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5章 第一堂課(上)

義學學院的辦公樓格局與別處公署,書院,學院不同,

講究的是寬敞通達,

整個一層打通為一間大辦公室,

老師們的工位居于右側,公案配上一張小凳,一個小型的書架,

而左側則是一個碩大的定制會議桌,上面鋪滿了試卷,便是今日入學考試的試卷,

兩堂考試,一堂基礎的數算,一堂基礎的聽寫皆已有答案,

共計三百五十六份(有五個覺得太難棄考的)試卷全部擺放在了桌面上,

朱允炆站在主座的椅子上,對著自己手下的十個老師說道:“開始閱卷吧。”

所有老師低下頭,毛筆吸滿墨水,輕輕覆壓在宣紙上,

整個辦公室都響起了“倏倏”的閱卷聲,

數算的試卷卷面100,附加題20分,總分120,

聽寫的試卷總分100,只有80分以上的試卷才會披紅。

在朱允炆看來,小學一年級難度的加減法和二年級難度的乘法著實簡單,

只要是有著基本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就能掌握計算的方法,算出這上面的題目,

就只有附加題部分的除法稍微難了一點,但也只是一種應用上的思維轉換,看透了本質就不難,

而且數算邏輯性強,

至少自己招徠的這十個有著舉人功名的學子,不管有沒有數算的基礎都很快跟著他學到了函數板塊,

只不過到了函數,需要求導,求極限,很多時候結合不了實際,變得有些抽象,就學得很艱深了,

老師群體,除了林堂之外,很多人已經被困在了求導這一步.....

數形結合,是一道門檻吶。

朱允炆思緒飛遠,

轉眼間,三百多份試卷便批閱完畢.......

林大收攏試卷,查閱披紅(80分以上)的試卷,放到朱允炆身前:

“殿下,數算單科八十分以上的不過百人,至于聽寫......沒有披紅的。”

“這么少?”

朱允炆先翻閱著數算試卷,有些分數特別高的,把附加題都答了,所以高分也有一些,甚至有滿分的存在,

不過就算突破了80,大多數人分數也都集中在90分以下,

這個分數結合學習時間來看有些慘不忍睹......但畢竟是自學,也能接受。

“這么難嗎?我這試卷.......不應該啊?”

朱允炆快速翻看完畢,再看另一沓聽寫的,更加慘不忍睹了,

“都只會寫幾個字,還有交白卷的?怪不得改這么快。”

這些孩子們基本沒上過學,念過書,

可以說是空長年歲,能認識幾個字的都算是“高水平”了,個位數的分數比比皆是,

至于說為什么不為了這個考試提前學一些文字.......就有點何不食肉糜了,

若泉州府有錢開社學,百姓們有錢上私塾,那該有多好呢?

“這分數,太差了........”

“不過也和預想差不多。咱們要開蒙,習數算,記賬,田畝之術......任務有些艱巨啊。”朱允炆淡淡地吐槽了一句,“希望大家不懼辛苦,把孩子們帶好。”

“校長放心。”

“我們一定做到。”

“校長放心。”

“林大,你就按照分數高低錄名就是,隨后出去公稿,至于想來學習的,可以自費旁聽,交錢了就來,交不起錢的就算了。”朱允炆對林大說道,“今日錄上的公費生就不要回家了,直接留在學校學習,晚上點燈,我要為他們上第一堂課。”

“聽殿下安排。”

林大拿了試卷和紙筆,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開始錄名,

作為皇孫殿下的貼身侍衛,他身兼數職,如今既是義學的護衛之長也是校長的秘書.....

“今日已計劃安排好第一堂課,各位各有職責,明日起就要上課,不知道教案準備好了沒有?”

朱允炆安排了林大的工作,便對老師們說道,

“昨日我便讓你們做了教案,數算,經義和歷史三位教學組組長,你們都寫好沒?”

林堂作為數算組的組長,第一個說道:“寫完了,校長。”

.......

“.....凡此有名之人,皆免費入學,落榜之人,亦可自費旁聽。”

聽到這里,原本沒有錄名的幾個孩子眼睛又亮了,

只要能入學,對他們來說都是好的,

所以做生意的,為官的,或者跑船的,手里有些錢的家長便問道:“自費旁聽,需多少錢每日啊?”

“不多,一貫錢,只收現銀,囊括吃穿學,但不包括住宿。”

林大作為朱允炆的近侍,對義學的情況也很了解,

宿舍的床位是夠的,但住宿的花費遠非聽課和吃飯可比,

“若吃學住一體,則一日兩貫錢,可月付,但不接受賒賬。”

“一日兩貫錢,這誰負擔得起啊?”

“這學費也太貴了,泉州府,哪怕是福建省,也沒有哪個私塾收費是如此昂貴的?”

