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
- 精準努力:用創業的心態去打工
- 劉志華
- 3236字
- 2025-03-17 09:49:39
經濟形勢變化莫測,職場競爭無處不在,要想在任何時期都有選擇資格,就要有足夠的實力和不可替代的獨特之處,更要懂得沉淀。而立身之本就是一句話:用創業的心態去打工,用主人的心態去經營。
2017—2019年,我記得有一個響亮的口號:“大眾創業”,于是“創業”便成了當時的熱點和時髦的詞匯,總覺得不去創業就不能證明自己有能力,寶媽、職場人,甚至退休人和學生都加入創業大潮,也正是這種眾人拾柴的景象和氛圍,讓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微商”誕生并快速成長,三年時間成就了無數人,也涌現出了眾多新銳品牌,當然不乏交了錢只湊了熱鬧的。
經歷了三年的“口罩期”之后,可以明顯感覺到求職市場的變化:無數大廠紛紛裁員,獵頭推薦的大批人才也由原來的單一品牌經歷到擁有過大平臺中高層級別以上身份的“能力者”,而各位求職者也愿意自降身價……這場景放在2019年之前,是很少出現的。
類似的新聞也層出不窮,各平臺裁員幾乎成了一種現象,而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被“N+……”了。一時間,擺攤兒,嘗試做新媒體、短視頻的人層出不窮,也有一部分人選擇躺平或半躺平狀態,因此,生活也逐漸陷入無盡的焦慮和迷茫之中。
同樣是從業者,卻有另一種現象,那就是無論經濟怎么“下行”,市場怎么變化,公司如何裁員,競爭如何激烈,他們永遠都是忙碌的、充實的、充滿向上正能量和信心的!
當你躺在床上刷手機的時候,有一些人卻每天在學習,在尋找新的出路。早已有一些人做起了自媒體博主,或分享知識,或分享生活;當“K12改革”后,有些機構直接破產,而有些機構卻找到第二曲線,直播知識、直播帶貨,用在線教育和課程填滿了學生的假期;再看遠程辦公和OpenAI,在這三年中醞釀、發展、應用,刷新了打工人的認知;在線醫療、電商的業務量和成交額直線上升……就在一些人抱怨快吃不上飯的時候,另一些人卻賺得盆滿缽滿。
從2019年之前的“創業潮”到如今的“失業潮”,每一次潮來潮往、泥沙俱下之后,在困境的泥沼中,總有一些行業和個人能夠逆勢而行、逆風翻盤,不同結局的關鍵在于你是選擇徹底躺平、隨波逐流,還是絕地反擊、重新覺醒。
我看到身邊有不少年輕人,一邊咬牙堅持,一邊反復內耗,都說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然而他們似乎再也經不起任何打擊了。時代在飛速發展,我們絕不能原地踏步,我們有權吐槽,但更需要思考。
“用創業的心態去打工”是我走過職場二十余載,唯一能概括我如何從一個職場小白一步步走到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管、電商事業部總經理、合伙人的關鍵所在。這一路的我經歷豐富、感慨頗多,想到自己年輕時的陽光、熱情、拼搏、迷茫、不服輸、遠大夢想,就想把自己的一點心得提煉出來。希望這本書可以為正處在焦慮迷茫期的職場朋友提供一點啟發,堅定一點信心。無論何種境況都要保持創業的心態,無論是打工,還是做事,都要用創業的心態去充實自己的每一天,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任何時候掌握主動權,成為動蕩時期的自信者和成功時期的見證者。
那么,什么才是創業的心態呢?就是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認清自己的底牌,認清社會的發展趨勢,一直用內驅力推動自己做事。如果你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打工者,那么你只會做分內的事,而不會多思考一步,更不會有自驅力,做事的結果可想而知,升職加薪自然輪不到這樣的人;如果你有了創業的心態,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把公司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那么無論你做什么事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辦法,困難一個個攻克、計劃一個個推行、成績一個個呈現,堅持做,不斷重復和優化,一定會取得成就。
以我自己的故事為例。
我的父母很普通、老師很嚴厲、領導很包容,可以說從不同層面造就了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使我逐漸成長為一個自信、充滿干勁兒、積極向上的人。
畢業之后與其他新生一樣投簡歷、找工作,在剛剛畢業的四五年里,我寫過文案,做過策劃,解決過商業危機。原本已經做到了策劃總監的級別,其實只要在這個領域不斷深造積累資歷,大可不必再從零開始,踏入另一條全新且前途未知的陌生職場之路。
