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煉鋼爐(求追讀)
- 皇子,種田,明末工業指南
- 數理化生
- 2381字
- 2025-03-18 23:43:56
第二天,一直到日上三竿,朱慈炯才從半丈寬的大床上爬起來,伸了個懶腰,照例喚道:“黛兒!”
無人應答。
“咦?”
朱慈炯穿著小褲衩,趿拉著鞋子來到屏風后邊夏黛兒的床鋪看了眼,沒人。
他摸了摸床鋪,連熱氣都沒了。
朱慈炯回去穿好衣服,走出門,看到趙福海正在院子里掃地。
“福海,黛兒呢?”
趙福海抬頭看到朱慈炯,忙道:“她在廚房呢!昨天來的匆忙,忘找廚子了,她自己燒菜呢!”
“那士兵們怎么吃飯的?”朱慈炯又問。
“他們有火頭兵?!?
“咱們跟他們一塊吃算了?!?
“哎呦,您哪能跟那些人一塊吃啊。今天我去趟國公府,好歹給您找來一個廚子。”
“還是算了,你跟黛兒說,不用給我備飯了,我去吃大鍋飯。……給我雙碗筷?!?
趙福海只好跑去屋里,取了一雙碗筷給他。
這宅子共有大小四個院子,朱慈炯來到前院,就看到一群士兵正排隊打飯。
朱慈炯走上前去,喊道:“給我留一份兒??!”
眾人扭頭看向他,紛紛笑著點頭。
朱慈炯以前就時常去軍營跟他們聊天,所以大家對他都很熟悉。士兵們當然不知道朱慈炯的身份,但不耽誤他們真心的擁護,畢竟,他們今天能吃飽飯,能吃肉,都是拜朱慈炯所賜。
這些當兵的思想向來樸素,誰對他們好,誰給肉吃,那就給誰賣命!
朱慈炯站到隊尾,安靜的排隊。
前邊的士兵扭臉看了眼,有些局促。
“你叫馮鐵子吧?”朱慈炯突然說道。
馮鐵子瞪大了眼睛:“您,您知道我?”
朱慈炯笑道:“當然知道。好好訓練,等以后打仗立了功,有重賞。”
“哎!”
等了有半刻鐘,終于到朱慈炯了,早上的主食是米飯,菜是酸菜炒豆腐,另外每人還有一個煮雞蛋。
肉當然不是每頓都能吃到的,一般只中午有,按規定,每人每天配額是二兩肉食。(明朝二兩約60克)
朱慈炯盛了飯,就走到一邊,跟士兵們一樣蹲著吃。
飯剛吃一半,大門外響起了一陣馬蹄聲。
朱慈炯站起來,走出大門,就看到張世勛領著一隊士兵拉著幾輛馬車回來了。
“公子,您要的東西到了。我看您還沒起,就自己帶人取了回來?!睆埵绖渍f。
朱慈炯大喜,道:“是玉溪窯那邊的東西嗎?”
“是!”
“太好了,趕緊卸到院子里去。”
朱慈炯要的東西是耐火磚!
至于耐火磚的用途,自然是煉鋼。
早在幾個月前,朱慈炯就派人前往江西景德鎮尋回了高嶺土(景德鎮燒制青花瓷的土是高嶺土),接著,他又派人把高嶺土還有其他配料一塊送往玉溪窯,要求他們按照配方燒制。
沒想到都這么久過去,對方總算是把磚燒成送來了。
耐火磚的燒制其實并不算復雜,重點就在配料上。
首先是黏土的選擇,要用高鋁黏土,也就是高嶺土。其次還要加入“熟料”,一般是陶瓷碎片磨成粉,增強耐火性。最后還要加草木灰,作為堿金屬氧化物,以降低燒成溫度,改善燒結效果。
回到院子里,一塊塊紅褐色的磚被卸下碼放好,兩千多塊是有的,足夠修成兩個爐子了。
朱慈炯匆匆扒完飯,然后興沖沖的跑回屋里拿出早已畫好的圖紙。
“張世勛,你快去找最好的泥瓦匠跟鐵匠過來??烊?!”