“貴的嚇人,都說這位殿下會做生意,如今看來也是”

“若入此門,則遵守規矩,你若不愿意來,走就是了。”

林大也不慣著,伸手送客,不多時便有不少大人帶著孩子離開。

“不知義學教授何物?”也有家長問道,“此前公告有些籠統。”

“五項,第一,數算。第二,經義。第三,歷史。第四,政治。第五,科技。”林大說道,“另有規矩,旁聽學子亦可進入正學序列,各位牢記。

明德義學三月一次小考,旁聽者與正式學子一同考試,排名靠后的學子待淘汰。

六月一次大考,第一期結束,正式淘汰學子,補錄成績優異旁聽生進入第二期培訓。

義學二期補錄五十位遺珠,正從旁聽者中取學子。”

聽到有成為正式學子的機會,不少人眼睛都亮了,

旁聽雖然收費貴,但有可能學成,也入那皇孫殿下的法眼啊,

而且林大繼續說道:“新開一門政治,結合經義史學,便是科舉之學,受此學問,亦有望金榜題名,想那臺州府的方孝孺,亦是得了皇孫殿下真傳,今朝有望踏上金殿之上!”

聽到這番話,很多人搖擺的心思瞬間就有些篤定了。

“兩貫錢一日,好像也不貴。”

“貴是有些貴了,但皇孫殿下親自教授進士之學,哪里的學子有這般福分?”

“不貴不貴。”

交得起這個錢的人倒是覺得交多少錢都不要緊,當即便要報名旁聽生,

旁聽生不限名額,來者不拒,不多時便有了八十多位想要旁聽的,

但交不起這個錢的人便有些心酸了,帶著孩子走遠,

有些家中實在貧困,有些則是孩子著實有些愚鈍.....

“若只是學個記賬,來這義學學堂作甚?還不是看上了這里包吃包住,還包【分配工作】。”

“分配工作,莫不是進入工廠之中?”

“我可是聽說工廠不只有職工路線,還有管理路線,若不是我手上還有些活計,估計也去廠里打工了。”

也有人忿忿不平:

“幾個破工廠能掙幾個錢?若是能上府學,還來這里做什么?”

更多的是覺得沒有混上免費的學習資源,感到懊惱,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不爭氣,

只是這個世界上,懊惱是最沒有用的東西.....

錄名的學子已經得到了入學的機會,熟悉學院的環境,找到自己的宿舍,熟悉在義學念書的流程,也要慢慢開始習慣沒有父母的生活,

天色漸漸暗了,

從太陽升起到日落西山,

這一日便在忙碌中過去,

太陽落山之后,夜幕低垂,

整個泉州都陷入了昏暗,

在這個時期,大部分家庭都沒有夜晚點蠟燭的習慣,最多點柴火照明,

當然,如今多了燒煤這個選項。

蠟燭還是非常昂貴的,不少住在泉州府中心城區的普通家庭都舍不得點蠟燭,

唯有官宦和商賈人家能點一些燈,

可不管是哪家,都不如義學學府明亮,

學院之中,燈火通明,

旁人買不到的煤油燈,在這里仿佛不要錢的一般,到處都是,

年紀小的學子站在走廊里,看著懸掛在屋檐下的燈籠狀煤油燈,不覺眼睛都看花了:“這燈,好像幾百兩一盞吧?”

“煤油才貴咧,一百兩一斤,尋常人家哪里用得起。”

“這么貴啊,能賣的出去嗎?”

“賣得好著呢!我聽說停在港口的大船,只為等這一個貨物,你說好不好。”

“嘖嘖,看起來皇孫殿下年紀不大,滿了十二歲沒?”

“沒有,聽說才十一歲。”

學堂的教室里,亦是兩盞煤油燈,懸掛在房梁之上,

有人神秘兮兮地說道:“皇孫殿下不缺錢,如今興辦義學,聽說只為傳播新學,這新學不同凡響,乃是改造世界的方法論。”

“方法論是什么?”

“方法論,便是改造世界的手段,在改造世界之前,我們要先認識世界,對世界的認識,則是世界觀。”

“你怎么知道?”

那人自豪地挺起了胸膛,“我叔父乃是孫學正,我聽他說的。”

“哦。”

周邊的人看著他胸前的牌子,

“你知道這么多,怎么是個旁聽生?”

“哈哈哈哈。”

旁邊的正式學子聽得此言,不由得大笑起來,課堂內外充斥著歡快的氣息,

“我這只是暫時的,一時考的不好而已。”

“學習又不是看一時的成敗,而是看長遠的得失。”

“將來我一定能成為正式學生。”

任由他大放厥詞,旁邊的學子卻只是一位地發笑。

為了區別正式學生和旁聽生,義學早就在鑄鐵廠定制了胸牌,

正式學子的胸牌乃是“義學”二字,旁聽生的胸牌則是“旁聽”二字了......