但我不服輸、對一切保持熱愛和好奇的性格,讓我感受到了互聯網時代的潮水,于是我在2007年選擇改變賽道,希望從事一份從想到、做到、拿結果能實現閉環的崗位(真正驗證自己的能力)。在多次選擇后,我幸運地進入了我現在所在的上市公司(曾經的一家民營企業),當時選擇的原因很簡單:老板謙和、低調、極其專注、對新事物充滿熱愛,公司有著好基因、好賽道、好產品……一句話,感覺哪里都對了,于是我也便開啟了從傳統模式到互聯網轉型的新模式,做起了電商,如今也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電商人”了。
自重新選擇賽道的那一刻起,我便告訴自己,一定要有創業的心態,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哪怕只有一個人單打獨斗,也要撐起一家公司的小部門,同時要時刻牢記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在“倍輕松”的17年,我學會了躬身入局,學會了排兵布陣,學會了戰略組織規劃,學會了在不同時期讓自己實現價值最大化,學會了不斷梳理定位,也學會了選人、育人、用好人、成就人……也因此,我從一名新員工,到了今天公司的合伙人,在別人看來,我是幸運的,甚至算得上平步青云。我確實幸運,最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愿意給我時間、包容我、信任我、成就我、讓我一路成長、一路向上的老板!同時也只有自己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走得艱難卻踏實。
在“倍輕松”的17年,從只有一個人的辦公室,做到有上百人的團隊,經歷了市場份額從0到1,從1到億,到GMV(商品交易總額)超過10億+,扛起集團70%左右業績的全過程。但這只能是一個時間上的拐點,創業人的心態就是讓自己時刻在路上:在學習的路上、創新的路上、不斷突破的路上……
如果說上市算是一家民營企業的拐點,那么上市后,我們就是一個歸零后的全新起步,有了更高的目標、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機會和資源,當然也會有更大的壓力和挑戰。2022—2023年,由于新冠疫情,我們這家新上市公司直接面臨困境,如何突破成了大難題,兩年的不斷研究和試錯,終于在2023年3月,我們開始嘗試在抖音做直播;做電商的十多年里,我們一直想做出一個百萬大單品,而這一次我們決定在以前所有經驗、團隊能力的基礎上,結合新電商資源,痛痛快快打一次爆品仗!而這一次我們也真的如愿打了一場超出預期的爆品規模仗……
你能想象嗎,17年前的今天,我就憑著幾次談話和老板無條件的信任,從一間75平方米商住兩用的辦公室,一個人開始了“倍輕松”的打工生涯。我一直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用創業的心態去打工,只管努力,領導不會虧待努力的人。
今天的結果也驗證了我的信念是正確的:馬總給了我17年的時間,讓我成長,讓我能夠慢慢地做一件從0到1的事情,這是很多老板做不到的。別的老板可能只會給你3年時間,就要看到成效,如果沒有達到預期,對不起,我們另請高明,你去自尋出路。所以,這確實是我比很多人更加幸運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讓我有了創業的心態和底氣,一干就是17年,所以無論過程如何,我真心感恩和知足。我知道,就算17年前的我不做電商,也會有其他人來做這部分工作,這是時代的需要,而不是誰來做的問題,因此,確實是公司培育了我、滋養了我、成就了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不斷給自己重新定位,找到最大價值體現的方式。如今,我也真正從轉身到轉念,想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同樣有著創業心態的年輕人。我越來越能理解“屋寬不如心寬,身安不如心安”這句話——當一切你夢想中想要的東西到來的時候,你無須推辭,它們都是你命中注定要經歷的,你只需把握時機、全力以赴、順勢而為、無愧于心;即使有一天它們離你而去,你也無須失落,因為它們都是你經歷過的,此時告一段落,去迎接新的變化。
但無論何時,都要時刻擁有創業的心態,一直用創業的心態去做事。記住:第一,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底牌,時刻保持好奇和學習創新;第二,大河無水小河干,大多數時候都是平臺成就了個人;第三,相信領導,只管努力,永遠感恩;第四,成就企業、品牌、團隊,也是成就自己在行業中成長;第五,要敏銳地洞察時代的變化,在每一個跌宕起伏的經歷里,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才能不負信任,不負使命,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