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秋,丹桂香透長安殿。
高祖擲虎符于階:“靖可愿為朕執吳鉤?“衛公長揖受命,眸中映出江陵煙雨。
是夜,書房燭影搖紅,紅拂女研墨,見靖手繪《荊襄水經圖》,筆鋒過處,竟現赤壁舊戰痕。
江畔舳艫云集,衛公親執丈桿測水:“昔韓擒虎夜渡采石,正需此等順流勢!“
士卒見主帥挽袖立濤頭,皆呼:“愿隨藥師造天塹!“
忽報蕭銑遣諜窺營,靖笑令:“盡撤江防,縱其觀之。“
諜歸報:“唐軍舟楫朽敗。“銑撫掌大笑,豈知三百艘樓船正藏漢沔蘆葦中。
九月朔,江水暴漲。
衛公白衣登艨艟,劍指東南:“此天助大唐,諸君可聞建康鐘否?“千帆競發,若赤壁火船重生。
蕭軍望見唐旗,尚笑:“此必商旅船隊。“及至鼓角震天,方知大勢去矣。
攻江陵日,血染城堞。
衛公親執桴鼓,忽有流矢貫甲。
紅拂所贈魚腸劍匣驟鳴,竟偏箭鋒三分。
士卒見主帥創而不退,皆效死力。
城破時,蕭銑捧印緩出,仰見靖立殘垣,恍若周郎再世。
江淮烽煙再起,太極殿漏刻聲急。
高祖蹙眉:“非藥師不可!“衛公受鉞時,腰間“定唐“刀自鳴不止。
紅拂夜卜蓍草,得“坎“之“師“,泣勸:“卦象兇險。“
靖笑拭其淚:“吾乃大唐藥師,豈懼江淮瘴癘?“
至丹陽,令軍士多樹旌旗,夜擊鉦鼓。
輔軍斥候數報:“唐軍連營三百里。“公祏分兵應之,正中圍魏救趙計。
衛公趁霧渡江,恍若光武昆陽夜襲。
會戰日,令陌刀手列“卻月陣“,輔軍鐵騎竟如浪拍礁巖,碎作齏粉。
追亡逐北時,衛公馬踏芍陂,見公祏棄甲遁入竹林。
忽憶少年讀《孫子》“窮寇勿迫“,然揮鞭斷喝:“此非窮寇,乃國賊!“終擒之于烏江亭,恰似項羽末路重演。
貞觀三年冬,北斗柄指北,胡塵暗河源。
太宗夜召衛公,執手殷殷:“朕聞陰山積雪,可淬英雄劍?“
靖對曰:“臣請借三尺寒冰,為陛下鑄太平刃!“
是夜,三千玄甲出長安,馬蹄裹氈,銜枚似鬼行。
紅拂女焚《陰符經》禱天,灰燼竟成北斗形。
至定襄城下,頡利可汗方擁美醉飲。
忽聞霹靂裂穹,唐軍自雪幕出,若天兵降霄漢。
衛公揮“定唐“刀,刃光映雪,竟現渭水盟誓景。
突厥狼騎未及控弦,已作刀下新鬼。
頡利奪馬西遁,遺金冠于血泥,衛公笑謂:“此當獻太廟!“
陰山風烈,吹角連營。
頡利陳兵十萬,笑指唐旌:“李靖攜此羸卒,欲效螳臂當車耶?“衛公登高臺,令旗三展:
先以勁弩碎其鋒,次以陌刀斷其腰,終遣鐵騎抄其髓。
突厥陣潰,自相踐踏,血融積雪成赤溪。
衛公單騎追亡,恰遇紅拂所贈魚腸劍鳴匣,遂生擒頡利于斷崖。
昔霍驃姚未竟之功,今盡收藥師囊中。
永徽二年,昴宿犯軒轅。
吐谷渾寇涼州,掠婦孺為牲。
時衛公年逾花甲,猶請長纓:“臣雖老,尚能飯三斗,開五石弓!“太宗含淚許之。
出師日,長安百姓爭獻陌刀,堆疊如山。
西征途險,流沙噬骨,罡風裂旗。
衛公令士卒負冰前行,夜觀星象定方位。
至積石山,吐谷渾王伏允笑:“唐翁欲葬此耶?“靖晨炊時忽撤灶,偽退三十里。
胡騎追之,中伏于星宿川。
唐軍借風縱火,烈焰焚天,百里赤嶺竟夕成焦土。
最險一役,衛公墮馬傷臂,以戰袍裹創,血書軍令:“有退過某旗者斬!“士卒感泣,冒矢石先登。
終擒伏允于黃河源,見其帳中懸“李“字箭靶,箭痕密如蜂房。衛公嘆:“恨不早誅此獠!“
贊曰:觀衛公平南,水戰暗合赤壁謀,陸征明用垓下陣。
然其最妙者,在化《孫子》為血脈,融《六韜》入神魂。
今觀鄂州殘戟,猶聞江陵戰鼓;撫揚州舊磚,尚感丹陽劍氣。
觀衛公四夷征戰,北擊如電,西征似火。
其用兵也,陰陽互濟,剛柔并施。
昔蘇定方破突厥,猶賴藥師遺策;裴行儉平西域,尚循衛公故智。
今龜茲故壘,猶見唐刀劈石痕;青海湖畔,尚聞“李“字戰旗風。
嗟乎!華夏劍魂,永鎮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