正式學子不需要交錢,而且受到重視,

旁聽生要交錢學習,并不得到重視,作為更是在邊角,

不管怎么說,正式學子都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所以少年心性,嘲笑一下“故作聰明”的旁聽生也不無不可.......

“咚!咚!咚!”

三聲鼓響,教室內外傳來震感,

“一班到三班,來廣場上集合!”

一百個學生按照成績分成了三個班,有快中慢三種不同的進度,

旁聽生基本都在慢班,進度一個月一調,

快班跟不上的會下調,慢板進度快的則會上調,

這些孩子們年齡大小差距較大,

定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去到自己合適的班級去,確保教學資源分配更加合理。

帶班的三位組長進入教室之中,帶著學生有序地走出教室,

之間之前放置著兩塊大木牌的廣場上,豎起了一個小木臺,

幾盞煤油燈照亮一塊弧形的地面,教學組組長兼班主任帶著學生們席地而坐,

好不容易安靜了一會兒的學生們又開始嘰嘰喳喳地說起來:

“校長要給我們上課啦。”

“下午吃飯的時候不是說了嗎?開學第一課。”

“這第一堂課,會講什么呢?”

“不知道。”

“校長看著還沒我們高呢.....”

校長朱允炆站在小木臺上環視一周,見學子們按高矮排列好了坐在地上,才說道:“安靜。”

他聲音不大,但好似有回聲一般,

是林大跟著喊了一聲:“安靜!”,

學子們都朱允炆不是很熟悉,但是對這位林大很是熟悉,

今日的所有內外事務,基本都能看到這位教導主任的身影,

于是整個廣場慢慢安靜下來。

“各位同學,晚上好,今天是我們開學的第一天,開學考試結束后,我讓教導主任和各位老師帶著你們參觀了學校,大家覺得學校怎么樣?”

“好。”有人小聲說道,一看身旁眾人,縮了縮腦袋,尾音都變小了。

“聲音太小,我聽不到。同學們覺得好就可以說好,覺得不好可以不說話,再回答我,到底好不好。”

“好!”

學子們的喊聲響徹整個廣場,

義學的建筑新穎,而且宿舍設施比很多人家里都好太多,

吃的東西也有肉有菜,還有大粒的米飯,

不管有多挑剔,應該是能很輕易分辨出好壞的。

朱允炆輕輕壓手,霎時間學子們都偃旗息鼓:“我聽到咱們同學說好,可能有人不知道同學的意思......同窗求學謂之同學,今日開學第一課,就從同學開始說起。”

“我們義學的學子有六歲的,有十六歲,不管是六歲還是十六歲,學習這件事,沒有年齡的大小,沒有早晚的區別。”

“只要大家開始學習,便是同學,同門求學,便為同學。”

“更說本師同學在......我們既非結社,亦非書院,沒有師徒關系,只有師生情誼。”

“沒有師徒關系?”有旁聽生嘟囔道,“那豈不是?”

在周圍所有人都沒說話的情況下,這人的聲音就很清晰,

林大說道:“認真聽課,莫要說閑話,晚餐前的學院規矩都忘了嗎?”

那人縮了縮腦袋,

朱允炆往那個地方看了一眼,感覺莫名看起來有些熟悉,好像是在哪里見過一樣,

不過夜色昏沉,燈光雖然明亮,但不至于讓他看到幾十步之外陰影之中的人,

他繼續說道:“各位同學既然來到此地,就不分彼此,無有尊卑,年齡并非阻礙,只有學識才是我對大家唯一的評判標準。”

“可不是,我身上戴的胸牌和他們都不一樣。”

那人又嘟囔了一句,下一刻便感覺到周圍全部沉寂了下來,

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就連校長朱允炆也不說話了,冷冷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林大!”

身兼數職的林大受到示意,盡量讓表情嚴肅些,挺了挺自己的胸膛,厲聲道:“孫寒殊,你站起來聽!”

孫寒殊有些尷尬地站了起來,沒想到學院紀律如此嚴明,喃喃道:“也是,殺雞儆猴,我這是做了那只雞了....”

“站到后面去。”

林大再次厲聲呵斥,他身子震了震,不情愿地走到了最后面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河间市| 仙桃市| 武冈市| 河池市| 邛崃市| 巴中市| 贵州省| 临桂县| 西乡县| 神池县| 芷江| 和平区| 平山县| 井研县| 巴青县| 镇远县| 大英县| 漠河县| 陕西省| 汉寿县| 额济纳旗| 宝坻区| 肇源县| 资溪县| 且末县| 林州市| 麟游县| 紫金县| 随州市| 永寿县| 乌苏市| 于田县| 运城市| 宁陵县| 南华县| 遂昌县| 隆回县| 娄底市| 蒙城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