“您不是要修爐子嗎?找鐵匠做什么。”
“你別管,快去就是。”
朱慈炯打算采用的煉鋼方式是大名鼎鼎的轉爐煉鋼法。
他雖然沒見過煉鋼爐,但知道原理,就是向鐵水中吹入氧氣,以氧化磷硫等有害雜質,使其變成爐渣。純氧他當然弄不來,但吹入空氣的效果也差不多。
鐵匠跟泥瓦匠很快找來了,朱慈炯把圖紙讓他們看。
“這種爐子會修嗎?”朱慈炯問。
泥瓦匠忙不迭地點頭,“會修。這個我認得,是煉鐵爐吧?……這個就不知作甚了,貴人是要修水池嗎?”
“不該問的別問!”
朱慈炯又問鐵匠:“這種鐵殼子會打造嗎?”
鐵匠也點頭:“東西好做,就是用料恐怕不少?!?
“這你不用操心,即刻打造就是?!?
花了整整五天時間,爐子終于修好了。
一共兩個,其中一個是普通高爐,用來煉化鐵礦石獲得鐵水;一個是轉爐,不需要加熱裝置,把鐵水倒入其中吹氧即可。
普通高爐就不必說了,轉爐卻值得提一句,它內層是砌的耐火磚,外層還包了鐵殼,以作固定形狀用。整個像一個深鍋,內徑一米,外徑一米五,著實厚重。
爐子修好了,接下來就要正式開煉。
先把鐵礦石跟焦炭分層整齊碼放在高爐中,接著點火,吹風,熊熊火焰燃燒起來。
一個時辰后,鐵礦石變成了鐵水,表面浮著一層厚厚的爐渣。
朱慈炯讓人打開高爐底部的閥門,鐵水緩緩流了出來。
幾個大漢用耐火磚做成的容器接著,然后抬著容器,把鐵水倒入轉爐,鐵水四濺。
鐵水很快沒過了吹氧管——其實就是陶瓷燒制的管子,陶瓷管另一端連接風箱,開始向鐵水中鼓風。
知識點:高溫下,氧氣是會跟碳、硅、猛、硫、磷等發生氧化反應的。而這個反應過程又會產生大量的熱,反過來加熱鐵水,從而越吹氣溫度越高。
只見一鍋鐵水像是沸騰了一般,不斷地涌動。
朱慈炯又讓人取來石灰作為造渣劑加入其中,以把磷硫等物質變成不溶于鐵水的爐渣。
一直到兩刻鐘后,爐子內部的“沸騰”終于平息下來,說明雜質反應的差不多了,變成了鋼水。
朱慈炯一聲令下,幾個大漢推動爐池使其傾斜,鋼水就從爐身上開的孔道流出到耐火容器中。
等它冷卻,就得到了鋼錠。
張世勛好奇的湊到鋼錠旁邊,說:“公子,這就是鋼了嗎?看起來……并無特別之處啊?!?
“你拿刀劈一下試試?!敝齑染夹Φ?。
張世勛站起來,抽出了自己的佩刀,笑道:“我這可是百煉鋼刀,把您的鋼砍壞了您別生氣?!?
“啰嗦!你砍就是了。”
張世勛往掌心啐了一口,握緊刀,大吼一聲,用力劈下。
叮!
一聲脆響,張世勛的手震得直發麻,刀身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豁口。再看那鋼錠,竟毫發未損!
張世勛不死心的湊近了看,只有一道白痕,一擦就掉,平整如新。
他眉毛擰成了疙瘩,道:“這不會是生鐵吧?這么硬?”
生鐵是比鋼要硬的,但很脆。
“是你的刀碳含量太低了?!?
朱慈炯走上前,道:“不信你拿錘子砸,看會不會開裂,開裂就是生鐵,不開裂就是鋼?!?
聞言,張世勛立刻找來鐵錘,使勁捶打鋼錠。鋼錠表面出現了凹陷,但沒有絲毫裂紋。
張世勛哈哈大笑,丟掉鐵錘,說道:“竟真是鋼。公子,有了這爐子,咱們一年能產個幾千斤鋼吧,比工部的產量還要多?!?
“呵呵。豈止!是比整個大明的鋼產量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