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順治:我只愛美人,我不要江山
-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中國史
- 春秋小歷
- 2777字
- 2025-03-13 16:56:32
順治皇帝有位妃子,董鄂氏,世稱董鄂妃。
“董鄂”,屬于滿洲八旗中的固有姓氏,滿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一種生長在水中的野草。
人的名字,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代號,你可以起一個好聽的名字,但你未必能有如你名字含義那樣的人生。
然而,董鄂妃的命運就如她的名字一樣,如風中殘燭,如雨中落葉,如水中浮萍。
冥冥之中,她的命運成為一種注定。
滿洲分為八旗,也就是八支軍隊,八旗軍隊不打仗的時候是在土地上耕種的百姓,而打仗時,則是在戰(zhàn)場上驍勇善戰(zhàn)的士兵。八旗是清人的社會組織模式,也是清朝的根本制度。
八旗中,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屬于下五旗,地位較低;而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屬于上三旗,地位較高。董鄂氏屬正白旗人,是根正苗紅,地位相當不錯的八旗子弟。
并且,董鄂氏的父親鄂碩還是正白旗中的高級軍官,他常年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駐兵,所以鄂碩的家眷一直都在江南地區(qū)生活。
所謂“樹挪死,人挪活”,和那些喜歡在遼東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女真人不同,董鄂氏在這片江南水鄉(xiāng)溫潤之地受到了大量的江南士族文化熏陶,使她快速從無知少女轉(zhuǎn)變?yōu)闃O具文藝氣息的女子。在清朝滿洲世家的女子中,董鄂氏這種秀外慧中、飽讀詩書、深受漢文化熏陶的女子,可以說是寥若晨星,十分難得。
巧的是,此時的清朝皇帝順治,也是個實打?qū)嵉奈膶W(xué)愛好者。
所以,順治皇帝只不過是在人群中多看了董鄂氏一眼,從此就再也沒能忘掉她的容顏。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順治選中董鄂氏,冊封其為“賢妃”。
要知道,紫禁城里的女人千千萬,那可不是誰都能見皇帝一面的。
從紫禁城寬大的甬道走到宮殿內(nèi)苑,距離其實并不算特別遙遠,但有些人為了這短短的距離,卻要奮斗一輩子。
多少秀女前赴后繼地入宮,卻終年未獲圣眷,最終只能老死宮中,然而董鄂氏卻一步到位,直接就封了妃子。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分皇帝,長相很一般,甚至有些是十分丑陋的。董鄂妃天生麗質(zhì),美貌非凡,順治皇帝則是當時備受推崇的英俊才子。如順治和董鄂氏這種天造地設(shè)的佳偶,還真是不太多見。
同年十二月,皇帝晉升董鄂氏為皇貴妃。
讀史到此,不禁感嘆,這樣的升遷速度,有清一朝都極為罕見。
封完皇貴妃之后,順治還不滿意,又對董鄂氏的親族大加封賞,賞賜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不計其數(shù),單是黃金就給了一百六十兩。不僅如此,順治還在紫禁城里為董鄂氏舉行了盛況空前的冊封典禮,還專門在典禮當天大赦天下。
有清一朝將近三百年的時間里,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這一年,順治皇帝十九歲,董鄂氏十八歲。
兩個站在帝國金字塔頂尖的年輕人,就這么轟轟烈烈地相愛了。
事實證明,順治沒有愛錯人。因為董鄂氏不僅很快為順治誕下了子嗣,還時常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幫助順治。
首先,我們來說這個孩子。
董鄂氏產(chǎn)子,可喜可賀,可十分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到一個月就夭折了。
痛失愛子,順治皇帝又按捺不住對董鄂氏的偏愛,直接把這個夭折的孩子追封為和碩榮親王。一月不足而死后封親王,這已經(jīng)是超越清朝祖制的存在了。但順治還不罷休,之后更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為這個孩子修建了華麗的陵寢。
接下來,說一說順治皇帝這個人。
