和康熙不相上下。在平定準噶爾的戰爭結束后,康熙班師回朝時得知,有四個“太子黨”的人在窺視他的一舉一動:兩個是御廚,一個是御茶房里的人,另一個是名叫德珠的隨從。最終,康熙只是將這些人處死,并沒有過深地追究幕后。
此時,索額圖迫不及待地南下德州,他旁若無人地乘馬直至太子住所中門。周圍的人感到驚恐不已,根據皇家律例此舉乃是大不敬的死罪,太子卻不加責怪。在德州一月有余,胤礽與索額圖朝夕相處,親密無間。胤礽在德州所用之物都是黃色,其他的儀注更是仿照皇帝。很快,康熙的密探告訴康熙,索額圖正在大談殺人之事。
殺人?殺什么人?什么時候殺?是索額圖要殺人,還是他害怕被他人所殺?一連串的問號難倒了康熙。索額圖助太子“潛謀大事”已然是箭在弦上,他已經搜羅眾多朝臣為黨羽,將那些因獲罪而心懷怨憤的老將老帥收入麾下,他已經成為帝國中最黑暗的勢力。這些帝國的老將老帥趨奉太子,對不附己者施威震眾。經歷多年的政治風浪,康熙直覺到,如果他不先下手,這位童年時的政治伙伴就會搶先下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逮捕了太子黨的首領索額圖。
盡管索額圖被拘禁,朝廷上下還是一片沉默,沒有人敢出來揭發他的罪行,害怕太子登極的話,索額圖出來后會大加報復。康熙不得不密令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前往羈押索額圖的禁所。為了保密,兩位阿哥把宗人府看守的兵丁也給捆了起來。在胤祉、胤禩的逼供下,索額圖哀求道:“奴才已無言可供,求主子憐憫,饒奴才一命。”得到胤祉、胤禩的密報后,康熙迅速而秘密地處決了索額圖。
索額圖雖死,太子黨的活動卻愈演愈烈,他們日夜窺伺著康熙的活動,起居動作,無不探聽。索額圖膨脹了胤礽的野心,他鞭打平郡王納爾蘇,要處死為官正直的江寧知府陳鵬年,私自扣留蒙古進獻的貢馬。他再也無法忍受康熙的長壽,露骨地揚言:“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索額圖的“陰靈”,依然籠罩著康熙帝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出巡,胤禛作為辦理京城事務的留守,送走了父兄們的隊伍。他完全沒有想到,當隊伍歸還北京城前后,十八阿哥胤祄會早夭,皇太子胤礽會被廢除太子之位,大阿哥胤禔會被終身圈禁,八阿哥胤禩從此失去父親的愛心,十三阿哥胤祥會神秘地消失在康熙王朝的政壇上。
一切事情的導火線,是十八阿哥胤祄患上的一場流行病——腮腺炎。胤祄是康熙最寵愛的漢族密妃王氏所生,啟程時七歲的胤祄便已患病,愛子心切的康熙仍然令他隨行。九月初二,胤祄病情急轉直下,康熙親至愛子的帳篷,抱著垂危的胤祄,他的心被懊悔、焦灼、痛苦吞噬著。就在此時,處于自責、絕望中的康熙注意到胤礽,這位帝國的儲君、胤祄的兄長仍是那副冷漠的樣子,甚至仍在談笑自若。
康熙終于爆發,狠狠地斥責了胤礽。此時他才悲憤地發現,他容忍這位皇太子已經長達三十多年。從小到大,胤礽從來沒見到過康熙的暴怒。這個逆子回帳后,鞭打隨行大臣、侍衛泄憤,在隨后的夜晚,他總像游魂一樣在父皇的帷幄旁邊游蕩,扒開帳篷的縫隙向內窺視,這位從沒考慮過別人心情的皇太子,此時希望通過一條縫隙窺探父親的心。這個舉動,被負責康熙警衛的大阿哥胤禔抓了個正著。他將胤礽押到父親的帳前,并且添油加醋地匯報皇太子要行刺的企圖。
此時,可憐的胤祄病故,這給康熙透支的耐心壓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康熙不知道隨駕的隊伍中誰是太子黨的人,他喝的哪口湯里會被下毒。悲憤與失望至極的康熙決定先發制人,他召集諸位王公大臣,宣布了皇太子的諸多罪狀,宣布廢黜胤礽的皇太子儲位,宣布完畢后康熙撲地痛哭。
