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亂世元廷
- 倚天:我靠尋蹤,滿手神功
- 慕百峰
- 2036字
- 2025-03-21 18:37:05
由于宋青書幫了大忙,哈總管經常找宋青書喝杯酒,他現在心情可謂好極。
“宋兄弟,”哈總管連稱呼都變了,舉起一個酒杯道,“以前我只覺得搶女人才有意思,現在經過宋兄弟的點撥,竟然嘗到了一種……愛情的快樂!這滋味!真是令人回味無窮,比喝了十碗酒都快活。”
宋青書笑道:“這就叫雙向奔赴,強扭的瓜不甜。”
“宋兄弟教我方法,扭下來的瓜實在太甜了!來來來,我再敬宋兄弟一杯!”
宋青書一飲而盡,非常過癮:“這么好的葡萄酒,真是難得。”
“當然,這是宮里賞賜的上好葡萄酒,”哈總管說,然后又打開一瓶,“今天喝個痛快!”
宋青書端起酒杯,情不自禁道:“琵琶不唱涼州曲,且進葡萄酒一觴。”
“好詩!”
哈總管贊道。
他也不覺得宋青書會詩詞歌賦是個減分項了,如今身份變換,反而成了加分項,“宋兄弟這文采,比王府的那幾個師爺都好!”
宋青書笑了笑:“過獎過獎。”
他剛才念的那首詩是清代詩人做的,元朝的人自然沒聽過。
又喝了兩杯,宋青書隨口道:“哈總管,最近府里好像很太平。”
“一直不都是如此太平?”
“說來也是。”
“不過明天就有點麻煩了。”哈總管道。
“有什么麻煩?”
“奇皇后身邊的紅人樸不花要來王府。”
“高麗人?”宋青書問。
哈總管點點頭:“沒錯,現在后黨在朝中權勢很大,奇皇后想拉攏拉攏汝陽王。”
他提到的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外國皇后,來自高麗。
年少時奇皇后作為高麗貢女來到大元。
——貢女是高麗的老傳統,這塊地實在貧瘠,沒多少好東西可以進貢,只能貢女人。
奇皇后運氣很好,也很聰明,竟然從一個泡茶女一路做到了元順帝的皇后!
后來的奇皇后越發想要專權,卷入宮廷斗爭,搞得元廷烏煙瘴氣。
奇皇后甚至一度想扶植自己的兒子提前登基,逼迫元順帝退位。
感覺這個女人的故事能拍成一部宮斗大戲。
事實上,韓國真有一部電視劇叫做《奇皇后》,主演是河智苑。
元朝的宮廷斗爭慘烈得很,似乎是歷朝歷代最嚴重的。
元順帝之前的四十年間就換了八個皇帝!
元朝的帝王歷史幾乎是一團亂麻。
元朝能堅持這么久,也是奇跡。全賴忽必烈打下的基礎續命半個多世紀。
什么外戚專權、太后稱制、權臣奸相,輪番上演。甄嬛要是放在元代宮廷,不知道能活幾集……
但唯獨就是厲害的太監比較少,這個樸不花算是一個。
奇皇后估計也想學此前窩闊臺的皇后乃馬真后,以及元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一樣臨朝稱制。
——元順帝剛登基時,就由嬸母卜答失里掌權臨朝稱制了七年。
奇皇后雖然是個高麗人,也不是個易與之輩,身邊有不少高官權臣。
宋青書問道:“來者不善?”
哈總管嗯了一聲,說:“樸不花投王爺所好,聽說王爺也喜歡舞文弄墨,于是帶來了幾個進士文人。但王爺卻并不想被這些宮廷瑣事糾纏,更不想成為后黨。”
宋青書說:“我也聽說現在朝堂里互為朋黨,而且互相傾軋。”
宰相門人七品官,在王府里確實能夠知道一些內部消息。
“因此王爺需要自保,不能分心。”哈總管說。
南邊起義軍已經遍地都是,元順帝時期,朝中的爭斗卻更激烈,那真是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一直延續到了元朝滅亡。
就算你是鎮壓義軍很有能力的大將,要是站錯隊,陷入黨爭,照樣弄死你。
此前的脫脫就是典型案例。
眼看他就要干掉江南義軍了,結果莫名其妙官位被擼了。
汝陽王自然知道這些,所以絕不想重蹈覆轍,避免卷入朝廷斗爭。
但他現在兵威正盛,勢力大增,想要拉攏他的人不在少數。
哈總管說:“對了,宋兄弟也讀了很多書,剛才還能做出那么漂亮的詩,明日樸不花來了,你就在大堂外邊,說不定能幫上忙。”
“我?府中不是臥虎藏龍?”
“歸郡主管轄的高手目前都離開了大都,就算他們在,也不便直接出手,對方可是后黨。”
宋青書點點頭:“確實如此。”
“宋兄弟飽讀圣賢書,追女人都不在話下,那幾個樸不花帶來的腐儒,更不值一提!”
宋青書笑道:“話也不能這么說。”
哈總管道:“我覺得宋兄弟完全沒問題,等這事過去,說不定王爺還能讓你去考科舉。”
“科舉應當要有秀才、舉人身份吧?”
宋青書還是了解科舉流程的。
“嗨!哪有南人那么麻煩!只要才學夠,給個考試資格又不是難事。而且只是有資格參加會試、殿試而已,能不能考上,還要憑本事。”
哈總管解釋道。
說起來,元代非常不重視科舉。
長江以北,從金朝滅亡,科舉停了80年;南方時間短點,也停了38年。
整個元代,僅僅開了十六次科舉,而且最后的元順帝一朝就占了十次,錄取進士比例超過六成。
元代科舉的歧視性非常大,蒙古人、色目人的題目超級簡單,漢人的超難。
如果蒙古人、色目人愿意考漢人的科目,中舉了就加一等授官。
最后張榜也是分為左右兩榜,蒙古、色目人在右榜(元代以右為尊),漢人在左榜。
每科都是兩個狀元,蒙古、色目人的狀元地位比漢人狀元高。
另外,必須說明,元代當官的途徑有好幾種,科舉只能列居最末。
所以很多蒙古人通過其他途徑當了官,卻不認識多少字,結果還要去中原地區當官,鬧了很多笑話。
比如有的蒙古官員連數字“七”都不會寫,明明下面的勾要往右拐,結果寫成往左拐。
宋青書聽了哈總管的話,腦中的嗡嗡聲又大了一點,說道:“好吧,我就爭一爭這個科舉名額。”
哈總管笑道:“要是宋兄弟中了進士,那真是大奇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