順治的父親皇太極不僅走得很早,而且走得十分匆忙,一句遺囑也沒留下,懵懂無知的順治皇帝六歲登基,面對主少國疑的境況,分外迷茫。在順治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里,他被兩個人牢牢地鉗制著,一個是他的叔父多爾袞,另一個是他的母親孝莊太后。多爾袞主外,牢牢掌握軍政民大權(quán),孝莊太后主內(nèi),嚴格規(guī)范順治的言行舉止。坊間更有傳聞,說孝莊太后和多爾袞有私情。綜合以上信息,你大概也能知道,順治當時過的日子,那是很苦悶的。
雖然后來多爾袞騎馬外出狩獵時,因騎馬過快而出了“馬禍”,從馬上掉下來死了,但得到部分實權(quán)的順治皇帝仍然是寂寞的。
就在這個時候,董鄂氏出現(xiàn)了。
董鄂氏的溫柔和理解潤澤了順治的心,如同春風拂過瀘沽湖,秋雨浸潤九寨溝。
通過順治后來一系列想要出家的行為,我們可以得知,他其實是不太喜歡當皇帝的。而此時的大清,剛剛定鼎中原,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事務(wù)繁忙,急需勵精圖治。一個不太想做皇帝的皇帝遇到了一個亟待發(fā)展的帝國,可把順治給累壞了。
順治登基那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在景山自掛東南枝。雖然一個是末代皇帝,一個是開國之君(名義上的),但這兩位的人生卻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對權(quán)力的渴求,糾結(jié)的心理,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
順治一直認為,多爾袞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陰影,在他消滅掉多爾袞之后,他以為自己已經(jīng)走了出來??伤恢?,在他死后,他還會碰到生命中更大的一個陰影,那就是,那個成就遠遠要大于他的康熙皇帝。
死后之事自不必說,我們先來看從前。
政務(wù)繁雜,始終處理不完。奏折堆成山,看完一封,還有十封,順治沒有辦法,往往只能熬夜加班。有時候為了趕效率,一封奏折草草看罷就扔到一旁,而陪伴在順治身邊的董鄂氏總是會苦口婆心地勸順治做事要認真,不能這么馬馬虎虎,而當順治提出要董鄂氏幫他批閱折子時,董鄂氏又會嚴詞拒絕,表示后宮不能干政。
有妻如此,夫復(fù)何求啊。然而天公不作美,董鄂氏很快病倒了。都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而原本生性剛強的董鄂氏卻因百日喪子的痛苦而病倒了。
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氏病逝。
董鄂氏一死,順治皇帝內(nèi)心極度悲傷,甚至要求朝廷中四品以上的官員都必須來宮里哭喪。
這個年輕的皇帝曾把所有熾烈的感情全都傾注到了董鄂氏的身上,然而,現(xiàn)在一切都結(jié)束了。我們必須承認,從他和董鄂氏的生活記錄來看,他可以稱得上一個深情的男人。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啊。
男人的深情,不是家里那種只要刷了水卡就能取之不盡的自來水,而是如燕子,當它壘成了一個燕窩之后,從嘴里吐出的,不再是唾液,而是淋漓的鮮血。
董鄂氏病逝后不過半年時間,順治皇帝就感染上了天花,很快生命垂危,命不久矣。天花作為一種烈性傳染病,在當時是不治之癥,一旦得病,必死無疑。一般來說,知道自己死期將至,人都是很惶恐的。然而,順治在知道自己將死的消息后,卻分外平靜。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新年的氛圍正籠罩在這片大地上,夜半,順治駕崩,走得悄無聲息。如天空中綻放的煙花,轉(zhuǎn)瞬即逝,似乎剛剛出現(xiàn),似乎從未來過。他堅信,他深愛的董鄂氏會在另一個神秘而悠遠的世界里等待著他。在那個世界里,沒有憂愁,沒有焦慮,沒有繁重的工作,沒有作為一代帝王、作為征服者的失落,沒有寂寞悲涼,只有長相廝守的愛人。
多年前,他曾經(jīng)發(fā)出過“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的感嘆。而現(xiàn)在,他終于可以“我念撒手歸山去,誰管千秋與萬秋”。
作為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還頗有作為的明君,王朝能否千秋萬代,居然從來都不在順治皇帝的考量之中。
我只愛美人,我不要江山。
這,可真浪漫。
參考文獻
1.《清代皇帝傳略》
2.《清太宗實錄·卷六十三》
3.《清世祖實錄·卷一》
4.《清史稿·卷四·本紀四》
5.吳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
6.昭梿.《嘯亭雜錄·卷一》