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虎踞鷹崖
- 鐵血大明:1625重啟神舟
- 諾諾宮幽
- 1764字
- 2025-08-06 03:08:59
晨霧中的鷹嘴崖像頭沉睡的猛獸,青灰色的巖壁在朝陽下泛著冷光。孫傳庭踩著濕滑的山道向上攀登,靴底碾碎了幾叢貼著石縫生長的野山菊。身后跟著張小山,孩子手里攥著根長棍,時不時戳戳路邊的草叢——這是新學(xué)的斥候本事。
“小山小心!”孫傳庭突然拽住張小山的衣領(lǐng)。前方三步處,看似堅實的石板竟是個巧妙的翻板陷阱,底下豎著削尖的竹刺。孫傳庭蹲下身,指尖撫過機關(guān)邊緣的磨損痕跡——這里不知葬送過多少條性命。
轉(zhuǎn)過一道鷹喙狀的突巖,整個山寨全貌豁然眼前。孫傳庭的瞳孔微微收縮:這哪里是尋常匪窩?分明是座微型要塞!
山寨布局如棋盤般嚴整:
東側(cè)依著峭壁建起三層木樓,飛檐斗拱竟有幾分官式建筑的味道,想來是匪首居所。此刻樓頂?shù)牟t望臺還在冒煙,那是昨夜被火箭點燃的痕跡。
西面一排低矮的夯土屋,門前晾曬著發(fā)霉的獸皮——嘍啰們的住處。屋后竟有個半畝見方的練武場,地上深深淺淺的腳印顯示常有人在此操練。
北崖邊突兀地支著個鐵匠爐,風(fēng)箱上還掛著未完工的腰刀。爐旁堆著些奇特的礦石,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藍綠色——難怪山匪的兵器比官軍的還要鋒利三分。
最令人心驚的是南面的“糧倉”,實則是掏空山體而成的石窟。孫傳庭彎腰鉆進去,指尖蹭過石壁上人工開鑿的痕跡,這工程絕非短期能成。洞里還堆著百余袋糧食,最里側(cè)的幾個麻袋上,“賑災(zāi)糧”的朱砂印尚未褪色。
“老爺!”張小山在糧堆后發(fā)現(xiàn)道暗門。推開后是條向下的石階,寒氣夾雜著血腥味撲面而來。孫傳庭接過火把,火光映出地牢全貌:二十多個鐵籠依壁而建,籠底的石板被磨得發(fā)亮;墻上釘著幾副銹跡斑斑的鐐銬,鎖鏈末端還掛著半截白骨。
最里側(cè)的牢房與眾不同——青磚鋪地,鐵柵欄上包著銅皮,里面擺著張榆木案幾。孫傳庭用劍尖挑起案上一本冊子,竟是往來賬目!某頁記載著“臘月初八,送黑虎山劉瓢把子女子五名,得鹽鐵若干”。
登上東側(cè)木樓的頂層,整個山勢盡收眼底。孫傳庭的指尖在窗欞上輕叩——這里視野極佳,官道上的螞蟻都看得真切。山道呈“之”字形盤旋而上,每處拐角都設(shè)有暗哨位;后山的采藥小徑藏在瀑布后方,水流聲恰好掩蓋行軍動靜。
“妙啊...”孫傳庭不自覺地喃喃自語。這地勢,這布局,簡直是天賜的根據(jù)地!西望太原,東扼崞縣,北上可通草原商路。若稍加改造...
“老爺!”王栓柱氣喘吁吁跑來,“大夫(被囚禁的周大夫)說那些姑娘...有三個活不成了...”
傷患的呻吟聲將孫傳庭拉回現(xiàn)實。臨時安置點里,周大夫正在給個瘦骨嶙峋的少女施針。那孩子胳膊上滿是燙傷的疤痕,眼神空洞得像口枯井。角落里,昨夜解救的老人們捧著粥碗發(fā)抖,米湯順著嘴角往下淌。
孫傳庭突然拔出佩劍,“錚”的一聲釘在榆木案上:“集合所有人,我有話說。”
正午的陽光下,兩百多號人黑壓壓聚在練武場。孫傳庭站在磨盤上,身后是那面獵獵作響的孫字旗。
“想回家的,每人發(fā)三斗糧,派兩人護送下山?!彼曇舨淮?,卻讓嘈雜的人群瞬間安靜,“愿留下的——”劍尖劃過一道銀弧,指向東南方的建筑群,“我會把這里建成真正的活命之地!”
人群炸開了鍋。劉三娃拖著斷腿往前爬:“愿跟著老爺活命”,幾個少女抱頭痛哭,她們早沒了家。王栓柱突然舉起鋤頭:“跟著孫老爺,建個不受欺的莊子!”
孫傳庭抬手示意安靜,轉(zhuǎn)向正在給傷員包扎的大夫:“周大夫,您精通醫(yī)術(shù),我想在此設(shè)個醫(yī)館。”
周大夫的銀針停在半空,眼淚突然砸在藥碾里:“我那傻閨女...要是早遇上老爺...”話沒說完就背過身去,肩膀抖得像風(fēng)中的葉子。
接下來的場面讓張小山看呆了眼。老爺就像變了個人,手指在山石上勾畫,嘴里蹦出些聽不懂的詞:“夯土墻要加糯米漿...箭樓建在這處巖突...后山瀑布可引水輪...”趙大柱帶著人拆匪窩的機關(guān),李二狗組織婦女們蒸煮繃帶,連郭雀兒都被派去跟周大夫認草藥。
日落前,孫傳庭在《行程錄》上畫了幅精細的山寨改造圖,又在末尾添注:鷹崖寨可作根基,需速與太原范氏通氣;周大夫醫(yī)術(shù)精湛,可以培養(yǎng)醫(yī)療人員;留趙大柱暫領(lǐng)防務(wù),王栓柱管庶務(wù);鐵礦需秘?zé)挘庹泄俑俊?
暮色中,新的界碑立在山道口。孫傳庭親自用朱砂題寫“孫氏屯“三個大字,底下還有行小楷:“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張小山蹲在旁邊看,突然說:“老爺,這像不像戲文里的桃花源?”
孫傳庭揉了揉孩子的腦袋,沒說話。遠處,新點的炊煙裊裊升起,與夕陽融成一色。那面孫字旗依舊插在最高處,只是旁邊多了面小小的白幡——下面埋著周大夫的妻女,墳頭擺著朵剛摘的野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