就在康熙倒地的一瞬間,康熙帝國的兩個偶像倒塌了。連續六天六夜,憤怒與羞愧的火焰炙烤著康熙大帝,以至于他神魂顛倒、無法入睡,廢除太子是他從政以來最徹底的失敗。這位自信的帝王根本想不通,胤礽受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被自己照料得那么精心,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的惡行;他總是白天睡覺,夜里吃飯,連喝幾十杯酒而毫無醉意,連吃七八碗飯而不知飽;他覺得自己看到了鬼魂而驚恐不安,不斷地更換住所;每逢雷雨交加的夜晚,他是那般地驚恐萬狀,以至于不知躲向何處;在祭祀上天時,他是那樣地惶恐不安,無法恰當地執掌儀式……
在憤怒的狂瀾中,康熙下令將索額圖的兒子格爾芬、阿爾濟善等六名黨羽立刻誅殺,將索額圖家族斬草除根,以絕后患。
這是一個充滿懸疑與殺機的九月。康熙命大阿哥胤禔監視胤礽回到京師,將胤礽囚禁在上駟院旁邊的氈幄之中,交由大阿哥胤禔、四阿哥胤禛和九阿哥胤禟看守。大阿哥胤禔首先兇相畢露,盡管康熙已經明確表示,大阿哥秉性躁急、愚頑,朕沒有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但胤禔已是利令智昏,竟然奏請殺掉胤礽,并且急不可耐地表示,如果父皇想要殺掉胤礽,不必皇父出手。康熙氣得臉色煞白,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個大兒子的心腸竟然如此歹毒。
上駟院旁邊的氈幄里,胤禛焦灼地想拯救廢太子胤礽。他反復揣摩過康熙的心情后,大膽地在康熙面前多次保奏胤礽。胤礽也明知道自己前途、性命未卜,但仍希望阿哥們替他陳奏自己的辯白,“父皇若說我別樣的不是,事事說的都對,只是弒逆之事,我實無此心”。大阿哥胤禔嚴詞厲色地拒絕了他的要求,但在胤禛的堅持下只得同意上奏。康熙聞奏,拿掉了胤礽項上的鎖鏈。
正當廢太子將被永久地打入冷宮之時,三阿哥胤祉向康熙揭發了一個令人發指的陰謀:大阿哥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有來往,希望用巫術鎮魘胤礽,并且在自己的寢宮里,將鎮魘物件埋藏十余處,幻想著這位蒙古喇嘛能夠咒死自己的親兄弟。下人們在大阿哥的房間里搜出魘魅之物的當天,上駟院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通靈事件——廢皇太子胤礽突然發瘋,做出各種奇怪的舉動,比如,突然要尋死覓活地自殺,守備們不得不牢牢地將他抱住。瞬間,他清醒過來,驚異地問周圍人方才他做了什么。
康熙那顆本來柔軟的心,此時再次軟化下來。他從前一度認為廢太子已經無藥可救了,但搜出鎮魘之物后,康熙開始相信這是因為廢太子被魘魅纏身所致。曾經,太子的墮落讓康熙陷入無窮的苦惱之中,如今,這個讓康熙想不通的問題“真相大白”了,皇太子的失常是大阿哥胤禔的陰謀所致。按照律例,大阿哥已屬死罪,大阿哥生母惠妃也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不忍殺死自己的親生大兒子,只是革除了他的王爵,將他終身幽禁。
雖然多年以來,康熙制定了嚴格的宮中秩序,太子黨仍能想盡辦法,從江南買來年輕貌美的少男少女,送給胤礽。康熙一直不敢承認胤礽有同性戀的傾向,但是他了解胤礽時常去擷芳宮和那些宮外的女人幽會。那是黑暗、陰森、骯臟的地方,許多住在那兒的人都得病死了。篤信薩滿宗教的康熙相信,在胤礽某一次享樂時,幻化的“邪魔”附入他的體內了,胤禔只是激發了這個“邪靈”。
一切罪惡的根源來自索額圖。無論是太子驕奢的開始,還是權力欲望的過度膨脹,乃至他萌發了謀反之心。康熙向天下宣布:索額圖是本朝的第一罪人。此時,索額圖已死,他的兒子們已死,他的親信們已得到了控制。不過,他不散的陰魂,依然籠罩著康熙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